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成,史新中
(本文編輯:孫軍紅)
2010年 6月 21日,江西撫河臨川段唱堤突然決口,10萬余群眾受淹,急需救援和轉移安置。南京軍區迅速抽調 3萬余名現役官兵和民兵預備役、11支醫療隊趕赴災區抗洪搶險和衛勤支援保障。截止 6月 29日,共出動醫療隊 64批次 575人次,巡診 45 630人次,診治 10 170人次,手術 58例,后送地方病人 450人次,消耗藥材 96萬元;為抗洪官兵和受災群眾發放衛生宣傳手冊 2000余冊、防疫消毒藥品 200千克,宣教 10余場,環境衛生消毒 8200平方米。衛勤支援保障得到各級領導、部隊官兵和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譽。抗洪部隊沒有發生食物中毒和傳染病,沒有一例后送傷病員,確保了官兵的身體健康和抗洪任務的圓滿完成。
1.1 執行命令堅決,組織領導有力 各級衛勤機關和醫療衛生單位把參加抗洪救災作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政治任務,作為服務大局、履行使命、踐行宗旨的實際行動,視災情為命令,視時間為生命,不講條件,不提困難,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救災。軍區衛生部接到通知后,立即派 1名部領導和 2名機關人員迅速趕赴抗洪一線;衛生部領導到災區后,立即召集各醫療隊領導召開了醫療保障協調會,明確了醫療保障任務和保障方式,并提出具體要求。6月 24日,某抗洪部隊在趕赴江西災區途中發生車禍,造成批量傷員,軍區衛生部領導迅速趕至第一八四醫院,緊急抽調南京總醫院、第九四醫院專家會診,現場指導救治,使傷員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某部接到上級抗洪救災緊急通知后,分部部長率機關和醫療隊第一時間趕至災區,并成立了分部抗洪搶險前進指揮所。廬山療養院院長和 2名副院長、第九四醫院 2名副院長,親自帶領醫療隊參加抗洪救災。
1.2 行動迅速快捷,展開及時有序 某部 6月 21日晚接到上級緊急通知后,立即召開常委會、作戰會,對分部抽組醫療隊參加抗洪救災行動進行了動員部署。6月 22日上午 8時,分部救災指導組從鷹潭出發,10時抵達撫州;第九四醫院醫療隊從受領任務后僅在 2小時內完成動員發動、人員抽組和物資裝載;廬山療養院醫療隊,距離撫州近 300公里,5小時內完成了物資籌備、人員抽組和機動。各醫療隊到達撫州后,迅速了解各任務部隊在撫州地區的部署情況以及受災群眾的安置地點,立即展開巡診和定點醫療保障。軍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6月 25日晚接到聯勤部通知后,連夜抽調人員,準備相關物資,于次日上午就趕至災區展開工作。
1.3 科學籌劃組織,保障精確高效 一是合理調配醫療保障力量。隨著抗洪任務部隊及受災群眾醫療保障需求的增加,及時從某分部增派了 7支醫療隊;根據部分抗洪部隊部署調整,及時將 4支醫療隊調整部署至吉安、樟樹方向,較好滿足了任務部隊和受災群眾醫療保障的需要。二是定點與定向保障相結合。根據任務部隊的駐扎情況和受災群眾的需求,及時對 11支醫療隊進行了任務區分,明確了定點、定向保障對象,并組織醫療隊與各任務部隊進行對接。針對任務部隊大多是空中機動到災區,自身衛勤保障能力缺失的情況,組織醫療隊在任務部隊 3個宿營點和羅針、唱凱等救災重地,開設了醫療服務站,對部隊官兵實施定點保障;另外,組派醫療隊伴隨部隊到抗洪現場對官兵實施定向保障,確保了部隊到哪里,醫療保障到哪里。三是積極開展為群眾送醫送藥。組派醫療隊在撫州市體育中心、第七中學等災民安置點開設了醫療服務點,為受災群眾開展義診和巡診。尤其是在洪水消退后,積極開展“進村入戶,助民解困”活動,醫療隊深入受災村莊和住戶,為群眾送醫送藥送健康[1],并協助和指導其搞好衛生防疫。
