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德潔,申 萍,張衛紅,張 婷,謝 秦,朱 莉
門急診是醫院的窗口,是醫院醫療質量的重要環節。我院以新門診大樓投入使用為契機,從方便患者出發,以加強門急診醫療環節質量管理、提高門急診診療質量為目標,根據門急診醫療質量管理的特點進一步完善了門急診信息系統[1],兩年多來的運行已取得滿意的成效。現報告如下。
1.1 出診醫師資質管理 我院要求經過培訓的門急診醫師均須使用醫務部下發的初始“用戶名”和“密碼”登錄,考核合格的執業醫師才可以登錄,否則一律不允許上崗,將醫療質量關口前移,從而杜絕了派“三生”(進修生、實習生、研究生)單班看門診特別是急診而出現醫療差錯及糾紛等情況[2]。
1.2 門急診病歷書寫監控 在臨床一線的門急診醫師中,有部分工作5年內的年輕醫師和新畢業的醫師,由于涉及臨床不深,自我保護意識弱,常常忽略門急診病歷病史的書寫[3]。而登錄醫師工作站寫病史時,首先需選擇患者就診類型:“初診”、“復診”、“開藥”。“開藥”功能只允許副主任醫師及以上級別可以使用,而副主任醫師以下級別醫師必須看病人寫病史才能開藥。此項設置避免了低年資醫師不會看病只會開藥等此類醫療行為,把缺陷彌補在病歷形成中。
2.1 掛號與收費整合 一般來說掛號的峰值在上午8 ~9時,而收費的峰值則在9 ~11時,掛號和收費排隊等候時間過長往往會影響患者診治時間,也會間接導致下一步檢查、化驗窗口的擁堵。為提高患者掛號和交費環節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我院整合了掛號、劃價及收費軟件,實現了掛號、劃價及收費一體化,在不同的時間段均可顯著減少患者排隊時間,優化了服務流程和資源配置,提高了患者滿意度,保證了患者的診治時間[4]。我院下一步還準備將掛號后移到診區,結合醫生工作站的運行,合并掛號和分診,以進一步提高就診效率,避免患者盲目掛號、掛錯號進而造成高退號率及可能的醫療糾紛。
2.2 分診叫號系統 我院在新門診大樓各專科設置分診工作站,使用分屏設置將候診患者信息顯示在液晶屏上供候診患者查找。患者掛號之后,自動產生排隊信息,分診護士通過自動叫號程序優化患者就診序列。診室外患者也能隨時了解自己的排隊情況,估計出大致的等待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門診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就醫環境井井有條,避免了“圍診”和隨意“插號”現象[5]。
2.3 藥房排隊取藥系統 普通病人劃價繳費后,電子處方就已實時傳遞到藥房進行后臺打印,藥師在患者未到窗口取藥前就開始后臺擺藥,各窗口配備的液晶屏供等候的患者隨時了解查找自己的排隊情況,RCU語音軟件接收到藥已準備妥當的信息后就會呼叫并引領患者到正確的窗口取藥。由于所有信息由網絡自動實時傳送,電子處方縮短了患者等候取藥的時間,保證了信息的準確性,省卻了中間環節,降低了環節差錯。
3.1 病歷書寫監控 少數醫生認為病歷質量檢查是醫院醫務部門的事,與己無關,等到發現問題時“亡羊補牢”已經“為時已晚”。我院門急診病歷的書寫系統有一系列的硬性要求,當病歷書寫不滿足質控條件時,系統就會報警告信息提示醫師,只有合格的病歷才能被正確保存[6]。
3.2 處方實時監控 ①合理用藥安全控制。各費別藥量超量、處方出現不合理用藥、配伍禁忌等情況時系統會實時給予提示并不被保存。對有慢性病的南京市醫保病人、南京市離休干部專門須建立檔案才能開出相應病種藥品,患者省卻了醫保結算時才知道需自費或已超費的煩惱。②重復開藥安全控制。醫生在給非自費病人開藥時,程序會自動檢測并提示上次所開同種藥品至今是否余藥,杜絕重復開藥。③毒麻藥品安全管理。為有效控制和使用毒麻藥品,藥品字典庫中未放入毒麻類藥品,該類手工處方須持相關手續證明齊全才可取藥。
