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閃
(安徽財經大學 國貿學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基于全球價值鏈
——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升級研究
吳紅閃
(安徽財經大學 國貿學院,安徽 蚌埠 233000)
汽車產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但是我國的汽車產業依然處在全球價值鏈的低附加值環節.我國汽車產業要想獲得長期的可持續發展,要想攀升到全球價值鏈的高端,就得加大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的建設.文章以汽車產業為例,分析了我國汽車產業基于全球價值鏈的升級途徑.
汽車產業;全球價值鏈;自主創新;自主品牌
隨著汽車產業的全球化,汽車產業從傳統的發達國家市場轉向日益活躍的新興國家市場.在此過程中,國際汽車業巨頭們看到了發展中地區的潛力,紛紛對中國、印度等國投資,中國也借此機會融入到汽車產業全球價值鏈中去.但我國汽車產業只是進入到了全球價值鏈的低端,如何攀升到全球價值鏈的高端,就得加大汽車產業的自主創新的力度.不少學者的研究較多地是圍繞宏觀體制和行業特點論證,較少從全球價值鏈環境的視角去研究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趨勢對自主創新的影響.因此,本文基于此角度探討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升級途徑,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1 全球價值鏈
全球價值鏈(G l o b a l V a l u eC h a i n,簡稱G V C)是指為實現商品或服務價值而連接生產、銷售、回收處理等過程的全球性跨企業網絡組織,涉及從原料采集和運輸、半成品和成品的生產和分銷,直至最終消費和回收處理的整個過程.當前,散布于全球的處于G V C上的企業進行著從產品設計開發、生產制造、營銷、售后服務、循環利用等各種增值活動(張輝,2004).全球價值鏈理論的基本思路就是認為全球價值鏈由眾多的“價值環節”組成,并不是每一環節都創造等量價值,創造的價值離散地分布于價值鏈中.換句話說,就是只有某些特定的價值環節才能創造更高的附加值.
2.2 自主創新
所謂自主創新,是指通過提高科技原始性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能力,因而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進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一種創新活動.其要點有三一是使制度、機制和資源配置更有利于原始性創新,使之涌現出更多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二是加強集成創新,使相關科技成果有機融合,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和產業三是在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墓礎上進行二次創新. 2.3 全球價值鏈與自主創新
全球價值鏈的創新是通過價值鏈上的企業在鏈接方式、制度安排等方面的創新活動來實現價值增值活動,也是價值鏈的擴展過程.在眾多學者研究的墓礎上,將全球價值鏈創新分為四種類型:(1)過程創新,(2)產品創新,(3)功能創新,(4)跨價值鏈創新.參與價值鏈的企業、地區或國家也就是價值鏈上的各環節可以在其所處的價值鏈上進行過程創新和產品創新,以提高自身在價值鏈中的競爭力也可以通過功能創新再參與其他價值鏈還可以通過跨價值鏈創新活動將自身的業務或產業整體轉移至利潤更高的價值鏈.
全球價值鏈有眾多的“價值環節”組成,并不是每一環節都創造等量價值,某些輔助性環節創造價值較低.只有某些特定的環節才能創造更高的附加值.而高附加值的環節一般就是全球價值鏈上的戰略環節.戰略環節為企業在全球布局不同的生產環節提供了依據,也指出了產業發展或升級的目標所在.同時,要保持企業或產業的競爭優勢或核心競爭力,關鍵也是抓住此戰略環節.研發、設計、品牌推廣和營銷等無形能力的獲得具有較高的進入壁壘,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公司控制者這些戰略環節,并據此獲得高額回報.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公司是如何成為全球價值鏈中的領先公司和治理者,并在價值鏈中掌握權力呢?它往往通過制定產業標準,執行和監督規則、標準的實施,來組織、協調價值鏈各環節的價值創造活動,并控制價值在不同經濟行為體中的分配.
汽車產業是一種典型的生產者驅動型價值鏈,價值鏈中附加值份額并不是線性地分布于各個價值環節,而是主要集中在生產領域.據統計,汽車行業50%的利潤產生于生產環節.在汽車產業鏈全球化的過程中,核心技術、知識產權、行業標準已成跨國公司間競爭的殺手銅,各主要工業發達國家和大型汽車公司均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爭奪開發、生產、銷售、服務和回收等環節的高額利潤,而將組裝等低附加值工序和環節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導致在發展中國家大量進行全散件組裝,半散件組裝,在汽車產業鏈條的利潤分配方面,由組裝帶給發展中國家的利潤極為菲薄.
一般來說,全球價值鏈的特征是由這個鏈中占統治地位的治理者的性質決定的.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低端嵌入全球價值鏈,在治理者的領導下轉變為創新鏈,使其自身的動態競爭能力得到提升,因而發展中國家國家的企業可以逐步掌握和控制全球價值鏈中價值創造的主導權.然而事實證明在當前的全球競爭中,來自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憑借知識產權控制、市場渠道控制、經營控制和建立企業間合作聯盟等,形成了較強的國際市場勢力,從而獲取了全球價值鏈中的高額利潤.與之形成鮮明對比,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手段單一,對國際市場的控制力遠不如對國內市場,更談不上掌握國際市場上產品的價格制定權.
