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幸芳 王際香
(湖南省衡陽市農業局·衡陽·421001)
衡陽市茶產業經過多年的調整、恢復、發展、提高和市場化運作,依托區位優勢和有利條件,取得了一定成效,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涌現了一批知名的茶企和茶葉品牌。與此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1.1.1 確保了面積基本穩定
近10多年來,盡管經歷市場化、產業結構調整及農村勞動力外出,全市茶葉面積還是保持在0.53萬hm2以上,占全省6%左右。
1.1.2 培植了一批茶業龍頭企業
2002年以來,先后有5家茶企成為省級、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5家成為縣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其中省級龍頭企業為南岳怡綠有機茶開發有限公司,市級龍頭企業分別是:常寧塔山農貿有限公司、衡南縣綠葉茶葉有限公司、祁東高峰茶業有限公司、湖南省南岳云霧茶業有限公司。
1.1.3 創建了幾大茶葉品牌
南岳云霧茶作為衡陽市第一大茶葉品牌,分別由南岳怡綠有機茶開發有限公司和湖南省南岳云霧茶業有限公司合力創建并共同享有,兩公司分別注冊“壽岳”、“山泉”牌商標,依托唯一產茶的五岳名山且具備高山云霧的優勢,多次在全國和省市獲獎并在市場上占有一定的份額,是湖南省規模較大、最早獲得有機茶認證的生產基地。1991年獲得杭州旅游博覽會金獎,1992年獲中國綠色食品證書,1999年獲中國有機食品發展中心頒發的有機茶證書并獲1999年湖南省首屆農產品博覽會金獎,2005~2007年獲得歐盟和美國頒發的有機茶證書,2005年獲湖南省第七屆“湘茶杯”金獎并取得“湖南省十大名茶”稱號,同年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7年獲湖南省林產品博覽會金獎,2008年獲中國長沙食品博覽會金獎,2009年被指定為中華茶祖節祭祀用茶和第五屆湘臺經貿洽談會貴賓用茶。
衡山縣貫塘茶場現是衡陽市唯一的國營茶場,由省農業廳于1968年直接創辦,茶園面積31.3hm2,茶樹品種為福鼎大白、櫧葉齊、湘波綠、桃源大葉等良種,注冊“岳北”牌商標,生產的“岳北大白”茶為部優產品,多次被評為省名優茶,一直作為省茶葉有限公司茶葉出口基地,2007年岳北大白、岳北毛尖、岳北白露茶等10個品種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常寧塔山山嵐茶和塔山貢茶分別為常寧塔山農貿有限公司和衡陽市塔山茶業有限公司拳頭產品,兩公司緊密合作,開發塔山高山有機茶,幫助衡陽市唯一的少數民族——瑤族同胞脫貧致富,為塔山瑤族鄉經濟社會進步,為茶產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常寧塔山農貿有限公司生產的“銅鐘嶺”牌塔山山嵐茶多次被評為省優質茶和杭州茶葉國際博覽會“優質獎”及首屆省農博會金獎,公司所轄的鰲頭茶廠獲得瑞士(IMO)頒發的有機茶證書。衡陽市塔山茶業有限公司自2006年運作以來,依托獅園茶場茶葉資源以及宋代皇宮貢品茶的優勢,著力打造“塔山貢茶”這一品牌,注冊了“清韻”牌商標,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祁東高峰茶業有限公司依托地處馬杜橋鄉高峰村“一腳達三陽山”(衡陽、祁陽、邵陽)區位及高山云霧茶的優勢,1972年開始創建近200hm2“高峰有機云霧茶”的高峰茶場,研制的“三陽”牌高峰紅碎茶、高峰毛尖茶、高峰云霧茶、高峰有機云霧茶先后獲得國家、省、市茶葉類多項獎勵,注冊了“高峰”牌商標,1979年高峰紅碎茶被商業部授予“優秀名茶”獎,1988年獲農業部“優質產品”獎,1991年在杭州國際名茶文化節評比中,“高峰云霧茶”獲“國際名茶文化”獎并載入《中國名茶譜》一書,1996年“高峰毛尖茶”在省第三屆湘茶杯中獲得“銀獎”,2001年“高峰云霧茶”通過歐盟有機茶綠色食品管理中心認證,2002年列為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有機茶生產基地”,2005年在第七屆湘茶杯評比中“高峰有機云霧茶”獲得“銀獎”。
