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花萍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ICU,甘肅 蘭州 730000)
1例妊娠合并危重癥甲型H1N1流感的護理體會
魏花萍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ICU,甘肅 蘭州 730000)
危重癥甲型H1N1流感;妊娠;護理
危重癥甲型H1N1流感是H1N1病毒侵襲肺臟而產生的一種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患者表現為持續高熱,劇烈咳嗽,痰多,胸悶,口唇發紫,甚至出現重癥肺炎及呼吸衰竭等[1]。據文獻報告,孕婦患肺炎時,流產與早產的發生率會增高,并且會因產后休克、毒血癥及產后心力衰竭而死亡,造成嚴重后果。妊娠合并危重癥甲型H1N1流感因病情嚴重,護理也具有很多特殊性。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患者,女,26歲,因咳嗽、咳痰、胸悶并發熱就診,查體:T38.5 ℃,P110次 /分,BP116/90 mmHg,R42次 /分,SPO269%;雙肺呼吸音粗,雙下肺可聞及彌漫性細濕啰音。輔助檢查結果:動脈血氣分析示PaO248 mmHg,PCO251 mmHg。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診斷為危重癥甲型H1N1流感、重癥肺炎、ARDS,妊娠28周收住我科。
(1)每日清洗外陰,保持外陰清潔,注意患者有無腹痛及陰道流血、流液等情況,以防流產及早產。
(2)加強對胎兒的監測,定期監聽胎心,每日早、中、晚各數1次,2 h胎動數<10次時要警惕。
(3)如出現胎心消失,或B超提示為死胎,應及時終止妊娠,并做好引產準備及護理。
妊娠合并危重癥甲型H1N1流感患者患病后有較大的心理壓力和思想負擔,表現出焦慮和緊張情緒,進入ICU后若沒有親人的陪護,易出現孤獨感。針對這些情況,護士應主動熱情地關心、陪伴患者,多與其溝通,以增強患者的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2.2.1 對患者家屬的指導 對患者家屬講述甲型H1N1流感的基本知識,使其對妊娠合并危重癥甲型H1N1流感有更好的認識,了解該病的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取得患者家屬的配合,使其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
2.2.2 對患者的指導 患者在住院過程中,擔心胎兒會受到疾病和藥物的影響,擔心自己生下不健康的孩子給家庭帶來不幸,有緊張、恐慌及孤獨感。應該針對患者的不同心理給予有效指導,引導患者以平和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主動關心患者,給予患者心理安慰,采用多種形式與患者交談,在患者呼吸機治療期間語言交流受阻時,可通過例如手勢、眼神、書面語言等進行交流。同時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使其積極配合護理與治療。
機械通氣是臨床搶救嚴重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為搶救患者爭取了時間和條件,其可使患者保持氣道通暢、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證充分供氧、糾正二氧化碳蓄積。氣管插管后應合理固定,用寬膠帶十字固定后用寸帶再次固定,保證氣囊的壓力在25~30cmH2O,以確保氣道的密閉性及氣管插管不移位、不脫出。注意進行密閉式吸痰,以減少含大量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飛沫在空氣中傳播,切斷傳播途徑,減少交叉感染。
2.3.1 體療 每2小時翻身一次,仰臥—左側位45°—仰臥—右側位45°交替。在患者翻身的同時,用手掌叩拍其背部,按自邊緣到中央的順序進行,手掌要呈覆碗狀,以增加共振力量,或用振動排痰儀排痰,根據患者體型選擇合適的頻率,從下向上、從內向外振動。如患者能夠配合,可在叩拍的同時讓其咳嗽,這樣有利于痰液的排出。翻身、拍背后給予吸痰,在翻身、拍背時要注意防止氣管導管的打折和脫出。
2.3.2 口腔護理 人工氣道是將導管經鼻或口插入氣管或氣管切開處所建立的氣體通道,為氣道的通暢、氣道內分泌物的有效引流及機械通氣提供保障[2]。早期由于患者不能進食,吞咽、咀嚼功能受限,口腔處于經常性開放狀態,患者口腔黏膜干燥,唾液分泌減少,口腔的自潔作用和局部黏膜抵抗力減弱,細菌易于繁殖;反流誤吸導致細菌移位;機械通氣患者往往病情危重、病程長、機體免疫力降低,增加了口腔并發癥發生的機會;患者口腔內有導管、牙墊等,易導致口腔感染、肺部并發癥的發生,直接影響疾病的病程及預后。在進行口腔護理時,可按照教科書中的特殊口腔護理方法[3],用血管鉗夾緊并擰干棉球,徹底擦洗患者口唇、牙齒、頰部、舌苔及硬腭,每日4次。
