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偉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江蘇常州213001)
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如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崔偉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江蘇常州213001)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許多新的形勢和新的問題。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挑戰,又有機遇。只有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才能開拓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大眾化教育階段,思想政治教育要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必須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豐富教育內容、拓展教育途徑。
高等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深刻分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全面闡述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高等教育大眾化是一國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內容之一。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逐步邁出了大眾化的步伐,認真分析和研究高等教育大眾化態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情況,并有針對性地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有助于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科學性,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全面素質的提高。
(一)經濟全球化對高校學生思想觀念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它指在全球經濟、文化交流活動日益發展的情況下,世界各國之間的影響、合作互動愈益加強。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之下,政治、文化、科技、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經濟全球化不僅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而且使思政教育對象的成長及培養面臨著一種全新的國際環境,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戰。
(二)教育體制改革給新時期學生的思想帶來的變化。
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帶來了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學生分攤教育成本、學生自主擇業和后勤社會化改革,使高校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跨越式飛躍,但也帶來了一系列困難和問題。收費上學實行以后,貧困學生拖欠學費增多,這類學生的心理壓力一般過大,自卑感強,如何管理這部分人,怎樣幫助這部分人擺脫困境已成為高校頭痛和棘手的問題。另外,現在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居多,他們一般自我中心意識強,團結協作能力較弱,學校緊張的學業壓力、就業壓力使他們的心理不堪承受,在挫折面前應變能力較低,容易出現心理障礙,甚至走向極端。
(三)學生的數量和生源素質呈現多樣化。
隨著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以往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入學的青年如今求學有門,更多的高中畢業生能夠進入大學深造,這是社會的一大進步。從生源素質來說,當代大學生的主體大多數是“90后”出生的獨生子女,他們具有比較強的個體意識,自我選擇意識、批判精神極強,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接受和樹立上多變性、不穩定性增強。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他們已不是被動、簡單的接受者。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等已經不太適應當代大學生。
(四)學生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呈現多樣性。
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多種思想文化、價值觀念將長期并存交融,特別是現代科技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發生很大的改變。現代大學生是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他們思維活躍,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喜歡用靈活多樣的眼光和心理審視新觀點、新事物。特別是獨生子女比例的增大、學生上學收費、就業形式的變化,使得不同條件的學生,因不同的經濟狀況、學習生活環境和就業機會及不同的未來發展,在經濟、學習、就業等方面產生了不同的危機感。
當今時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當今社會是一個轉型中的社會。時代變革,社會轉型,必然使人們的思想道德、生活環境發生變化,提出新的思想道德問題,這就需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一)培養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
創造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靈魂,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形成教育者的共識。面對新世紀人才的挑戰,作為人才培養搖籃的高校,要把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作為新時期價值觀念的核心,著力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隨著我國就業壓力的加大,只有強化大學生的競爭意識,才不會被時代的發展所淘汰。
(二)培養團隊精神。
在知識經濟時代,攻破某項尖端科技,需要團隊精神。高校中重大的科研項目單靠個人的力量是不能勝任的,它需要多學科的英才匯集,發揮集體的智慧,共同攻克難關。但是,由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加之被扭曲了的“競爭意識”,部分大學生缺乏一種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為適應時代的發展,大學生必須走出“封閉”的自我,自覺地把個人的奮斗、發展與獻身祖國、服務人民融為一體。
(三)創業教育應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
創業教育是市場經濟、知識經濟條件下產生的國際教育新理念。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高校擴招后,雙向選擇已逐漸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主要趨勢。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急劇增加,就業壓力逐年加大,特別是去年美國的次貸危機爆發和蔓延,對大學生就業帶來的消極影響不可能在短期內消解,自主創業將成為越來越多大學生的必然選擇。因此,創業教育應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四)生態道德教育應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生態文明可以說是高校研究的新內容,它是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價值和秩序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依據,強調人類在開發利用自然的過程中,必須樹立人與自然的平等觀,從維護社會、經濟、自然系統的整體利益出發,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重視資源和生態環境支撐能力的有限性,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大學生很快就是社會建設的生力軍,必須加強對大學生進行生態道德教育,樹立人與自然的道德義務感。
(一)改進教學,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作用。
教學主要是“兩課”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教育,因此“兩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一方面高校領導要切實認識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重要地位,改善教學設施和教學條件,鼓勵教師進修深造、提高自身素質,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自身也要不斷改革教學方法,理論聯系實際地開展教學活動,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感染力和說服力。
(二)強化思想政治教學的實踐環節。
要對大學生進行思想理論的教育,同時也要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建設,依托高校所處的環境優勢,通過在革命圣地、歷史文化圣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使思想政治教育“活”起來,增強可操作性,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以“學生為中心”,實現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家庭、社會教育及其他學科教育的協調發展,學生外部教育與自身教育的協調發展,從而形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創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
互聯網已成為當代最新的傳播信息的工具,它具有及時、覆蓋面廣的特點,在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占據重要地位,深受大學生的歡迎。通過網絡,大學生可以隨時了解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大事,這種快捷的信息傳播方式,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延伸,又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為此,高校應配備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專職隊伍,并提供相應的待遇,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使他們成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
(四)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構建全方位的育人體系。
教書育人是高校至高的價值追求。所有教職工,無論處在何種崗位都有教書育人的責任和義務,應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形成教書育人的全方位育人體系。一方面樹立全員育人觀,引導全體教職工把育人作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價值目標,既發揮專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作用,又充分調動全體教師積極性和創造;另一方面樹立全方位育人觀,既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滲透到學校常規教學和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又讓思想政治教育面向社會,使學生更多地接受社會環境的積極影響,形成全面育人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
總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復雜且艱巨的系統工程,任重而道遠。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感染力和說服力,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滿足大學生多層次、多樣性、多方面的精神、心理需求。只有堅持不懈,勇于創新,求真務實,與時俱進,才能開拓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中共中央文件.中發,2004,16.
[2]胡錦濤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N].人民日報,2003,(1).
[3]袁貴仁,扎實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J].中國高等教育,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