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平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會干部學校 烏魯木齊 830002)
試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哲學品質
李書平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會干部學校 烏魯木齊 830002)
中華全國總工會《關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決議》,具有豐富的哲學品質。其中所明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體現著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統一,體現著工會共性與個性的統一,體現著歷史性與現實性的統一。它在解放思想中實現了繼承與創新,在工會共性與個性的結合中明確了中國工會前進發展的旗幟與方向。
中國特色;中國工會;發展道路;哲學品質
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十四屆執行委員會主席團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的《關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明確了中國工會的旗幟與方向,規定了工會工作的根本方針和發展目標,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從哲學視角認真研讀《決議》,會品味出其深刻而豐富的哲學內涵。
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是我們分析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和要求。明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充分體現了各級工會對工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升華和理念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中國化的集中體現。
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中國工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一方面經濟社會發展急需工會從勞動關系的幕后走到臺前,承擔起代表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職責。另一方面,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工會工作模式被徹底打破,工會工作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面對新的歷史方位,中國工會必須打破傳統思維定式,必須找到適應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發展變化和要求的工作方針,即從根本上解決好“建設什么樣的工會、怎樣建設工會”的重大問題。這就要求各級工會、特別是全總主要領導必須解放思想,站在時代發展前沿縱覽國際國內發展現狀與趨勢,根據中國共產黨執政治國理念的變化找準自身定位,立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架構把握中國工會的未來。近年來,各級工會解放思想,在工作實踐中進行了許多具有開拓意義的探索和創新,取得了豐碩的理論與實踐成果,如創造性地提出“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會工作方針,使工會組建率與職工入會率大幅度提升;創造性地提出工會干部要成為“三家”的要求,使各級工會干部的基本素質在新時期得到明顯提高;創造性地提出加強協調勞動關系,推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念,使工會在勞動關系領域的作為空間不斷深化和拓寬;創造性地提出“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的企業工會工作原則,使企業工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清晰、堅實。明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正是各級工會從工會“十大”到工會“十四大”不斷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和實踐的結果,盡管其間經歷過很多來自政治、經濟方面的挑戰和壓力,特別是在企業改革改制過程中給工會帶來的不利影響。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基本內涵到新形勢下中國工會的工作方針和目標任務,每一字都凝練著中國工會多年來的經驗和教訓,每句話都凝結著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各級工會干部解放思想、不斷探索的智慧。應當說:沒有各級工會30年不間斷的解放思想和大膽探索,就不可能有《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決議》的最終形成。
當然,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必須在立足國情、實事求是的前提下進行。改革開放以來,西方工會對我國工會的滲透和打壓從未停止過,在我國工會理論界,也曾出現過一些要求“中國工會與西方工會接軌”的聲音,特別是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一些西方非政府組織派員到中國外向型企業中頻繁開展所謂“驗收”、“查廠”等活動,我國工會在外向型企業中的基層組織建設面臨著空前挑戰和壓力。面對復雜的國際工會形勢,中國工會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問題顯得至關重要,中國共產黨在關注,職工在關注,西方工會也在“關注”,中國工會必須作出堅定抉擇。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會發展和工作的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怎樣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工作機制、如何從廣大職工的需求出發做好工會工作、在新的歷史方位下中國工會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也要求中國工會必須立足國情,探索出既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又符合我國政治社會實際的發展之路。正如《決議》所說:“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進程中,全面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準確把握中國工人階級和工會的地位作用,深入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會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堅定不移地走適應時代要求、符合中國國情、體現工會性質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事關黨的事業發展全局,事關工人階級根本利益,事關中國工會前途命運。”《決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內涵的高度概括,集中體現著中華全國總工會對中國國情的深刻認識,對中國工會歷史經驗的準確把握。
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矛盾問題的精髓,共性與個性的原理是分析和解決矛盾問題的根本原理,只有掌握共性與個性的原理,才能正確認識矛盾和解決矛盾。《決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基本內涵與發展目標、任務的概括與規定,充分體現著對工會共性個性關系的正確認識和透徹把握。
