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英,李衛東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河北 秦皇島 066004)
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策略探析
李 英,李衛東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河北 秦皇島 066004)
寫作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體現。因此,如何提高大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成了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提高大學英語寫作的方法。
英語寫作;教學方法;策略意識;教師反饋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在強調聽說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書面交流的能力。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為了很好地交流,我們需要寫各種體裁的內容。用英語寫作,尤其是用英語寫學術論文和報告,寫各種應用文,寫科技文章乃至創作等正在成為一種普遍的技能。英語寫作也是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的一種有效方法。但在實際的寫作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普遍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1.從教材的角度來說,大學英語寫作缺乏系統的指導英語寫作的教材。大部分寫作是基于課本段落的結構寫作。這種寫作雖有助于學生理解段落結構,但形式過于呆板,不受學生歡迎。
2.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學生對于寫作有抵觸情緒。看到一個作文題目不知從何下手,通常會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在謀篇布局、段落結構、內容銜接、遣詞造句、文章立意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多問題。在寫作上花了很多時間,卻并沒有看到自己有多大的進步。因此,漸漸地會失去對英語寫作的興趣。
3.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在英語教學中,他們往往把大部分時間花在了課文的講解上,對英語寫作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寫作教學方法單一,只重視結果而忽略了寫作過程。在批改作文的時候,更多地使用終結性的評價,一味地用分數來衡量學生寫作的優劣,這種評分方法會嚴重打擊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1.培養學生的寫作策略意識
大部分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缺乏對主題的認真思考和對通篇文章結構的把握,想到哪寫到哪,寫完也不進行修改。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往往思想表達不清晰,文章內容不連貫,思想缺乏新意,還會有很多不應該出現的語法錯誤。作為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寫作過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這就需要在大一的時候就對學生進行寫作策略的培訓,特別是寫作過程的培訓。寫作大致分為三個階段:計劃、起草、修改。
計劃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要交給學生如何就一個題目來進行思考。學生可以把想到的任何與題目相關的內容寫出來,而不是寫寫停停。這樣學生就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文章的思想內容上,而不是個別詞的拼寫或某些語法點上。學生還可以通過分組的形式就來討論與主題相關的內容。在討論的過程中,可能會激發出學生更多的觀點。這一階段主要是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把語言技能的學習與對思維方式的培養結合起來,切實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起草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要教給學生如何組織篇章結構,特別是段落結構。篇章是由不同的段落構成的,因此段落寫作成為篇章寫作的重點。教師要教給學生如何確定主題句。主題句通常是一般性的陳述,不能寫過于具體的內容,否則會影響對中心思想的擴展。段落的結構大多有以下幾種形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比較和對比、因果關系等等。在實際的寫作中要根據題目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結構。另外,在段落寫作中還要注意段落與段落間、句子與句子間的連貫性,要學會使用連接詞、指示代詞、時態等來理順句子間的邏輯關系。
修改階段:修改階段是寫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完成學生寫作內容的修改。比如,可以要求學生自己修改,也可以同伴相互修改,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共同修改。多樣靈活的修改方式可以避免老師修改的繁重工作,也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但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對文章進行修改,如可以明確告訴學生首先從思想內容入手,再從篇章結構、段落的銜接、語法及遣詞造句等方面進行修改。在學生修改完后再交給教師批改。
