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軍,王 超
(1.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02;2.北京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100022)
論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
唐 軍1,王 超2
(1.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02;2.北京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100022)
建設和發展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的科學發展應該遵循三方面的基本要求,即統籌交通運輸發展全局,將磁浮交通系統納入國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規劃和實施,促進磁浮交通系統與其他交通系統的協調發展;推動磁浮交通系統的研究和應用,促進磁浮交通系統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綜合運輸體系;科學發展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同樣如此。發展磁懸浮交通技術,推動新型軌道交通方式的形成,是國家戰略高科技發展和應用的重要方向之一。作為一種新型的交通運輸方式,在磁浮交通系統的發展過程中,也應該體現科學發展的總要求,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實現磁浮交通系統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國外磁浮交通的研究和試驗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其中德國和日本最為突出,這兩個國家在磁浮發展方面走的是不同的技術路線,并且都有試驗線路在運行。近年來,以上海磁浮示范線為標志,磁浮交通的試驗在我國也取得了成功。上海磁浮示范線是引進德國技術,國內加以消化吸收,并且融入自主創新內容的磁浮項目,也是世界上第一條商業運營的磁懸浮線路。上海磁浮示范線的成功表明,我國已經具備應用磁浮技術的能力。
從交通運輸發展全局出發,我國目前完全應該將磁浮交通納入國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規劃,而不必等到磁浮技術大規模應用時再開始行動。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第一,發展磁浮技術應該堅持適度超前發展的理念。在交通運輸產業發展上,“適度超前理念”是一條重要的原則。這是因為,交通運輸業對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推進工業化進程,具有典型的先導性帶動作用。磁浮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長,形成網絡運輸能力需要線路基礎與場站設施、技術裝備等多方面的系統支持,更需要適度超前發展。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的超前發展既可以使我國高速交通運輸能力先于國民經濟交通運輸需求的增長而發展,也可以從技術上積極促進新興磁浮技術的發展,從而為交通運輸產業的優化升級提供堅實的技術儲備。
第二,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運力相對不足,特別是高速陸上交通運輸能力的不足成為我國跳過傳統發展模式實現技術跨越的便利條件。近年來,我國每年在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發展方面投入大量資金,交通運輸能力明顯提高,交通運輸環境顯著改善,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與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相比,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運力相對不足,特別是高速陸上交通運輸能力不足。鐵路交通運輸能力的短缺使得交通運輸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這也使得磁浮交通有可能憑借其自身快速、安全、適應性強和節能環保的技術特點補充航空與鐵路、公路之間的速度空白,成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部分。
總的來說,磁浮交通系統自有特點,自成系統。對于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的發展,我們應該樹立“適度超前發展”的理念,把握當前高速陸上交通運輸跨越式發展的時機,大力促進磁浮交通運輸系統的應用和發展。為此,當務之急是要從我國國情和未來高速交通運輸發展的需求出發,將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的發展納入國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在將磁浮交通系統納入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情況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內容更加豐富。同時,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規劃和實施中,如何處理好磁浮交通系統的發展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的關系,促進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之間的協調發展就成為一個重要問題。不同運輸方式特點不同,在整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功能和地位也存在差異,發展程度也不盡相同。不同交通運輸方式之間存在兩方面的關系:一方面是相互協作、共同為客流和物流的暢通而服務。另一方面是不同交通運輸方式之間也存在良性的競爭關系。無論是相互協作的方面還是相互競爭的方面,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科學發展都要求對不同運輸方式的關系進行有效地規劃和協調。具體來說,應該重點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規劃和協調好磁浮交通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之間的換乘安排,最大程度為乘客提供便利。雖然與輪軌鐵路一樣同為軌道交通,但是磁浮交通的軌道與輪軌鐵路的軌道的技術特點完全不同;而且,磁浮交通的列車技術與輪軌鐵路列車也各不一樣。技術上的差異使得磁浮交通無法使用已經遍布全國的輪軌鐵路網絡。因此,為了便利磁浮交通的換乘,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規劃和實施中,應該為磁浮交通的換乘,特別是與輪軌鐵路之間的換乘進行充分的協調和安排。比如,在實際的磁浮交通建設中,磁浮交通往往面臨要與輪軌鐵路共用場站的問題。共用場站的優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減少場站的冗余建設,節省資金;二是便利乘客在磁浮交通和輪軌鐵路之間進行換乘。在這種情況下,在規劃中進行事先的協調和安排就有重要意義。
第二,規劃和協調好磁浮交通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的投入,促進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有序發展。在我國現階段,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主要由包括公路、水路、鐵路、航空和管道運輸等交通運輸方式組成,而磁浮交通也正在發展之中。總體而言,當前各種交通運輸方式都不能完全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不斷增長的交通運輸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處理分配好有限的資金投入,滿足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發展需要就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堅持科學發展觀應該抓住交通運輸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分清重點、難點,區分輕重緩急,規劃和協調好磁浮交通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的投入。特別是對于磁浮交通這一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的新生事物來說,投入的性質和投入的方式都應該做出有別于其他交通方式的安排。總的原則是,既應該保障磁浮交通各環節工作的順利發展,又應該認準發展時機,慎重決策,保證投入的有效性和經濟合理性。