在維護廣大勞動者權益、促進實現體面勞動這一基本目標上,中國工會與國際工會具有共同性。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也必須保持全球工會的共性,即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揮工會在代表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方面的作用。因此,《決議》明確指出:“堅持切實表達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竭誠為職工群眾服務是工會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我們遵循矛盾普遍性原理,借鑒發達國家工會工作經驗,建立和完善了工會維權的共同機制,如三方協商機制、集體談判機制、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等等。實踐中,各級工會堅持全面履行各項社會職能,突出維護職能,堅持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與維護職工群眾具體利益的統一,維護職工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益的統一,把維護職工群眾合法權益貫穿于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積極參與、大力幫扶的全過程,使中國工會發展步入了新的輝煌時期,充分發揮了工會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特殊作用。近兩年,各級工會更是將促進解決職工最關注的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和勞動安全衛生等問題作為維權重點,基本上做到了主動、依法、科學維權。正是因為中國工會堅持了工會的共性,在履行維護職責上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才贏得了國際工會界對中國工會越來越多的理解、認可和信任。
但是,中國特色,又決定了中國工會在性質、地位、職能和組織體制等,與西方工會有著本質的區別和顯著的不同。從性質上看,中國工會始終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廣泛的群眾性與高度的政治性的統一;從地位上看,中國工會是國家政權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組織的重要社會力量;從職能上看,中國工會要全面履行各項社會職能,突出履行基本職責,做到“兩個維護”相統一;從組織體制上看,中國工會堅持工會組織的高度統一。這些特殊性,決定中國工會在明確發展道路時,必須立足基本國情,準確把握工會在共性與個性方面的關系,理直氣壯地堅持中國特色,堅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會發展道路。
中國工會的特殊,主要在于它的政治屬性。中國工會是在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重要政治團體,它既是工人階級自愿結合的群眾組織,又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在整個社會架構中,中國工會工作歸位于黨的群眾工作范疇,屬于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會除了承擔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外,還要承擔黨賦予的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它要維護工人階級內部的團結,維護工人組織的統一,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和執政之基,促進社會穩定和諧,共謀企事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決議》充分體現了全總對中國特色的透徹把握,無論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基本內涵的高度概括,還是對新形勢下中國工會的工作方針和目標任務的明確規定,皆體現著中國工會的鮮明個性。
近年來,各級工會堅持正確把握工會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充分發揮了工會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一方面,面對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對工會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各級工會突出維護職能,努力推動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增強維權意識、強化維權機制、提高維權水平上取得了明顯成效。另一方面,面對西方工會的滲透和打壓,我國工會堅持走中國特色工會發展道路,加大工會組建工作,鞏固了黨的階級基礎,促進了社會和諧,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作用。
歷史性與現實性的統一是歷史唯物主義分析解決社會歷史問題的基本方法,一個民族或國家割裂歷史就無法實現真正的發展。《決議》在汲取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研究把握現實,實現了在繼承中創新發展工會理論與實踐。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認真回顧和思考中國工會所走過的歷程,可以總結出許多可以借鑒的經驗教訓。一是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是工會運動和工會事業前進的思想保障。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始終是中國工會運動的理論先導和根本指導思想,什么時候試圖背離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而盲目實踐,工會運動和工會事業就會出現挫折或走向歧途。二是堅持和改善黨對工會的領導,是工會事業發展和興旺的根本保證。黨對工會的領導是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根本原則,在這個原則問題上,工會組織必須毫不動搖,工會在每一個歷史階段的大政方針都應當與共產黨保持一致,要圍繞黨的大局開展工作。三是堅持服從服務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是工會發揮作用的基本前提。中國工會的產生發展始終是與中國共產黨的事業緊密相連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工會運動始終為共產黨奪取政權服務,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工會工作則主要圍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展開,離開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研究工會的發展,工會在中國的存在發展就失去了基礎。只有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部署工會工作,才能使工會真正履行好維護職責。四是加強工會組織建設與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歷來都是工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依據,是廣大職工對工會的本質要求。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年代,要維護職工權益,首先必須將廣大職工組織起來,工會組織建設與維護職能緊密相聯,相輔相成。五是堅持工人階級隊伍和工會組織的團結統一是工會發展的重要組織前提和基礎。團結才能有奪取勝利的力量。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依靠工會組織的團結統一,贏得了一次次大罷工的最終勝利;依靠工人階級的團結,中國共產黨實現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目標。依靠工人階級的團結,新中國從勝利走向了輝煌;依靠工會的團結統一,共產黨的階級基礎和執政地位得到了鞏固。六是實現工會理論與實踐的創新是工會事業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創新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理論與實踐創新更是工會發展的活力之源。根據工作發展的實際,適時調整工作思路,制定正確的工會工作方針政策是工會自身建設的重中之重。沒有解放思想,就不會有理論與實踐的創新,沒有對實踐經驗的及時總結提煉,就不會有工會工作的總體大發展。
