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桂春
(鐵嶺市衛生學校,遼寧 鐵嶺 112000)
淺析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華桂春
(鐵嶺市衛生學校,遼寧 鐵嶺 112000)
中職學生;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和諧發展。而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的前提是學生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狀態,所以說心理健康教育應是所有專業教育的基礎。中職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5~18歲,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這一時期是人最容易產生心理困惑、心理沖突的時期。因此,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絕對不容忽視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有研究表明[1],中職學生正處于一個生理、心理都發生巨大轉變的關鍵時期,自我意識及成人感迅速增強,表現為渴望獨立,渴望擺脫對成人依附的一種特殊心理狀態,他們在面對學習、升學、就業以及人際交往等諸多外界壓力和內部矛盾時,容易出現心理困惑或心理問題。
作為一名中職院校的教師,筆者深切地感受到中職學生的自卑心理比較嚴重,每當在課堂上談及理想或成功一類的話題時,學生多半皺著眉頭,低下頭躲避教師的目光,顯然,他們不敢觸碰這些字眼。很多中職學生在升入高中的學生面前缺乏自信,當向他人說起自己在職業技術院校讀書時,就覺得丟臉。另外,一些中職學生的家長更是對子女進入中職院校學習這一事實不滿,產生自卑心理,家長的這種自卑感更加重了學生的自卑。
調查結果顯示,中職學生感到學習無趣或厭煩學習的比例已達到60%,厭學傾向特別明顯。學生不僅不愿學習理論課,而且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一些生動的實驗課也失去了興趣。大部分學生缺乏長遠的學習目標,不少學生由于文化基礎差、學習能力不強,在進入中職院校后,出現了上課聽不懂,下課無法自主學習,考試不及格的現象,無法適應中職教育實用性、實踐性、廣博性、專業性、自主性、創新性的特點,學習較為盲目,導致學生產生了厭學心理。
“風聲雨聲讀書聲,我不吱聲;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我何事”,“宿舍里面不吭氣,互聯網上訴衷腸”。這些順口溜實際上反映了相當一部分中職學生的人際交往現狀。處于青春期的中職學生自尊心和好勝心都很強,加之他們有著作為獨生子女的優越感,這使得他們對人際關系十分敏感。由于自卑和缺乏自信,很多學生的人際交往范圍很窄,不能在交往中發揮自己的能力;有的學生,將交往失敗歸因于個人的能力、性格和運氣,導致意志消沉,進而不愿與人交往;也有一些學生自尊心過強,非常注重自己留給別人的印象,常常掩蓋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其結果是更易出現交往失敗。
隨著畢業的臨近,許多學生感到恐慌。其擇業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擇業中角色錯位,不是主動去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而是等待用人單位先拋橄欖枝;二是擇業價值觀模糊,自我價值實現愿望較強,但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更不愿將自我價值的實現和社會價值的實現結合起來;三是擇業心態失衡,就業中急躁盲目,跟風的思想比較嚴重,缺乏個人主見。有少部分學生在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嚴峻激烈的市場競爭,特別是看到即將畢業的學長、學姐在求職過程中處處碰壁的就業現狀時,感到無所適從、緊張不安,長此以往,就會出現神經緊張、失眠、胸悶、心跳加劇等焦慮并發癥。
由于社會的復雜性,使得社會上一些人對中職生存在偏見和歧視。長期受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中職學生出現了許多逆反心理和叛逆行為。
家庭教育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有的家長文化素質較低,教育方法不當;有的家庭父母關系不和,學生缺少溫暖和愛,這使一些學生性格扭曲,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而有的家庭經濟狀況過好或過差,也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由于學習基礎不扎實、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松散、學習動力不足等因素的影響,易導致學生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
現代互聯網的發展對青少年學生獲取信息、知識及網上娛樂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同時其中的一些黃色、暴力等不良信息內容也對分辨力與判斷力不強的中職學生產生了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
心理學研究表明:個人人格的形成、思想品德的培養、價值觀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而這種影響最容易內化[2]。
一個人的生存、生長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人的發展。目前的中職學生大多為住校生,學校是他們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雅、潔凈、文明、健康的教學環境能給學生潛移默化的良好心理影響。
在生機盎然的校園里,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良好的教學氛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班級嚴格的管理制度約束著學生的日常行為;宿舍的溫馨舒適給了學生學習生活的基本保證;校園健康的文化生活,促進學生形成積極向上、勇敢進取的健康心理。
只有健康的生活環境與氛圍才能培養出健康發展、整體素質良好的學生。
一所學校辦學的成功與否在于它是否能成為有效學校。有效學??偸瞧届o、和諧的,原因之一就是無論何時何地,全體教師都對全體學生負責[3]。只有本著對全體學生負責的態度,對學生施以積極的教育期望,才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活動。而教師是充當積極教育的先導者,所以教師必須要有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
對此,學校對教師開展了廣泛的心理學知識培訓,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使每一位教師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以便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
建立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能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對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僅是為了普及心理學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對學生進行心理訓練、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該是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為一體的,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減少學生的心理障礙及其他心理問題,進而使每位學生都能達到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際關系適應的心理健康標準,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而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和辦法,因材施教,將重點放在對學生心理品質的提高方面,這樣才能為學生學好文化課打下良好的基礎,才能營造出和諧民主的課堂、課外氣氛?,F在,教育部門和中職學校已經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們深知,中職學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心理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應該說,要想做好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
[1]羅鳴春,鄧梅.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20(7):456.
[2]于麗.淺析中職生做人教育[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6):38~39.
[3]王覺非.有效教育學校在美國興起[J].外國教育動態,1988,24(2):45.
G455
A
1671-1246(2010)20-0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