第三,充分利用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之間的良性競爭關系,發展面向交通運輸市場和面向廣大人民群眾需求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無論是新生事物的發展和壯大,還是已有事物發展形勢的轉變,都有其客觀規律性。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發展也遵循這一規律。從歷史上來看,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之間的市場競爭是一種常態,良性的市場競爭是引導交通運輸體系合理和高效發展的有效法則。新的、更加高效、更受市場青睞的交通運輸方式不是在溫室中培育出來的,而是必須要接受時間的檢驗,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才能真正的發展壯大。良性競爭的結果一方面有利于各種交通運輸方式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實現交通運輸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對于磁浮交通的發展來說,為了協調其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的關系,還應該充分利用市場競爭,適時地推動磁浮交通的應用,使其能夠在市場的檢驗中獲得成長和發展的空間。特別是對于磁浮的發展而言,現階段甚至將來較長一段時間里,高速輪軌鐵路都將是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磁浮交通的科學發展要求我們重視市場的作用,充分利用市場的選擇和培育功能,為兩者都提供市場競爭平臺,從而正確地處理這種競爭關系。
作為一種面向未來、潛力巨大的技術,高速磁浮技術還有望成為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戰略發展領域。長期以來,我國磁浮技術和交通系統的發展走的是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道路。早在上海磁浮示范線引進德國技術以前,我國一些科研部門已經在磁浮技術的研究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具備了一定的研究和開發能力。20世紀80年代開始,磁浮技術在國外的研究發展日趨完善,1991年底德國宣布TR技術已經成熟。國外高速磁懸浮列車技術的發展,引起了我國科技人員和相關領導的高度關注。“八五”期間,國家科委將低速磁懸浮列車的關鍵技術攻關列入了計劃,研制了試驗室樣車和關鍵部件。1996年開始,科技部組織實施了國家“九五”重大軟課題“磁懸浮列車重大技術經濟問題研究”。
上海磁浮示范線的建設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磁浮技術和磁浮交通發展的進程。1999年,為了加快國內磁浮技術的發展,中國與德國簽訂高速磁懸浮試驗運營線預可行性研究意向書。2000年1月,由中科院電工所、國防科大、西南交大等單位組成了科技部“高速磁懸浮試驗運營線預可行性研究”項目組。同年6月30日,中國和德國簽訂“共同開展上海市磁懸浮列車示范運營線可行性研究協議書”。上海磁浮示范線引進德國TR技術,車輛、牽引供電和運行控制系統等全部設備由德國成套供應,土建工程則根據TR技術標準,由中國建設。在引進消化吸收TR技術的基礎之上,科技部啟動了國家863計劃“高速磁懸浮交通技術研究”重大專項。2001年,經國務院科技領導小組批準,“高速磁懸浮交通技術研究”同時列入國家“十五”科技重大專項。2006年,發展磁懸浮交通技術已經列入我國科技發展中長期(2006-2020)發展規劃,成為國家戰略高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當前,我國正處在磁浮交通系統發展的關鍵時期,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我國有望實現磁浮技術和磁浮交通系統發展的重大突破,逐步實現在磁浮交通系統建設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下一步,我國磁浮交通系統將進入研究和應用全面發展的階段,我們應該大力發展和完善磁浮交通系統,形成自主創新的技術突破口和產業增長點。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我國應該既集中力量實現重點突破,又應該統籌磁浮技術和磁浮交通系統發展全局,把研究和應用結合起來,加快磁浮技術和磁浮交通系統的發展,最終實現磁浮交通系統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 嚴陸光,武瑛.在我國發展城市磁浮交通系統的思考[J].綜合運輸,2005(9):18-22.
[2] 吳祥明,常文森,劉萬明.上海高速磁浮列車及磁浮技術發展芻議[J].綜合運輸,2005(1):28-31.
[3] 郭小碚.磁浮交通:綜合運輸系統發展的一種新方式[J].綜合運輸,2003(8):20-22.
[4] 吳祥明.建立中國高速磁浮交通網絡和磁浮工業體系的思考[J].綜合運輸,2003(8):64-69.
[5] 翁秀玲.高速磁浮交通與大運量客運交通的兼容和互補[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9(7):23-25.
[6] 吳祥明.磁浮——21世紀的新型交通[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4(6):3-5.
[7] 華允璋.磁浮列車——21世紀軌道交通的革命性飛躍[J].華東科技,2001(4):19-22.
[8] 申月,胡思繼.高速磁浮列車技術及其在我國客運交通中的戰略地位[J].技術經濟,2001(12):35-37.
[9] 連級三,張昆侖,張慶福,王家素.磁浮列車在未來交通運輸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導報,1995(4):63-64.
責任編輯:沈 玲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maglev transport system
TANG Jun1,WANG Chao2
(1.Graduate School,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102,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22,China)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maglev transport system(HSMTS)in our coun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building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around way and realizing th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should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namely,coordinat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 and integrating HSMTS into national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system,strengthening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HSMTS and other transport systems,promoting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and realizing the comprehensive,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igh-speed maglev transport system;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scientific development
F512.3;U237
A
1009-3907(2010)07-0013-03
2010-04-21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1506BZ006)
唐軍(1982-),男,湖南岳陽人,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微觀經濟和企業經濟研究;王超(1980-),男,山西大同人,博士后,主要從事交通經濟和產業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