新中國工會發展史,更是從正反兩方面充分證明:只有牢記歷史經驗教訓,中國工會才能具有發展的前提、可能和沃土,才能找到自己存在與發揮作用的空間,才能行使好代表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職能,才能發揮出工會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這既是中國工會的個性所致,又是中國工會的歷史經驗使然。
總結歷史經驗是為了更好地把握工會的現實和未來。現實是行動的基礎,脫離現實的設想只能是無本之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謀劃中國工會的目標,必須立足經濟全球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等基本現實。
經濟全球化給各國工會帶來了嚴峻挑戰。一方面是資本可“自由”地在全球范圍內任意選擇投資地,另一方面是為了“保護 ”本國工人的就業權,工會不得不一再向資本讓步。發達國家工會為本國工人的利益,甚至設置障礙阻撓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步伐。這就要求中國各級工會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必須處理好兩個維護的關系,要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維護和實現職工權益。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會工作環境發生了如下深刻變化:企業改革改制帶來工會組織率下滑和工會干部兼職化;職工隊伍分化導致的利益需求多元化和工會意識下降;企業用工自主權擴大帶來職工權益保障不到位和工會維權難等等。工會存在環境的變化,要求工會必須“適應職工隊伍發展壯大、內部結構深刻變化和工作對象更加廣泛的新情況,創新組織形式,擴大覆蓋面,增強凝聚力,最廣泛地把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這一目標既抓住了工會維權的組織前提,也將為鞏固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打牢根基。
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歷史階段,作為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中國工會必須承擔動員和組織廣大職工投身改革發展的重要社會職能。在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社會穩定與和諧,特別是勞動關系領域中的不和諧因素,潛在地制約著社會和諧。和諧勞動關系是實現中國社會和諧發展的微觀基礎和基本前提,實現中國社會的長治久安與和諧發展,是中國工會代表和維護職工根本利益的急迫需要。“要把中國工會建設成為團結動員廣大職工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發揮主力軍作用的群眾組織”、“要把中國工會建設成為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人民團體”,這些就是黨和國家對各級工會組織的殷切期望和現實需求。
正是做到了高度重視歷史性與現實性的有機統一,才使得中國工會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做到了在繼承中不斷創新,在發展中全面履行工會各項社會職能。
總之,《關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決議》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為指導,立足國情,實事求是,在解放思想中實現了繼承與創新,在工會共性與個性的結合中明確了中國工會前進發展的旗幟與方向,在與時俱進中達到了歷史與現實的統一,為中國工會發展確立了正確方向。
參考書目:
[1]關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決議.總工發[2005]30號.
[2]顏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理論研究(第一卷) [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3]中華全國總工會.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6.
[4]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王兆國在“在全國工會領導干部理論研討會議上的講話”.2008-04-16.
[5]王永璽,張曉明.中國工會的開端、演變與啟示[J].工運研究,2008(15).
[6]王永璽等.簡明中國工會史[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5.
On the Philosophic Quality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tic Road to Development
Shuping L i
(Trade Union Adm inistrators’College of X injiang UygurAutonom ous Region,U rum chi,830002)
The resolution on insisting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tic road to developm entprojected by the national general union has a significant quality of philosophy.The content that we must insist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tic road to development,embodies the unification between freedom of mind and the spirit that tell it like it is,embodies the unification between the common character of the trade union and its individuality,embodies the unification between history and reality.It accomplishes inheriting and innovation in chasing freedom ofmind.It clear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for the Chinese trade unions in the process of combining the common quality and individuality.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hinese national trade union;road to development;quality of philosophy
book=1,ebook=55
D412
A
1008-8636(2010)02-0001-04
責任編輯 陸 路
2010-01-10
李書平(1961-),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會干部學校科研部主任、高級講師,主要從事勞動關系、工會理論、勞動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