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東北財經大學 遼寧 大連 116025)
美國FTA發展的特點及動因分析
劉佳
(東北財經大學 遼寧 大連 116025)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要求不斷加強的背景下,WTO的新一輪多邊談判遲遲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而雙邊及諸邊的區域貿易協定卻迅速增加.作為全球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的美國,其FTA的發展也非常具有代表性,不但在地域上分布范圍廣泛,談判內容上也是優勢產業和社會價值并重,伙伴選擇上經濟利益和政治成本并舉.而分析美國熱衷于FTA發展的動因,這不但是美國積極擴大自身政治經濟利益的集中表現,也是其應對世界經濟環境變化的一種選擇.
美國FTA;特點;動因
1.1 美國已和20個伙伴國締結自由貿易協議(FTAs)
到2009年末,美國已簽署或草簽FTA協議包括:在北美洲與加拿大、墨西哥組成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在南美洲合作的智利、秘魯、哥倫比亞(待批);在中美洲簽訂的CAFTA-DR(多米尼加共和國-中美洲-美國自由貿易協議)和正在合作的巴拿馬(待批);在中東的合作伙伴包括巴林、以色列、約旦、阿曼;在北非有摩洛哥;在東亞有新加坡、韓國(待批);在大洋洲還有澳大利亞等,共全球20個國家.
1.2 美國正和15個伙伴國正式開展FTA談判
截止2009年末,美國正在開展FTA談判的伙伴國家包括:(由南非、博茨瓦納、萊索托、斯威士蘭和納米比亞組成的)南部非洲關稅同盟(SACU)、馬來西亞、厄瓜多爾、(由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組成)的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安第斯共同體、埃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泰國等15個國家.
2.1 FTA談判內容——優勢產業和社會價值并重
2.1.1 在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方面美國貿易的競爭優勢明顯
美國自由貿易協議的簽署國、正在進行貿易協議談判的國家及優先選擇的談判對象多為發展中國家或地區,與美國相反,它們在服務貿易與高新技術產品上均處于劣勢地位.因而,在美國的自由貿易協議中,對自己的優勢領域,如服務貿易、電訊、電子商務、農產品等,強調對方的市場開放,要求把政府采購納入協議框架之中,并使之成為準入美國市場的基本條件,這就使得美國獲利更多.
2.1.2 社會價值方面的內容在協定中的比重增加
而在美國的相對劣勢行業,美國則在協定中加入了大量的社會價值方面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變相地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的成本.其中包括:開放農產品市場的沖擊與糧食安全、開放服務市場的競爭壓力與經濟安全、提高國內勞工條件所需的成本、新的高標準環境政策所需的資本、嚴格知識產權保護下的高技術轉讓費與高模仿成本等.
2.2 FTA伙伴選擇——經濟利益和政治成本并重
2.2.1 優先談判對象的選擇
美國選擇FTA的談判對象,要求談判對象具有高度戰略地位及良好的外交關系.美國中東戰略即是這一選擇的有力證明,同時也體現了美國FTA戰略中廣泛培養及循序漸進的原則.美國通過以色列積極支持中東地區利益國家加入WTO,與條件成熟的國家達成貿易投資框架協定,簡稱TIFAs(Trade and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s);及雙邊投資協定,簡稱BITs(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ies),通過次區域協定的雙邊安排,計劃在10年內融合成為美國中東自由貿易區.同時通過新加坡、韓國實現亞太遏制及貿易控制,為其在亞太區域經貿合作奠定了一定基礎.
2.2.2 西半球戰略的協同計劃
由于與南美最大經濟體巴西對美洲自由貿易區(FTAA)的基本結構存在巨大分歧,美洲各國FTA對農業補貼的意見并不比多哈回合談判簡單.美國通過積極推進與巴西以外的2/3西半球其他國家簽署次區域或雙邊FTA,建立美洲34個國家共同的權利和義務,鼓勵FTA內部進一步自由化改革,參與更高水平市場開放承諾,從而實現以美國為代表的美洲經濟一體化.
