喬亞春
(青海省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0)
內科護理學實踐課角色轉換法教學之我見
喬亞春
(青海省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0)
內科護理學;實踐教學;角色轉換法
在內科護理學實踐課中采用角色轉換法教學,可增強護生責任心,提高護生的人文修養和認知水平,是對護生進行綜合訓練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整體護理要求以患者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工作重點。在實踐教學中要體現以上原則,可采用角色轉換法教學,以增強護生為患者服務的意識,使其深刻體會以患者為中心的意義所在[1]。
面對模型和儀器設備,護生學習熱情不高,甚至產生厭學情緒。通過親身參與和教師指導,能使其體會到實踐操作中各環節“患者”承受的痛苦,感受到操作程序的輕重緩急,從而增強對疾病的感性認識,以患者角色思考問題,增強其責任心,提高整體護理質量。
面對儀器設備,教師率先垂范,使護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醫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提升人文修養和認知水平,使他們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關注患者的身心及其需求,在保持患者身體健康的基礎上,達到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和諧。
實踐課前帶教教師和任課教師先溝通,充分了解教學知識點和目的,然后作出安排,確定角色。如教授測量生命體征、靜脈注射、軸線翻身等內容時。
讓護生課前完成分組,認真預習操作的步驟和要求,熟知操作內容,列出所需用品,做好實踐課的準備工作。
教師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創設醫患交流環境,由護生扮演患者,有針對性地進行實際操作。教師指導護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與“患者”溝通,隨時了解“患者”感受。
通過采用角色轉換法教學,醫“患”間有了語言交流,對于“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護生要運用所學知識解決[2]。這樣極大地激發了護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不斷提高操作水平。
實踐課中,教師和護生是“醫護人員”和“患者”的關系,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護生學習的榜樣。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過硬的操作技術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通過采用角色轉換法教學,護生進入臨床實習后能較快地熟悉整體護理程序,較好地完成實習任務。
[1]何國喜.抓護理教育的薄弱點 提高護生綜合素質[J].衛生職業教育,2005,23(18):90.
[2]許敏,劉玉錦,高玲.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在護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6):1010.
G424.29
B
1671-1246(2010)15-00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