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勝 山東省章丘市畜牧局 250200
種蛋受精率的高低,不僅會直接影響到種蛋及雛雞的質量,而且還會嚴重影響孵化率和種雞場的經濟效益。因此,提高人工授精種蛋受精率這是確保飼養種雞實現高效益的一項重要措施。筆者根據近年來在養雞生產上的一些做法和體會,對提高人工授精種蛋受精率的一些主要重點技術環節介紹如下:
種公雞的選擇一般可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42周齡左右,此時要選擇健康無病,符合本品種外貌特征,雞冠大,發育快的公雞,選留時其公母比例為1∶15-20;第二次選擇與150日齡進行,應當選擇發育優良,性欲旺盛,射精量多,質量好,精子密度大,活力強和無病無傷殘的公雞,其公母比例為1∶40-50,根據近年來飼養種雞生產的實際經驗,一般選用170-300日齡的青年公雞為佳。經國內試驗證明,24-40周齡的公雞,在輸精后5d,種蛋受精率仍達到93.5%,青年公雞則比老齡公雞可提高種蛋受精率達4.5個百分點。母雞一般要選留健康無輸卵管炎癥的種母雞輸精,對患有炎癥的母雞必須及時進行淘汰或治療。
公雞的營養要合理,營養水平不能太高或太低。若營養水平太高,會導致公雞體況過肥,會造成精液質量下降;若營養過低,種公雞則過于瘦弱,會造成采精量少,利用年限短。一般認為代謝能水平為11.30-11.72兆焦耳/kg,粗蛋白水平為15%左右為宜。公雞在采精季節,其飼料除按飼養標準配制外,應當適當補充一些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每當連續采精3-5d后,應當讓種公雞休息1d,以保證采精后的精液質量。
在雞的人工授精中,雞的精液大都采用短期保存,生產中多在15℃-35℃之間,半小時內輸完。經過不同保存溫度試驗證實,短期保存精液,一般溫度應控制在25℃-35℃為宜。精液保存時間若超過半小時,會導致精液酸度過高,精子活力下降,從而影響受精率。
精液的稀釋倍數要視其精液的品質而定,精子密度大,活力強和質量又較好的精液,其稀釋倍數可適當大些,反之則應小些。一般要求:每毫升稀釋精液中,有效精子數不低于8000萬個。在實踐中,一般多采用1∶1-1∶2的稀釋倍數。稀釋倍數過高,種蛋受精率則會明顯下降。
在同樣稀釋精液條件下,給母雞每次輸精量以0.04ml(含8000萬個以上精子)較佳。
通常多采用0.9%氯化鈉注射液作為稀釋液,但是近年來,根據試驗證實,在稀釋精液中,加入抗生素藥物(青、鏈霉素),對提高受精率有一定良好效果。
輸精員手持吸有精液的輸精管,向輸卵管口插入1-2cm,把精液輸在此處,種蛋的受精率高。據報道,輸精部位越深,受精率反而越低。因為在母禽生殖器官的漏斗部和子宮至陰道移行部各有一貯存保護精子的特異腺組織,其功能主要是貯存精子。每日在排卵之前,部分精子由腺腔向外脫出,并向漏斗部移行,精子移行通常需要1-1.5小時。
雞的輸精時間一般按排在每日的16-18時,這時大部分母雞已產完蛋,若輸精時間提前,產前母雞的子宮或陰道內有蛋,使人工翻肛受影響,使有的母雞輸不上精,若翻肛人員動作稍重,有可能導致即將產出的蛋破碎,母雞受傷。即使輸上,精子在輸卵管內逆向運動受阻,使種蛋受精率會明顯下降。給母雞輸精后的間隔時間,一般4-5d輸精一次,若間隔時間太長,會造成受精率低。3d輸1次,其種蛋受精率較高,但抓雞時間多,對雞的應激剌激過于頻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受精率,而且浪費人力。
雞的多種疾病,如慢性呼吸道疾病、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鼻炎、禽痘、大腸桿菌引起的卵黃性腹膜炎等都會影響種蛋的受精率,因此,必須要按衛生防疫程序,采取有效的疫病防治措施,定時搞好雞的疫苗接種和定期消毒工作,發現病雞,應當及時治療或淘汰,以確保雞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