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一個國家如果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缺乏核心競爭力,就難以參與經濟全球化并分享全球化的成果.自主研發能力、自主品牌、核心技術代表著市場控制權、利潤控制權和收益控制權,缺乏自主研發能力、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你就會失去市場控制權、利潤控制權和收益控制權.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發達國家無一不是牢牢地掌握汽車產業的控制權,為了掌握我國未來經濟的控制權并保證我國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必須盡快實現我國汽車產業的升級.而世界汽車產業的全球化趨勢已日益明顯,中國汽車市場即將全面開放,要求我們在全球價值鏈的視角下進行我國汽車產業升級策略的思考.
4.1 跨國并購
跨國并購是指一國企業(并購企業)為了某種目的,通過一定的支付渠道和支付手段,購入另一國企業(目標企業)的資產或足以行使經營控制權的股份.通過購買、兼并或合作,將其他機構的創新成果轉化為自己的“內源知識”,整合這些產權、專利、渠道都是企業進行創新升級的手段.
2010年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收購瑞典沃爾沃轎車公司100%股權.福特公司之所以賣掉沃爾沃,一方面是因為要集中所有的資金和技術來發展福特品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沃爾沃作為豪華車型,目前生產規模導致成本居高不下,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既然如此,吉利又為何要花費如此高額的價格來收購沃爾沃呢?吉利近年來高速發展,轉型也進行了兩年多.但品牌提升仍是吉利之痛,之前的低價策略讓吉利品牌形象始終停留在低檔次位置.轉型以來,品牌雖有提升但效果并不明顯.而收購沃爾沃則不僅可以使吉利品牌“上一個臺階”,而且在國際市場也會有很大提升.吉利作為100%的股東,將通過沃爾沃擁有其關鍵技術及知識產權的所有權,以及100%的品牌.從這一點上來說,吉利已經成功地走了一條捷徑.
4.2 積極嵌入發展中國家價值鏈
整車生產企業從發展中國家汽車的設計與生產入手.隨著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越來越多國民能消費起汽車,而且新型的市場上,往往存在先入為主的優勢,正如德國大眾當初進入中國市場取得的巨大成功一樣,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于其占領了新興的中國市場.由于那些發展中國家的道路等基礎設施以及人們的消費水平仍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導致了在成本和耐用性方面專門為發展中國家市場設計的第三世界汽車市場的形成.在這一市場中,出于對自身購買力的考慮,客戶對技術、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并不太高,關鍵是汽車價廉實用.
4.3 整合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的資源
現階段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企業很少,自主程度低,技術含量不高,在一汽、東風、上汽、北汽、廣汽等紛紛與世界汽車巨頭成立合資企業,在合資企業的模式下,容易生成技術和知識外溢,使得本土企業獲得先進的管理手段和技術儲備,以及利用國際汽車大腕的市場拓展能力和品牌影響力以及營銷渠道,拓展自主產品的市場能力和品牌的市場認知度.
4.4 注重汽車產業外生因素的影響
參與價值鏈環節的同時,還要集合汽車發展的內生影響和外生影響,通過汽車市場、汽車金融市場、汽車保險市場、二手車市場、零部件市場、售后服務市場等積極聯動,帶動巨大的國內汽車產業鏈形成,使價值鏈各環節相互促進,互動發展.逐步實現我國汽車產業從產品升級-工藝升級-產業升級-價值鏈升級全過程加速穩定進行.加快我國汽車業從低水平組裝生產,向高技術密集和資本密集的系統組裝商發展,加強自主品牌營銷,提升品牌競爭力和市場認知度.適時沿著全球汽車產業價值鏈向利潤更高或技術更復雜的資本和技能密集型環節攀升.
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整合利用各種創新資源,不斷提高產業的技術標準和產業壁壘,牢牢并控制著價值鏈的高端.在我國全球化程度較高的產業中,雖然涌現出了一大批國際化企業,但絕大多數企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是制約我國企業向優秀跨國公司升級的“短板”之一.因此,我國企業應利用全球價值鏈資源,不斷挖掘創新因素,并全面、系統地研究全球價值鏈治理的國際規則和標準.通過全球創新資源整合,培育、強化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要素,實現自主創新,不斷改變自身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當然,我國企業基于全球價值鏈資源整合的自主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應提高到國家科技戰略的高度予以重視.從政府的宏觀戰略角度來看,應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完善國家自主創新戰略,政策引導、扶持領先企業制定技術標準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并力爭使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在成為全球標準的協調中發揮重要作用,構建以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為主體的國家創新系統.
〔1〕李光輝,李俊.我國民族轎車產業的發展路徑研究——以安徽轎車產業為例.華東經濟管理,2005(12).
〔2〕張輝.全球價值鏈下地方產業集群升級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5(9).
〔3〕張輝.全球價值鏈下西班牙鞋業集群升級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06(1).
〔4〕路風.發展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汽車工業的政策選擇[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葉茂.中國企業技術自主創新與國際競爭力提升[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
〔6〕沈洊.全球價值鏈視角下的中國汽車產業[J].云南社會科學,2006(2).
F 416.471
A
1673-260X(2010)07-0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