1.4 堅持防治結合,防病措施得力 一是及時調整工作重心。抗洪救災轉入災民安置階段后,針對洪水漸漸消退,疫情威脅加大,且部隊野營時間延長,官兵抵抗力下降等情況,及時調整衛勤保障工作思路,把衛生防病防疫擺到突出位置,迅速從軍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抽調 2名防疫專家攜帶衛生宣傳資料和防疫藥材趕至災區,指導開展衛生防病防疫工作;及時召開了衛生防病工作會議,并下發了《切實做好當前救災部隊衛生防病工作通知》。二是強化衛生監督指導。組織防疫專家對各抗洪部隊飲水、飲食衛生管理和環境消毒等進行了具體指導;跟隨任務部隊到打撈、處理淹死家禽家畜現場,對官兵進行衛生防護指導。三是加大衛生宣傳力度。及時為抗洪部隊和受災群眾發放衛生宣傳手冊和防疫消毒藥品[2];組織協調軍區衛生防疫專家到災民安置點和當地電視臺為群眾講授災后衛生防病知識,其中軍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陸年宏主任醫師錄制的“災后衛生防病知識”訪談節目,在撫州電視臺連續 3天滾動播出,收到較好社會反響。
2.1 建立集中統一的指揮機構是完成抗洪救災衛勤保障任務的保證 這次抗洪搶險參與力量眾多、成分復雜,包括部隊、武警、公安等,我區就有 7個大單位的部隊參與。為對抗洪部隊實施統一組織指揮,建立了軍區、江西省軍區二級合一的抗洪救災聯合指揮部。聯合指揮部吸納了江西省和撫州市政府有關部門人員參加,由軍區領導任總指揮,江西省軍區領導任副總指揮。指揮部的工作運作主要依托江西省軍區首長機關,軍區前出的機關人員主要負責相應部門工作的籌劃、協調和指導。指揮部衛勤組主要負責抗洪救災衛勤保障的組織與協調。精干、融合、扁平化的指揮機構,減少了指揮層次,提高了指揮效率,避免了指揮重疊、程序繁瑣、相互扯皮等現象,確保了與地方的良好協調和對抗洪部隊的統一高效指揮[3]。
2.2 制定完善非戰爭軍事行動保障預案是完成抗洪救災衛勤保障任務的基礎 這次抗洪救災任務緊急、準備短促,各醫院醫療隊從受領任務、人員收攏、動員部署、物資準備、領命出征僅 2個多小時。各醫院之所以在這次行動中反應快捷、出動迅速、展開有序、保障有力,關鍵是有一整套完善的非戰爭軍事行動衛勤保障預案[4]。此外,未雨綢繆,預有準備也是重要因素。根據江西境內連日雨水天氣,駐地分部于 5月初,即下發了《關于做好搶險救災有關準備的通知》,要求各單位抓好預案修訂,補充救災器材。從而,確保了抗洪命令一下達,醫療隊能夠立即出動、及時展開、有效救治。
2.3 注重非戰爭軍事行動保障訓練是完成抗洪救災衛勤保障任務的關鍵 近年來,各分部和醫療衛生單位按照上級要求,堅持按綱施訓,崗位練兵,并通過各種非戰爭軍事行動保障任務訓練和摔打部隊,不斷提高保障能力。這次參加抗洪的醫療隊,先后參加過 2008年抗擊冰雪災害、2010年“5.23”列車脫軌事故救援等;軍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先后參加了汶川抗震救災、奧運、世博安保等衛勤保障任務,部隊經受了很大鍛煉和檢驗,積累了許多醫學救援的經驗,應急保障能力明顯提升,為完成這次抗洪衛勤保障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2.4 根據任務變化及時調整保障工作重心是完成抗洪救災衛勤保障任務的重要環節[5]在抗洪救災初期,主要任務是搜救被困群眾,衛勤保障工作緊緊把住醫療救治這個重心,組織醫療隊全力救治傷病員,千方百計減少部隊救援和受災群眾傷亡。抗洪救災轉入災民安置階段后,針對洪水漸漸消退,防疫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及時調整衛勤保障工作重心,把衛生防病防疫擺到突出位置,加強了對抗洪部隊衛生防病的組織領導和指導,加大衛生宣傳力度;積極開展為受災群眾送醫送藥送健康活動,確保了部隊官兵和受災群眾的健康安全。
[1] 李建華.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醫學救援做法與啟示[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8,15(6):Ⅰ-Ⅳ.
[2] 李向暉,程紀群,劉愛兵.印尼海嘯災區救援中的衛生防疫工作[J].中國急救醫學,2005,25(4):275-276.
[3] 曹文獻.著眼有效履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 努力提高抗震救災衛勤綜合保障能力[J].東南國防醫藥,2008,10(5):Ⅰ-Ⅳ.
[4] 劉衛平,徐利民.汶川地區抗震救災跨區機動衛勤保障 [J].東南國防醫藥,2008,10(6):475-477.
[5] 黃偉燦.“5.12”抗震救災衛勤保障的實踐與思考[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8,15(6):5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