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呈智
(浙江傳媒學院 音樂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純凈優美的發音是小提琴演奏者不斷追求的目標,而提到小提琴發音,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右手運弓,認為發音主要取決于右手技術,只要運弓練好了,音色就會好。作為弓弦樂器,小提琴主要依靠弓弦摩擦產生振動來發聲,因此掌握良好的運弓技術是學習小提琴的基本功和音樂表現的重要條件。但是綜合小提琴基本功及各項演奏技術不難發現,除了運弓方面的因素,左手技術對于音質和音色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如果在發音中忽視了左手技術的訓練,將使音質和音色受到影響,同時使音樂表現大打折扣。本文從音準、手指起落、換弦、換把、揉弦幾個方面來論述左手技術對發音的影響。
音準是弦樂器演奏者必須解決的頭號難題,在練琴中很大一部分時間都要花在練習音準上。好的音準能使樂器產生更多的共鳴,使音色更豐滿。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演奏D弦上的A音,如果按指位置準確,會看到旁邊A弦的振動。這時音色比較圓潤,但如果移動按指位置略高或略低,A弦的共振就會停止,音色變得發尖或黯淡。所以作曲家們偏愛D大調來創作小提琴作品,以在四根弦上產生更多的共鳴,具有更輝煌的演奏效果。如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中,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的三首作品均用D大調創作。教師大都要求學生多對空弦來練習音準,這樣利用空弦更容易聽出音準,而且手指按的音能和空弦上的泛音產生更多的共鳴。所以在小提琴發音訓練中,我們不能忽視對精確音準的要求。[1]在音準的訓練中保持敏銳的聽覺和培養穩固的手型,將使音準的把握性大為增加,手型散亂使手指無法每一次都精確地瞄準指板上的位置,手指較短的演奏者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手型,四指按弦會更加吃力,按指的方式和位置將受到影響,音準和音質也就得不到保障。在演奏人工泛音時尤為明顯,如果一四指的位置和四度關系不準確,泛音就難以發聲或是音色暗淡,沒有應有的亮度。當音準精度提高,每個音位上按指位置達到十分精確和統一,音質在聽覺上也會顯得更加純凈,音色聽起來也就會更悅耳。
小提琴演奏的音高控制是由左手指在指板上不同位置按弦來完成的,每個音在指板上都有固定的位置,并根據每個音符的長短決定其按指時間。在一根弦上的某一固定把位中,上行的音按指,下行的音抬指,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手指起落動作。手指起落要迅速而簡練,否則前后音之間會連接得不夠緊密,發音不清晰,且容易出現手指轉換的雜音。手指起落的速度需要根據演奏樂曲的性質進行微調,快速的樂曲或音型手指動作要更加快速和敏捷,發音的顆粒性和清晰度更好,在抬指時適當加進一點撥弦的動作,能使抬指和按指具有相同的顆粒性和清晰度。抒情性質和慢速的樂句手指起落動作可以稍慢些,音與音之間的轉換更連綿,盡量避免發音太生硬。
手指按弦的力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調整。例如G弦和E弦粗細不同,粗的琴弦需要比細的琴弦使用更多的按指力量;高把位琴弦與指板的距離比低把位大,也需要更多力度按弦;在揉弦時,由于要應對指尖在指板上的滾動,按弦也要比一般狀態時更加穩固。按弦的力度也會影響音色,在適當的按指力度范圍內,力度大些音色比較結實,力度輕些音色比較柔和清脆,但是超過這個范圍,按指力度過大或過小音色會發硬或發虛。
在手指起落訓練中,演奏者一般采用高抬指的方式來增強按指力量,但在實際演奏中,特別是演奏較快速的音型時,手指不需要像練習時抬得一樣高,否則會增加手指負擔并且影響演奏速度。但在演奏某些重音時,采用高抬指敲擊琴弦增加按指力量也是突出重音效果的有效方法。