2.2.3 選擇具有競爭活力的發展中國家與海外出口重點國家培育
為使FTA利益最大化,美國選擇能夠對其國內市場注入競爭活力和海外出口機會的發展中國家.例如美國與泰國的FTA談判,是美國東盟談判計劃的重要步驟,希望以泰國為東盟國家建立一個有吸引力的示范;與約旦及摩洛哥自由貿易協定則是中東自由貿易區框架的組成部分.美國在各地區確定不同的重點國家,對于推進美國的地區戰略具有重要作用.
2.3 FTA談判目的——服務地區政治經濟整體利益
自由貿易協定是服務于國家安全及整體貿易戰略的工具,美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地區經濟一體化戰略體系的重要環節和步驟,是與多邊、區域及其他雙邊協定談判相協調和相促進的,并服務于地區戰略和經濟安全等整體利益.美國自由貿易協定安排,希望通過一系列貿易議題和談判計劃,創造一個“競爭性自由化”環境,從而為以美國為主導的自由貿易注入新的經濟攻勢及政治動機,從而實現美國遠期戰略目標.FTA安排計劃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國實現其廣泛的經濟及政治安全目標的途徑和戰略.
3.1 美國FTA的發展是積極擴大自身利益的表現
3.1.1 經濟利益
3.1.1.1 地理優勢帶來的經濟利益
通常來說,地理上相鄰的兩國之間的貿易比遠距離國家之間的貿易更具有優勢.首先,因為相鄰兩國之間的貿易不僅運輸成本低,而且由于時間因素可促使一些不可貿易商品轉化為可貿易商品,比如易腐爛的貨物(如魚類和活動物等).其次,一些貨物不適于遠距離的運輸(如建筑材料等),由于貨物本身的龐大,比較適合在地理相鄰的國家間進行貿易.再次,地理上相鄰的國家一般在社會、勞動、環境等方面的標準趨同,彼此之間往往具有相同的政策偏好,因而易于增加一體化的動機.最后,由于鄰國之間存在邊境貿易的可能性條件,在很多情況下,消費者或生產者僅穿越一道邊境就能完成,交易相對較為容易.如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的北美自由貿易區.
3.1.1.2 非地理優勢帶來的經濟利益
①經濟福利的增加.FTA的建立也帶來了成員國之間的貿易自由化,這將引起競爭的激化和生產的進一步專業化,這會使伙伴國的生產成本下降,成為低成本的產品來源地.盡管貿易轉移會發生,但生產的規模經濟能改進效率.即使存在很多對距離不敏感的因素,如各成員還可能由于獲得貿易條件效應、貿易量效應、競爭加劇和規模經濟效應、吸引外資效應而得到福利的增加.另外,隨著運輸和通訊技術的發展,運輸成本大大下降.當跨區域的運輸成本與區域內運輸成本相比差別不是太大時,跨區域的遠距離FTA的劣勢將大大減少.
②為本國的能源或資源安全戰略服務.美國通過與中東地區的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來控制該地區的石油供應,確保美國能源安全戰略的有效實施.例如,美國與阿曼自由貿易區的建成不但對美國的反恐和大中東自由貿易區戰略的實現意義顯著,更為維護來自中東的石油運輸安全提供了一定保障.而美國與巴拿馬的FTA,也確保通過巴拿馬運河的石油運輸的安全.
③其他隱利益.如:提高其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量,促進投資流動,體現其對地緣政治的關注.
3.1.2 政治利益
3.1.2.1 通過跨區域雙邊FTA實現本國的外交政策
美國選擇的FTA談判對象一般是具有高度戰略地位國家,在伙伴選擇中外交關系作用明顯.締結FTA有助于美國強化與其他國家的經濟聯合,鞏固和擴大美國的戰略同盟,從而有利于實現美國的外交政策目標.例如,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美國通過以色列來實現遏制伊朗、伊拉克及國際恐怖主義的擴張之目的.韓國則可以被用以圍堵朝鮮的殺傷性武器擴散.美國的雙邊FTA伙伴如澳大利亞、新加坡都是美國發動反恐戰爭的堅定支持者.