衡南綠葉茶葉有限公司作為衡陽市第一家全為無性系良種茶園的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05年租賃衡南縣寶蓋茶場100hm2茶園,以省茶葉研究所、湖南農業大學茶學系作為技術依托,獨資創辦,2005~2006年兩年換種改植,全部栽種無性系良種,主要品種有福鼎大毫、白毫早、碧香早、櫧葉齊、湘波綠、茗豐、38-9等品種,全部按有機茶園標準全程操作,2008年通過歐盟有機茶認證,注冊了“綠彤”牌系列有機茶商標,其產品受到普遍歡迎。
耒陽市江頭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2007年開始租賃江頭茶場153.3hm2茶園,充分利用江頭茶葉早在唐朝就被列為珍品貢茶的品牌優勢,依托省茶葉研究所作為技術后盾,整合龍塘鎮18家茶園533.3hm2茶園,打造“江頭貢茶”這一品牌,成立了江頭茶葉協會,新擴以“白毫早”、“湘波綠”、“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等良種為主的茶園33.3hm2,2008年獲得耒陽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稱號。
衡陽東祿天麻人參茶業有限公司2005年開始承租衡東白蓮鎮小初茶場200hm2茶園,新擴茶園40hm2,全面開發天麻人參茶及茶酒,注冊了“東綠”牌商標,2005年9月26日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國際茶博會上,50g天麻人參茶當場被中國防衰老協會以9800元競買,產生了轟動效應。
1.1.4 搭建了茶葉銷售平臺
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衡陽市茶葉學會審時度勢,于2007年變更為衡陽市茶業協會,吸收供銷、公安、農業開發辦相關人士及茶樓業主廣泛加入并積極參與,力促市天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業主及邀請省市有關新聞媒體及市場營銷策劃人士全力創建了湘南地區最大的茶葉批發市場——雁城茶都,該茶都位于華興開發區解放大道,三層樓房4000多m2,現已吸引福建、浙江、廣東、云南及本省共40多家茶商進駐,真正成為了衡陽市最大的茶葉專業市場。2008年在此成功地舉辦了衡陽市首屆茶文化節,2009年舉辦了衡陽市茶產業發展論壇及南岳云霧茶專題研討會。
1.2.1 投入不多
近幾年來,市及縣級財政資金投入少,缺乏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及扶持措施。
1.2.2 帶動不強
全市茶葉產業化龍頭雖然不少,但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不多,真正的龍頭企業一時難以產生。
1.2.3 資源不足
全市現有茶園面積0.55萬hm2,主要分布在南岳、衡山、衡南、衡東、常寧、祁東、耒陽7縣(市、區),幾個主要茶葉龍頭企業真正擁有的基地多的上千畝,少的只有幾百畝,難以形成規模優勢。
1.2.4 毀園不少
一方面,因建設及結構調整等原因,部分茶園被毀。另一方面,一些集體茶園因責任制及管理沒到位,造成荒蕪。衡陽農墾場原有4個場產茶(其中2個為專業性茶場),總面積近200hm2,經過10多年的變遷,現唯有衡山貫塘茶場維持茶業,面積不到33.3hm2;祁東大同市及四明山一帶、衡陽縣關市鄉、衡山縣新橋鎮、衡南縣江口鎮等地,原有66.67~133.3hm2左右的茶園,但大部分荒蕪被毀,特別是衡南縣江口九龍茶場原有茶園106.67hm2,主產茉莉花茶,為衡陽唯一出產花茶的好地方,一直由江口鎮企業辦集體管理,2008年被古漢集團一分支機構業主承租,現全部毀園改種中藥材了。
1.2.5 合作不夠
各茶葉生產、經營者各吹各的調,各打各的牌,初級產品多,加工增值少,沒有大產業、大市場、大一統的觀念,為他人作嫁衣裳,難以構建大品牌和大集團。
1.2.6 影響不大
首先是衡陽市沒進入全省乃至全國茶葉優勢區域規劃范圍,其次是所轄縣(市、區)沒有一個列入全省乃至全國茶葉建設重點縣,再次是宣傳及營銷沒到位。
行業協調服務,龍頭企業帶動,茶葉資源整合,品牌統一打造,種植面積擴大,加工質量提高,銷售渠道順暢,文化休閑弘揚。大力促進茶葉品牌建設,重點做大做強南岳云霧茶這一強勢品牌,實現衡陽市茶產業的振興與輝煌。
