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紅
(鞍鋼計財部駐鐵運公司,遼寧 鞍山 114000)
會計報表準確報出的基礎
——表間勾稽關系的核對
趙艷紅
(鞍鋼計財部駐鐵運公司,遼寧 鞍山 114000)
會計報表是企業財務報告的主要部分,是企業向外傳遞會計信息的主要手段。核對準確后對外出具的會計報表,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企業對社會的貢獻情況。本文論述了會計報表準確報出的基礎。
會計報表;準確;基礎
會計報表是根據日常會計核算資料定期編制的,綜合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總結性書面文件。它是企業財務報告的主要部分,是企業向外傳遞會計信息的主要手段。
報表是為外部了解企業而服務的,企業主要把企業財務狀況、企業的經營成果等方面的信息通過相應的報表形式對外提供,以便公眾閱覽,只有將各表之間的關系確認清楚、無誤,才能保證報表的真實、可靠。這種表與表之間關系在會計上叫“勾稽關系”,“勾稽關系”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表內的“勾稽關系”,另一種是表間“勾稽關系”,第一種,就是表內各項目之間的加加減減,看一看加減得對不對,匯總是否有誤等;第二種,就是一張報表的某一項或幾項與另一張報表的某一項或幾項有一個確定的關系,可以通過一定的公式來驗證。在此,筆者就第二種表間勾稽關系介紹報表的表間核對關系,在企業會計報表核對過程中,主要以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及執行新準則后新增的應付職工薪酬表的表間關系較為復雜,為保證報出的報表準確無誤,本文就這三張報表的表間關系做簡單介紹。
資產負債表,表示企業在一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即資產、負債和業主權益的狀況的主要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利用會計平衡原則,將合乎會計原則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等分為資產和負債及股東權益兩部分,在經過試算、調整等會計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靜態企業情況為基準,濃縮成一張報表,可讓閱讀者于最短時間了解企業經營狀況。通過資產負債表,可以提供某一日期資產的總額及其結構,表明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及其分布情況,可以提供某一日期的負債總額及其結構,表明企業未來需要用多少資產或勞務清償債務以及清償時間,可以反映所有者所擁有的權益,據以判斷資本保值、增值的情況以及對負債的保障程度,有助于會計報表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
資產負債表是企業報表的開始,因為負債表是企業一切報表的基礎,只有它平衡后,才能出具其他的報表。
1.同損益表的表間關系,主要是資產負債表中未分配利潤的期末數減去期初數,應該等于損益表的未分配利潤項,表明企業本期間內新增的未分配利潤額。
2.同現金流量表之間的表間關系,主要是資產負債表的現金、銀行存款及其他貨幣資金等項目的期末數減去期初數,應該等于現金流量表最后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流量;同時現金流量表的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余額應與負債表的貨幣資金的期末余額一致。
3.同應付職工薪酬表的表間關系,主要核對其二級科目中的工資、福利費、教育費的期末余額與負債表一致,薪酬表中的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與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差額與負債表的其他長期負債所列示的金額一致。
4.與長期資產類表的表間關系,主要是固定資產增減變動表與負債表核對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額、固定資產凈額及固定資產清理的余額與負債表所列各項一致。
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明細表與負債表核對無形資產的余額,投資性房地產原值與投資房地產累計折舊攤銷的差額與負債表所列投資性房地產的金額必須一致。
5.同資本金變動表間的關系,該表與負債表核對資本金增減變動后的余額,負債表列示的所有者權益金額是否相符。
通過各表間的核對,才能確保企業對外提供的資產負債表準確無誤,因而資產負債表又是報表的結束標志,只有當各類報表與負債表核對一致后,才能對外出具。
損益表是指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的經營成果及其分配情況的會計報表。企業的經營成果通常表現為某個時期收入與費用配比而得的利潤。為了正確地反映企業的利潤和虧損,編入損益表的必須是按照收入確認原則確定的當期收入和按照配比原則確定的與之相應的費用。損益表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的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以及營業稅金、各項期間費用和營業外收支等項目,最終計算出利潤綜合指標。編制損益表就是把企業經營成果的信息,提供給報表使用者,有助于他們解釋、評價和預測企業的經營成果和獲利能力,有助于解釋、評價和預測企業的償債能力。
