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堅,王舒莉,盧 明
(本文編輯:潘雪飛)
電子肛腸鏡是一種新型的肛管、直腸疾病影像檢查設備,為了更好地為軍隊官兵服務,在海勤人員體檢中使用電子肛腸鏡檢查,并與普通肛門鏡的檢查情況進行比較,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08年 1月至 2009年 12月來我院體檢的 2000名海勤人員,隨機平分為兩組,分別接受普通肛門鏡和電子肛腸鏡檢查。所有受檢者均為男性,年齡 19~46歲,兩組受檢對象在年齡、性別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接受肛門指診的基礎上,兩組分別接受普通肛門鏡和電子肛腸鏡檢查。
1.2.1 普通肛門鏡檢查 采用一次性塑料肛門鏡,取左側臥位,肛門鏡緩慢推進后拔出芯子、調好燈光,由深至淺邊退邊觀察黏膜顏色、有無潰瘍、出血、息肉等。在齒狀線處觀察有無內痔、糜爛、肛乳頭肥大等。
1.2.2 電子肛腸鏡檢查 清潔灌腸后,使用賽特藍S T L-001型電子直乙腸鏡檢查,采用胸膝位或左側臥位,電子肛腸鏡經擴肛器套管進入腸腔,循腔進鏡,通過監視器觀察直乙交界部、直腸和肛管情況,攝片記錄,檢查結束后丟棄并更換肛腸鏡套管。
1.2.3 結果評定標準 所有檢查操作均由肛腸專科醫師完成,痔病和肛乳頭肥大診斷依據《痔的診斷暫行標準》[1]。慢性直腸炎參照《直腸炎診斷標準》[2]和《潰瘍性結腸炎現代診療手冊》[3]分別作出診斷。直腸息肉泛指鏡下所見直腸黏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結合病理報告作出診斷。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00名普通肛門鏡受檢者中,痔病患者共 420例,占 42.0%;肛乳頭肥大 111例,占 11.1%;慢性直腸炎和息肉各 2例,檢出率均為 0.20%。1000名電子肛腸鏡受檢者中,痔病患者共 413例,占41.3%;肛乳頭肥大 157例,占 15.7%;直腸息肉 46例,占 4.60%;慢性直腸炎 19例,占 1.9%。普通肛門鏡檢查插入淺,發現問題少;電子肛腸鏡檢查插入深,發現問題多。電子肛腸鏡檢出肛門直腸疾病率高于普通肛門鏡,有統計學意義(χ2=20.595,P<0.05),在內痔、外痔、混合痔等痔病檢出率上相差不顯著(P>0.05),但在肛乳頭肥大、直腸息肉、慢性直腸炎的檢出率上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電子肛腸鏡系統采用醫用視頻技術,對病灶部位進行圖像采集,具備圖文報告的儲存和打印功能,適用于各期痔病、肛乳頭肥大、肛裂、肛瘺、直腸息肉、直腸癌、結腸黑病變等肛腸疾病的檢查,并有如下特點。①電子肛腸鏡操作簡單、診斷可靠。②電子肛腸鏡檢查便捷,無須口服瀉劑。從腸道準備到檢查結束一般只需 5~10 min,在熟練的情況下,每臺電子肛腸鏡每小時可檢查 30人次,非常適合在大批量體檢中使用。③可以發現肛門直腸部的微小病灶(1mm以上),能夠進行早期結直腸癌的篩查,提高結直腸疾病的診斷率[4-5]。④衛生、安全。電子肛腸鏡鏡身外帶有一次性透明護套管,避免了纖維結腸鏡消毒時間長、交叉感染等問題。⑤電子肛腸鏡檢查范圍廣,涵蓋了肛管、直腸和乙狀結腸遠端。電子肛腸鏡是繼光導纖維內鏡之后的第三代內窺鏡,鏡身長度 25cm,有效地解決了直乙交界部病變容易被漏診的問題。⑥圖像清晰,有助于臨床診斷、教學與遠程會診,能夠全面、準確地反映大腸黏膜表面及微細病變的情況。隨著結腸鏡應用的不斷深入與普及,其鏡型本身也不斷地改進,應用技術不斷提高,范圍不斷拓展[6]。電子肛腸鏡檢查和其他腸鏡檢查一樣,是一種相對較安全的檢查,但仍有腸穿孔危險[7],因此必須嚴格按章操作、忌動作粗暴。
電子肛腸鏡解決了纖維腸鏡難以大批量體檢的問題,應該在體檢中推廣應用,以提高肛門、直腸疾病的檢出率和診斷的準確性,更好地為療養員體檢服務[8]。
[1] 喻德洪,楊新慶,黃筵庭.重新認識提高痔的診治水平[J].中華外科雜志,2000,38(12):890.
[2] 歐陽欽,胡品津,錢家鳴,等.對我國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范的共識意見[J].胃腸病學,2007,12(8):488-495.
[3] 江學良.潰瘍性結腸炎現代診療手冊[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71-84.
[4] 李伏娥,葉紅軍,李 堅,等.796例大腸息肉的臨床、內鏡及病理觀察[J].中南大學學報,2005,30(4):463-466.
[5] 李相陽.電子結腸鏡檢查 6375例結果分析[J].中國肛腸病雜志,2009,29(2):44-45.
[6] 毛偉芳,顧秀珍.結腸鏡并發腸穿孔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J].中華消化雜志,2006,26(1):61.
[7] 孟榮貴,王 顥,廖秀軍.結腸鏡在肛腸外科應用進展[J].臨床外科雜志,2005,13(10):609-610.
[8] 俞冠東,馮青青.提高健康體檢客戶滿意度需把握的幾個問題[J].東南國防醫藥,2008,10(5):38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