按照湖南省農業廳2009年出臺的《茶葉品牌工程建設實施方案》的要求,通過努力,到2015年,使衡陽市茶葉生產面積達到1萬hm2,產量7500t,無性系良種達到70%以上,全部實現無公害生產,其中有機茶認證面積達到60%,產品優質率達80%,使南岳云霧茶成為全國知名品牌。
2.3.1 爭取領導重視
2009年以來,各茶業業主同市茶業協會一道,積極行動,向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及相關部門建言獻策,近幾年的“兩會”期間,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交了有關茶產業發展的議案和提案。根據領導的批示,市茶業協會聯合市農業局、市供銷社、市開發辦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召開座談會,于近期形成了一份促進茶產業發展的建議意見,供市委、市政府決策參考。下一步要進一步加大力度,確保促進茶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順利出臺,成立茶葉品牌建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指揮、協調、督導茶葉品牌建設。
2.3.2 探索茶葉品牌產業化發展模式
目前茶葉品牌產業化發展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區域品牌模式,另一種是企業商品品牌模式。前者是指某個行政地理區域范圍內形成的具有相當規模和較強生產能力、較高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的產業產品,形成以生產區域地址為名的品牌;后者是指企業通過商標注冊,給企業自身和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樹立一個顯著的標識。綜觀各地茶葉品牌產業化發展情況,浙江寧海縣望海茶產業化發展模式給了我們4點啟示:①整合資源,統一品牌;②確立主體,統一標準;③重視形象,統一標識;④發掘文化,豐富內涵。筆者認為,要借鑒望海茶品牌產業化發展成功的經驗,找準衡陽茶葉品牌建設的路子。
2.3.3 多渠道籌措資金
一是爭取中央及省里的支持,為衡陽茶產業發展爭取項目和資金。二是廣泛動員市直及縣 (市、區)相關部門整合涉農資金并加大資金投入,齊抓共管,形成合唱。三是鼓勵民間資金參與到茶產業發展中來。
2.3.4 擴大種植面積
在搞好現有茶園更新改造的基礎上,要根據優勢區域布局規劃,因地制宜,立足資源,發揮優勢。要以南岳山為中心,面積擴展到1萬hm2,全部種植無性系良種,主要包括南岳的前山和后山(含衡山縣)及九觀橋庫區、常寧的塔山及洋泉庫區、衡南的寶蓋、祁東的高峰和四明山林區、耒陽的江頭、衡東的白蓮等地。特別重要的是南岳山周圍,有上萬畝宜茶山地,可鼓勵業主及廣大農戶新栽良種茶樹,使南岳區茶葉面積達到0.11萬hm2以上。
2.3.5 建立良種苗圃
分別在衡南寶蓋、耒陽江頭、衡山貫塘、常寧宜陽建立良種苗圃20hm2,年出圃茶苗3000萬株以上,解決發展需求。
2.3.6 建設茶葉標準園
要按照部里及省里的要求,主要在南岳岳林鄉及國有林場茶場、衡南縣寶蓋茶場、常寧塔山、祁東高峰、耒陽江頭、衡山貫塘進行茶葉標準園建設,真正辦好示范樣板,創建標準園。
2.3.7 建設茶葉加工企業
首先是重點扶持打造南岳云霧茶為品牌建設的“龍頭”,使之成為現代茶葉加工示范企業;其次是支持3~5家年產量3000t以上的初制茶廠進行技術與裝備改造,還要建設配套的名優綠茶冷藏保鮮庫。
2.3.8 完善市場體系建設
在完善雁城茶都現有的茶葉批發市場基礎上,在衡陽市石鼓區五一大市場、南岳牌坊邊、衡山縣開云鎮、耒陽市蔡子池、衡南縣云集鎮建立5個茶葉批發市場,在本市各縣(市、區)及長沙、廣州、武漢、北京、長春等地建立100家衡茶連鎖經營店及專賣店;積極籌辦茶文化節及交易會,并組織茶企參加全省、全國性的茶博會及研討會。
2.3.9 塑造南岳云霧茶品牌
要把南岳當作衡陽更代表湖南的一張名片,精心打造,上下齊心,做大做強南岳云霧茶這一品牌,讓來賓及游客到南岳,看到的是茶園,聞到的是茶香,聽到的是茶歌,吃到的是茶飲料,欣賞的是茶文化,帶走的是南岳云霧茶,從而為地方經濟服務,為推動湖南茶葉品牌建設及茶產業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