3.3 門急診綜合查詢系統 為提高醫療質量,形成各級監管制度,門診部、醫務部及院領導包括各科室主任自身都可通過門急診綜合查詢程序準實時地了解到門急診各時間段的業務量及相關醫療信息,監控醫療過程,及時發現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指導臨床。系統可實時查詢就診時間分布、門急診工作量、科室及醫師的藥占比、檢查檢驗單開單量、不規范病歷及處方,防范醫療事故和醫療差錯。
臨床醫技工作對門急診患者的服務覆蓋面最廣,檢查及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是提高醫院整體醫療水平的可靠保證。檢驗科抽血處是上午最為擁擠的醫技科室之一,需要抽血的患者在觸摸屏上點擊取號即可開始排隊等待,科學合理。同時,為減少病人在各檢驗科室奔走取報告單的繁瑣,我院在門診一樓還專設了取報告單處,集中各類檢驗報告單的打印和取拿,更可以在自助服務機上自行查找并打印各類檢驗報告單,同時在大屏幕上及時叫號取拿報告單。
在急診病人中,急診輸液環節為醫患糾紛的多發環節,結合信息化手段改造的新急診輸配液系統是我院新門診樓的一大亮點。急診醫師下達的靜脈滴注醫囑經確認交費后自動傳輸到輸液配置中心,輸液護士提取靜脈滴注醫囑后確認接收并向急診藥房上傳醫囑,急診藥房藥師審查完合格處方并備藥,配液護士根據打印出的輸液單配液……既方便了患者,更規范了輸液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工作流程分工化的產物——無菌配液工作間的使用,在高效的同時提高了輸液的安全有效性,減少了給藥錯誤,避免了藥物浪費,增加了患者用藥的安全。
5.1 通過信息化手段可提高醫療環節質量 將信息化手段融入門急診各系統的相關環節,可有效地變事后控制為環節控制,避免了醫療差錯及糾紛的發生。醫技護等操作人員在長期“被動”地接受這些提示信息的同時,也在學習和完善并彌補工作中的缺陷,從長遠來看,這將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水平,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形成人人抓質量、事事講質量的氛圍,從而全面提高醫院門急診醫療質量[7]。
5.2 通過改變管理方式可提高質量監控水平 傳統的管理方式是靠定期統計門急診處方質量等方式,“被動”地統計差錯、分析原因,再反饋到科室,信息的滯后導致其缺陷不可彌補,而門急診信息化可使管理部門人員在網絡上更加靈活地隨“時”隨“地”監控門急診處方等醫療信息,各級管理人員也可隨時查看每天就診情況以及掛號量和各類收入等綜合醫療數據信息,從而對門急診醫療質量的各個環節加強監管,提高了管理效率。
實踐證明,綜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醫療環節質量管理理念貫穿于門急診醫療行為全過程,對提高門急診醫療質量是行之有效的。我們將繼續探索和改進其應用局限[8],發揮信息化手段在醫療質量管理應用中的潛能,加強門急診環節質量管理。
[1] 徐旭東,胡 敏,劉 彤,等.我院門急診信息系統的構建[J].中國醫療設備, 2008, 23(10):33-36.
[2] 陳洪高.強化醫院科室的環節管理[J].現代醫院,2008,8(8):121-122.
[3] 李 薇,胡勉強.門診病歷科學管理探討[J].醫學信息,2007,20(7):1153-1156.
[4] 李燈余,賴仲琦,趙學東,等.門診掛號與收費工作整合實踐[J].東南國防醫藥, 2007, 9(4):305-306.
[5] 邵興華,李則河.數字化門診系統的構建[J].醫療衛生裝備,2008,29(7):46-47,50.
[6] 申 萍,胡新勇,張曙光,等.病案管理的信息化特征與風險防范[J].醫學研究生學報, 2009,22(10):1081-1083.
[7] 劉占河,謝 鵬,許劍峰.加強醫療環節質量管理的做法[J].中國醫院,2007,11(4):55-56.
[8] 董祥龍,居益君.應用醫院門診信息系統的體會[J].中國醫院統計,2008,15(3):217-21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