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河南農業大學文法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現行地方農村養老保險政策分析
張慧
(河南農業大學文法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實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是我國政府的一大惠民政策。文章分析了現階段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以及構建我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具體政策。
農村;養老保險;新型農村
1.政府財政支持力度小
現階段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資金籌集以個人儲蓄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僅從政策上加以扶持,是一種強迫儲蓄模式基金,不與政府財政掛鉤,實際上談不上國家保障,同國家大力投入的城鎮職工社會養老保險相比,方案只是農民的自我保障。這無疑給廣大農民造成權利上的不平等,也給農民增加了經濟負擔。
2.缺乏有效機制保障
農村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方案規定,基金以縣為單位統一管理,保值增值主要是購買財政發行的高利率債券和存入銀行,不直接用于投資。基金使用必須兼顧當前和長遠利益,同時要建立監督保障機制。方案所述只是原則性的規定,無實際可操作性,因此,難免在實施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3.允許退保的規定損害了農民的利益
方案規定,投保對象從本縣(市)遷往外地,若遷入地已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需將其保險關系(含資金)轉入遷入地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機構。若遷入地尚未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可將其個人交納的全部本息退發本人。投保人招工、提干、考學等農轉非,可將保險關系(含資金)轉入新的保險軌道,或將個人交納全部本息退還本人。這造成的后果是農民一旦選擇退保,其之前所形成的農村養老保險關系則消失,而國家又無明文規定對于這一部分群眾該采取怎樣的保障措施,因此允許退保的規定對農民的養老權益是嚴重的侵害。
4.廣大農民對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識不強
農民思想觀念陳舊,轉變較為困難。由于受傳統落后的農業觀念影響,“集糧防荒,養兒防老”的思想還普遍存在,人們的觀念并沒有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改變。由于絕大部分的農民文化素質不高,加上沒有國家的投入補貼,他們對于繳納養老保險費是否真能使他們老有所養持懷疑態度,這種不信任的心理非常強烈。農民養老保險采取自愿原則,也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如何籌資,但一些地區強行推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農民誤以為又在亂收費,抵觸心理十分強烈。
針對目前國家和集體補助比重過小的現狀,實行新型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應加大國家財政的支持力度。國家承擔的份額不宜低于三分之一。當然,政府對收入水平不同地區的農民補貼水平應有區別,適當增加對貧困地區農民的補貼份額。根據各地區農民收入狀況,提高農民個人的繳費標準。為了提高農民參保的積極性,建議國家和集體的補貼適當與個人繳費比例掛勾,個人繳費高的,補貼也適當提高。同時也建議對于收入過低者,經申請可以免除其繳納保費的義務,純粹由國家和集體補貼。農村社會保險基金籌集中集體補助部分,只能采取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充分挖掘農村集體的各種資源,適用不同的補助方式,以確保集體補助能夠到位。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真正具有社會保障應有的社會性和福利性。
2.完善農村養老保險法律制度
農村養老保險法律制度是指國家通過立法,旨在解決農村勞動者在達到一定年齡、喪失勞動能力時,能夠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維持基本生活的物質幫助的社會保險法律制度。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的農村養老保險法律制度的建立,不僅關系到占全國總人口60%左右的農村人口現在和將來的生存利益,而且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和穩定。
我國農村過去主要靠家庭養老,而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及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多,家庭的養老功能不斷弱化。我國正漸漸步入老齡化社會,在現行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極其不健全的情況下,農村老人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因此,建立健全以保障生存權為基礎的中國農村養老保障法律制度,給予農民以法律上的特殊的扶持和保護,是生存權理念之要求。建立農村養老保險的法律制度,要堅持與我國經濟發展相適應原則;遵循普遍保障原則;遵循側重保護原則。完善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法律制度體系除了專門的立法之外,還必須要有其他法律制度的配合和支持。要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土地法律制度;要逐步突破城鄉二元制的限制,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步伐;要制訂農村養老的相關行政法規。只有這樣法律制度才能真正保護農民的切身利益,維護農民的權益。
3.合理確定農保基金的籌集標準
繳費水平過低,難以滿足農村老年人養老需要,必須將養老保險基金籌集的標準提到合理的水平。由于一些縣、鄉、村財力微弱,鄉鎮企業發展受阻,保費完全靠農民個人積累,農村養老保險金增值幅度與銀行利率大致相當,參保標準根據參保對象的年齡結構,少則每月幾元,多則幾十元或每年一次性大額投保。這些都影響了農民的參保積極性。因此,繳費標準可根據農民人均財力和人均收入的實際水平,繳費基數標準的確定可本著下保底線、上不封頂,逐漸上調繳費標準的原則,并以人均財力和農民人均年收入的增長幅度將繳納標準設為200、400、600、800元四個檔次較為合理。探索推行“以新養老”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切實提高農村養老保險撫養比,如能將撫養比達到1∶3的比例,必將提高農村養老保險待遇。同時對未參保的農民起到吸引的作用,參保人員數量的增加,將會大大提高農保基金支撐能力,農村養老保險待遇也可得到同步提升,使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真正起到養老的作用。
4.要強化地方配套資金的落實
農民養老保險工作能否成功關鍵在錢,而錢的關鍵又在于地方的配套資金能否落實到位。但由于地方財政有限等原因,在一些重大項目中地方資金配套不能及時到位現象十分普遍。因此,在農民養老保險問題上,中央應加大督查力度,及時督促地方政府落實配套資金。要規范農保基金財務管理,確實保證基金保值和安全運營。建立獨立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運營機構之外的,具有權威性和公平性的社會監管機構,以協調、監管和制約相關養老保險管理部門的活動,規范部門行為,糾正管理偏差,以提高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5.建立待遇增長機制
實行新型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要堅持從實際出發,與農村經濟發展及農民生活水平相適應。建立待遇增長機制,讓廣大農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根據全市經濟發展狀況和生活水平,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待遇可調整機制,使農民養老的待遇隨著地方經濟發展而不斷提高。
6.加強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宣傳力度
加強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宣傳力度需要相關部門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采取形式多樣的方式,合理有效地宣傳農村社保的政策,提高農民的養老保險意識,使農民真正意識到社會保險是養老的可靠保障。政策宣傳不能急于求成,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一項工程非常浩大的工作,農民對于新的制度的了解和接受是需要時間的,積極引導農民,取得廣泛的群眾基礎,可以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得以順利實施建立良好的社會基礎。
D60
A
1673-0046(2010)01-00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