另外,美國通過利用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杠桿作用,冷落、分化、孤立某些國家(地區),希望使它們在多邊貿易談判中做出更多讓步.例如,為了分離新西蘭,美國同澳大利亞簽署了FTA.從亞太地區來看,美國為了牽制中國,以美——新自由貿易協定為突破口,推動與東盟各國的自由貿易談判,進一步增強自己在東南亞的政治和外交影響;通過與東北亞的韓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牽制中韓、日韓自由貿易區的發展.
3.1.2.2 通過FTA在一些特別領域超越WTO的規定,為未來同類協定樹立樣板
美國——新加坡FTA 是美國與東亞國家鑒訂的第一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協定中在海關程序、知識產權保護、政府采購、資金流動控制等諸多方面都有創新和突破,它的重要性在于對未來FTA起到先例或樣板的作用,這無疑將為美國帶來更多的利益.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些問題如果能夠在區域層面成功談判,將對其在多邊層面推動其他國家接受這些標準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3.2 美國FTA的發展是應對世界經濟環境變化的選擇
3.2.1 全球FTA數量不斷增加
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對美國構成競爭壓力,越來越多的WTO成員介入FTA談判,截至2002年底,全球生效的FTA達到146個,其中美國僅有4個.為了強化美國在世界貿易體系及規則制定中的領導權,協調其他國家區域貿易安排規則與美國慣例的沖突,減少他國區域貿易規則對多邊規則的影響,節約美國國際貿易交易成本,美國希望通過綜合高標準FTA談判,為國際范圍FTA規范發展提供可供模仿的美國模式,從而達到強化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導向作用與國際貿易規則制定中的主導權.
3.2.2 美國主導的強國格局日益衰減
隨著WTO成員數量的增加和多樣化,以我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為謀求自身利益逐漸改變著WTO發達國家獨斷貿易的現實,WTO達成協議難度加大.從WTO目前決策機制來看,美國并沒有比其他成員具有更大的決策權.作為剌激競爭和激發更廣泛的多邊談判工具,美國需要利用FTA對多邊談判構成機制性的競爭,謀求即使WTO多邊談判失敗,在FTA談判中取得的成功可以補償其日益衰減的強國地位.
3.2.3 他國FTA貿易轉移效應削弱了美國產業的競爭優勢
隨著區域一體化發展持續,不包括美國在內的FTA協定會使美國出口商在這些國家市場上處于競爭劣勢,其他貿易伙伴FTA實施產生的貿易轉移效應,使得美國產業國外投資增加,國內就業機會減少并傷害廠商和工人利益.即使美國廠商可能在世界上特定地區生產效率最高,但必須克服享受零關稅或其他優惠措施的外國廠商的優勢競爭.在美國與中美洲國家簽定FTA前,包括墨西哥、加拿大、智利和一些南美國家的優惠安排,使美國出口商在這一地區處于一定劣勢.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同樣增加了美國在亞太區域競爭壓力.消除他國FTA影響的最佳選擇,就是能更有效地進行雙邊區域及多邊貿易談判,建立相互支持和穩定的貿易協定網絡.
〔1〕王玉婷.論美國《自由貿易協定》的新特點及應對策略.對外經貿實務,2010(1).
〔2〕姜文學.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新特征與大國戰略.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3〕孫玉紅.跨區域雙邊FTA的政治經濟動機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2008(7).
〔4〕王紅霞.美國雙邊及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的戰略目標及啟示.中國商務部網站,2004-12-10.
〔5〕http://www.ustr.gov/trade -agreements/free -trade-agreements.
F 757.12
A
1673-260X(2010)07-00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