2.3.3 氣道的濕化和溫化 常規給予氣道濕化,但甲型H1N1流感嚴重呼吸衰竭患者早期痰液稀薄,量多,無需濕化,濕化罐保證進入氣道氣體溫度達37℃即可。當肺部炎性滲出減少、痰液粘稠時,給予0.45%鹽水稀釋痰液,定期聽診,減少吸痰次數,減少不必要的降低血氧飽和度的操作,清除痰液,保持氣道通暢,嚴格無菌操作,防止細菌感染。
嚴密觀察患者意識、瞳孔、神志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持續心電監護,監測中心靜脈壓、SPO2,并做詳細記錄,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生處理。認真記錄呼吸機參數,根據血氣分析結果調節參數,及時了解各項生理、生化指標情況。觀察患者咳嗽的性質及痰液的顏色、性質和量。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注意水、電解質、酸堿平衡變化。嚴格控制輸液速度,防止肺水腫。
認真執行醫囑,按時給藥。靜脈給藥首先應密切觀察滴速,一般滴速為20~30滴/分,滴速過快易引起心律失常。其次觀察患者有無消化道的不適,包括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等。再次注意觀察患者有無呼吸系統的不良反應,包括咳嗽、氣喘等。此外還應觀察其中樞神經系統有無不良反應,如眩暈、頭痛、失眠、疲勞等。使用激素治療過程要避免發生不良反應及并發癥,加強口腔護理,密切觀察有無鵝口瘡。注意痰量、性質的變化。監測血糖并觀察有無精神癥狀。若有低血鉀及時補鉀。適量給予質子泵抑制劑以預防應激性潰瘍。
患者由于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無法經口進食,應給予腸內、外營養支持治療,保證熱量供給。經鼻胃管小量持續注入瑞素,抬高床頭45°~60°,鼻飼推注時嚴格控制速度為30 ml/min,4 h檢查1次胃殘余量后用溫水20 ml沖管。鼻飼注入后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反流、惡心、嘔吐、腹脹、便秘等癥狀。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應將患者置于負壓層流病房,若在普通病房應做好開窗通風,或用換氣扇通風,醫護人員應做好自我防護,戴手套、帽子、口罩,穿隔離衣,以預防和減少感染。接觸黏液及分泌物時帶護目鏡,防止其濺入眼睛引起感染。
經過積極的治療及護理,患者入科3天后,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陰性,10天后脫離有創呼吸機,予無創呼吸機間斷輔助通氣,16天后病情好轉轉入呼吸科繼續治療。
甲型H1N1流感是一種新型的傳染病,嚴重者病情惡化迅速,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妊娠合并危重癥甲型H1N1流感治療用藥及疾病本身對胎兒的影響極大,無法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或成活,醫護人員應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工作。在治療期間護理人員的精心護理和恰當的心理護理至關重要,故應給予患者及其家屬心理及社會支持。應嚴密觀察危重癥患者的病情變化,有效的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能改善肺功能,及時的抗病毒治療及營養支持治療可幫助患者渡過危險期。因甲型H1N1流感病毒經呼吸道傳播,護理人員與患者接觸最密切、時間最長,故護理人員應做好自身防護。
總之,甲型H1N1流感并發ARDS的重癥者,病情兇險,很容易因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對妊娠合并危重癥甲型H1N1流感患者,要給予更多的關愛、理解、支持、幫助和安慰。嚴密的病情觀察,細致的基礎護理以及有效的心理干預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有力保障。
[1]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信息通報[EB/OL].http:∥www.gov.cn/gzdt/2009-07/06/content_1358582.htm,2009-7-6.
[2]王舜娟,陳秋芳.沖洗法在經口氣管插管病人口腔護理的臨床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8):686.
[3]殷磊.護理學基礎[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R195
B
1671-1246(2010)12-01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