1.同主要產品銷售利潤表的表間關系
主要產品利潤表主要反映企業的相關的主業的收入、成本、稅金、費用的構成情況,詳細具體地反映企業的某一期間的經營成果。
此表按企業主營收入的明細構成,詳盡地反映各類主業的收入、成本、稅費及利潤情況,而后匯集生成此表。如鐵路運輸業務,按不同的收費單價,分為貨運0.28元/噸公里收費、0.82元/噸公里收費、0.6元/噸公里收費及運輸過程中的手續費、運雜費等,以2008年為例,我公司主營收入為69835.22萬元,占全年經營收入的93.64%。此表中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期間費用的匯集額應與損益表報列的有關主營業務的各項核對一致。
2.同其他業務利潤表關系
其他業務利潤表是反映企業不構成主營收入的其他各項收入。如某公司除主業鐵路運輸收入外,還承攬電力機車檢修、內燃機車定修中修、機車出租、鞍鋼內部轉供電、維修鐵路等非主業收入,以2008年為例,我公司的其他業務收入為4742.94萬元,占經營收入的6.36%。
3.同營業外收支表關系
營業收支表主要反映與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的收支活動。我公司的主要內容是固定資產的報廢凈收益或凈損失及20世紀60年代精簡下發人員落實政策補助費等,此表的營業外收入、支出的本期額及累計發生額與損益表列示的金額應核對一致。
4.同期間費用表關系
與管理費用表的表間關系,損益表列示的管理費用額應與管理費用表的本月發生凈額一致。
與財務費用表的表間關系,損益表列示的財務費用額應與財務費用表的本月發生凈額一致。
通過與以上報表的核對,更能保證損益表上所反映的會計信息準確性,評價一個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經營成果、評估投資的價值和報酬,進而衡量一個企業在經營管理上的成功程度,能綜合反映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企業在生產、經營、投資、籌資等各項活動中的管理效率和效益都可以從利潤數額的增減變化中綜合地表現出來。通過將收入、成本費用、利潤與企業的生產經營計劃對比,可以考核生產經營計劃的完成情況,由于損益表的實用性越來越重要,就更要求企業在出具此表時必須慎之又慎,也就更大程度要求報表的準確性,為了確保報表的準確,就應當與相關的報表核對一致后才能出具。
由于應付職工薪酬表是執行新準則后才新增內容,且此表的表間關系相對復雜,因而在此也將此表的勾稽關系略作簡單介紹。
應付職工薪酬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而給予各種形式的報酬以及其他相關支出。職工薪酬包括: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職工福利費,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非貨幣性福利,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其他與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相關的支出。
1.同管理費用、制造費用、生產成本的表間關系。執行新準則要求按受益對象歸集成本費用,根據這個要求,職工的工資、保險、津貼等都要按受益對象去歸集,因而不同人員的薪酬,計入不同的科目,依據新準則的要求,在管理費用表、制造費用表及生產成本表中平行設置了與薪酬表項目相同的費用要素,并形成各自的費用表。薪酬表的各項內容應與管理費用表、制造費用表及生產成本表的對應項目核對一致。如,薪酬表的工資項應等于管理費用表中的工資+制造費用表中的工資+生產成本表中的工資。
2.同社會保險費表的關系。社會保險費表主要反映企業計提和支付的各項保險、公積金、工會經費、住房補貼等單位負擔和個人負擔情況,同時也能反映出企業在一定時期的社會貢獻情況。薪酬表中各項目與保險費表的項目相同,主要核對本期計提額與支付額是否一致。如薪酬表的養老保險本期計提數和支付數與保險費表的本期計提數和實繳數應核對一致。
3.同應交稅金款項表的關系。薪酬表與應交稅金款項表主要核對企業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金額是否一致。
由于薪酬計算是否準確關系到每個職工的切身利益,執行新準則后,根據準則的要求,企業發放給職工的一切支出都要通過職工薪酬匯集。因而要此表反映的數據越來越多,相應地,此表也越來越重要,因此在出具此表前,應當謹慎地與相關報表核對無誤后才能出具。
核對準確后對外出具的會計報表,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企業對社會的貢獻情況,這樣才能為評價企業經營業績和改善經營管理提供信息,為國家經濟管理機構進行宏觀調控與管理提供必要信息,為投資者和貸款者進行決策提供有用信息。
F23
A
1673-0046(2010)2-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