2.以提高語言技能為目的的寫作與以交流為目的的寫作相結合
在給學生布置作業的時候,大部分教師都會布置與所學課文內容相關的有助于提高語言技能的寫作題目。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很枯燥,總覺得上課學到的東西不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寫作的積極性就會降低。所以,教師要把語言技能寫作與其他類型的寫作相結合,既可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也可以提高實際的寫作能力。英語寫作可以從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實際需要出發,讓他們有話可說,讓他們認識到學習英語寫作的價值。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常用的以交流為目的的寫作形式有以下幾種:書信、周記、影評、書評、海報、通知、便條、讀后感、簡歷等。在寫這些內容的時候,由于是與他人的一種直接或間接的交流,學生會覺得有得可寫。其中的周記形式還是促進師生交流的有效途徑。學生在周記中可以寫任何自己想寫的內容,教師替學生保守秘密,在未征得學生的同意下,不得公開講解學生所寫內容。另外,老師不對學生日記的結構、用詞等提出修改意見,只是跟學生交流思想,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生活上的一些問題,以便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學生通過周記把自己生活中的點滴進步都記錄下來,他們能看到自己的進步,這樣就會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3.改變傳統的教師批改反饋方式
教師肩負著作文教學、訓練、指導的重任,批改也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的評語和批改方式會對學生的寫作起到一定的作用。通常情況下,由于教師帶的班級人數較多,批改作文費時費力,大多數教師只是簡單地給個分數,或用紅筆勾出拼寫和語法錯誤,不能給學生提出些有助于提高寫作水平的建設性意見。學生拿到作文本后,發現滿篇都是紅筆勾勒的痕跡,不知道從何下手進行修改,也就懶得去細細揣摩錯誤之處,這便導致了大家都不愿看到的現象:老師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批改作文,而學生卻抱怨作文沒有任何的進步。因此,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教師在批改作文時應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1)教師的反饋要集中。也就是說,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選擇一個學生問題較多、較嚴重的方面進行修改。例如,每次批改作文的時候都有側重點,或以語篇、結構為重點,或以遣詞造句為重點,或以拼寫錯誤為重點,等等。如果教師批改的時候每個方面都涉及,既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量也使學生感到迷惑,不知從哪兒下手進行修改。
(2)教師的反饋要具體。教師反饋不能只是簡單地用紅筆勾出有錯誤的地方,而是要詳細說明錯誤出在哪兒,為什么會有此種錯誤,應該怎樣加以改正,要盡量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評語。
(3)教師的反饋要有建設性。反饋的內容不能都是具體的某些問題,而是要從這些問題總結出原因,指明方向,幫助學生形成綜合運用能力。
(4)教師的反饋要有激勵性。教師批改作文不只知是為了指出學生的錯誤之處,更主要的是要發現學生作文的亮點。正面反饋比負面反饋更能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學生信心的作用。
好的教師反饋有助于提高學生表達的準確性和內容的完整性,能不斷推動學生修改習作,使學生的能力在不斷修改和完善中得到提高。
4.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目前常用的寫作教學方法有三種:成果教學法(Product-Oriented Approach)、過程教學法(Process-Oriented Approach)和體裁教學法(Genre-Oriented Approach)。成果教學法主要是把重點放在寫作的最終結果上,其寫作過程為:教師幫助學生分析范文、學生模仿范文寫作、教師批改學生作文三個階段。此種方法重視學生所學語言知識的運用,但卻忽略了學生的寫作過程,教師不能對學生錯誤的原因進行正確的分析,也就不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作文進行修改。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寫作模式從結果教學法轉向過程教學法,這種方法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寫作能力。這種方法強調寫作過程的四個階段:計劃、起草、修改、編輯。教師的指導貫穿于寫作的整個過程,而且同伴、小組的討論也是這一教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方法的不足之處是,由于學生缺乏可參考的范文,對于要寫作的內容缺乏整體的認識,寫出來的文章會出現結構混亂的現象。體裁教學法把體裁和體裁的理論運用到教學中去,圍繞圖式語篇的結構展開寫作教學,指導學生根據交際的目的設計文章結構,選擇語言表達形式。這種教學法方法比較呆板,學生寫出的結構基本一致,缺乏創新性。除了這三種主要的教學方法外,還有任務教學法和內容教學法等。無論哪種教學方法都各有利弊,在教學中應取長補短,避免單一地使用一種方法。
[1]胡文仲.高校基礎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G642
A
1673-0046(2010)2-0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