按指的部位也會對發音產生影響。一般指尖關節稍傾斜,以肉墊較多的部位接觸琴弦,音色較豐滿。按指太靠指尖,指甲容易碰到指板和琴弦,指肚不能正常按弦影響音質;按指太平,整個指尖關節壓在指板上,手指易失去彈性影響起落指速度。適當調整按弦部位具有一定的音色調節作用,“為使聲音達到明亮透徹的效果,要選擇比較窄的觸弦點和頻率稍快的揉弦”,“盡可能使手指在弦上的接觸面加寬,同時用手臂和手的揉弦相結合的較大幅度的表現手法,使聲音顯得寬實而密集”。[2]
作為小提琴左手最基本的技術,手指起落對發音具有直接的影響。手指起落的速度、按指的力量及抬指的高度、按指的部位等都是需要演奏者考慮的因素,從音質到音色上都要求演奏者對手指起落動作做出更細微的調整。
說起換弦,演奏者往往過多強調右手運弓的作用,左手換弦對發音的影響往往被忽視。左手按指總是要先于運弓做好準備,這點在換弦中尤為重要。為使換弦前后音符的過渡平穩流暢,在演奏換弦之前最后一音的同時就要按好下一根弦的音,在快速的段落更要提前做準備。左手肘不能僵硬,要及時采用“舵式動作”調整手指的位置使按指重量能自然地放到將要演奏的弦上。演奏連弓時,同一根弦上發音的清晰度是由左手起落的質量決定的,換弦時發音的清晰是靠運弓換弦完成,但左手指一定要先于運弓換弦按好。連續兩根或某幾根弦上的換弦,可以采取雙音按弦或同時按住幾根弦上音的方式,簡化按指頻率,以減少可能產生的雜音,同時可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運弓換弦的發音上。
當音區超過一個把位所能演奏的范圍,就需要通過換把達到所要按指的位置。楊久華認為,對于換把技術學習的提高,主要有兩個技術指標:一是換把的準確性,二是換把敏捷,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滑音。[3]換把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音準的質量,而且如果換把的把握性不夠,會引起按指位置的不確定,影響按指方式,發音就容易發躁。換把敏捷,能避免移動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雜音,消除不必要的滑音。在保持換把順暢的同時,也要掌握好換把的節奏,演奏輕快的音樂,需要使用輕巧快速的換把,不留痕跡;演奏抒情性質的樂句,需要使用連貫而稍慢速的換把,使音樂連綿不斷。一般來講,換把要盡力避免手指在移動過程中產生滑音,但在浪漫主義風格的樂曲中,恰當使用滑音能增強音樂情感的表現,中國作品中滑音更是一種有獨特韻味的表現手法,這其中大部分滑音是通過換把來完成的。[4]滑音的發音可根據性格和形象的表現要求,選用輕重緩急的換把和手指移動動作并配合相應的運弓方式演奏。
揉弦是小提琴音色的調色板,配合適當的運弓方式能增強音樂表現力。沒有揉弦,發音就比較直白,沒有生命力而且缺乏內涵。有些演奏家善于運用不同頻率和幅度的揉弦和不揉弦表現更大的對比幅度和更豐富的表現層次。揉弦動作不連貫是常見問題,究其原因,首先可能是左手持琴過緊導致左手無法自由前后擺動,其次能由于受其它技術上的困難影響,如按指或換把使擺動中斷。前一種情況需要保持左手的松弛,讓食指指根稍離開琴頸,并讓按指的力量沉到指尖,手和手臂前后擺動的過程中左手腕始終要靈活而有彈性;后一種情況需要培養在按指或換把動作完成的剎那立即揉弦的能力,甚至把按指、換把和揉弦動作結合起來,借助指尖敲擊指板的力量或換把手指順指板前后的移動動作來促進揉弦的前后擺動,這樣揉弦動作就能不間斷,始終保持發音的飽滿,讓優美的音樂順暢地流淌下去。
綜上所述,小提琴左手技術對發音起著重要作用,在強化右手運弓發音的同時也需要注重左手技術方面對發音的影響,從各個環節使發音清晰連貫并符合音樂表現需要,減少可能出現的雜音等各種不利因素,演奏出純凈優美給人享受的美妙琴音。
[1]黃小韶.小提琴發音問題探討[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2,(3):71-73.
[2]方蕾.小提琴的揉弦技術[J].音樂藝術,2004,(1):80-83.
[3]楊九華.小提琴基礎教學領域中科學思維的建構[J].音樂藝術,2002,(1):85-90.
[4]賴登明.中國民族演奏風格與小提琴換把的應用[J].龍巖師專學報,2004,(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