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華,黃蘇芬
(1.宿州學院 社會科學與管理工程系;2.宿州學院 招生就業處,安徽 宿州 234000)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高校和諧校園建設
周家華1,黃蘇芬2
(1.宿州學院 社會科學與管理工程系;2.宿州學院 招生就業處,安徽 宿州 234000)
職業是整個社會運行的基本要素,也是整個人生發展的中心環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層面的設計,它的核心和靈魂應該是構建高校和諧校園.本文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契合點的出發,分析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意義,提出了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及推進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幾點對策.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契合點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高校為促進學生個人和社會的和諧發展而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剖析,讓學生在全面客觀地認識主、客觀因素與環境的基礎上,有組織有計劃地培養大學生的思想素質、政治素質、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能力和職業心理等職業素質的教育過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層面的設計,它的核心和靈魂應該是構建高校和諧校園,它對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念、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具有根本的作用,有利于學生、學校、單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結合起來,一方面可以用高校和諧校園建設滿足客體需要性的特點,更好地指導大學生合理就業.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利用職業生涯規劃對滿足大學生生活需要的特點,更有利于實現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目標.具體地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具有四個方面的契合點:
1.1 兩者對象的一致性
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對象是大學生,把他們培養成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我們社會主義事業的興旺發達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胡錦濤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胡錦濤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其本質和核心就是“以人為本”.把人的發展作為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目標.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實現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相協調,實現個人的可持續發展與社會、自然可持續發展共同發展.高校和諧校園建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而堅持“以人為本”也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要求.這就使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具有了共同的著力點,從而在操作方式上具有了共通性,使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發展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具有了可行性.
1.2 兩者過程的實踐性
高校和諧校園建設是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具有理論性,但更重要的是具有實踐性.高校和諧校園建設是在不斷總結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而不是憑空產生的,其形成和發展是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不應用于實踐,不能為實踐服務,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就沒有實際意義.高校和諧校園建設運用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正是高校和諧校園建設應用于實踐,為實踐服務的具體體現.實踐性也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一個重要特點,職業素質的培養過程、思想觀念的轉化過程,都必須依賴于實踐.這一特點使高校和諧校園建設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實踐中能夠結合起來,相互促進.因此,在職業生涯規劃實踐中進行高校和諧校園建設,一方面為高校和諧校園建設提供了職業生涯規劃這樣一個實踐的有效途徑,變空洞抽象的理論教育為具有可操作性的實踐教育.另一方面為職業生涯規劃提供了一個轉變大學生思想觀念,并最終轉化為具體的職業素質培養和正確擇業行為的根本途徑,變單純的方法、政策指導為對大學生終身職業發展具有根本性作用的實踐過程.
1.3 兩者內容的互通性
無論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還是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其核心內容都是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等.這些內容體現了我國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性質、方向和特點,也會決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總體方向和具體選擇,決定大學生職業生涯目標的實現程度和實現途徑,而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就是這些的具體體現.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這個過程中進行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具有切實的可行性,可以提高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滲透性、實效性、滿足教育客體的發展需要.
2.1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推進和諧高校校園建設的必然要求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高校在國家法治、社會和諧大趨勢下己成為迫在眉睫的選擇,勢在必行.這種大環境不僅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所必需的外部環境,而且也是推動其發展的內在動力.沒有高校校園的和諧發展是不可能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一方面,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提供了持續的動力,一個和諧的校園環境,將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將直接為實現和諧高校校園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保障.
2.2 推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創建世界一流高校的需要
高水平的一流大學在一個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國家競爭力的源泉,是國家創新體系的核心,是高等教育體系頂端的一個群體.創建世界一流高校,對于恢復中華民族的自信心,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重大和深遠的戰略意義.推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任務之一就是為創建世界一流高校服務.推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需要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改革創新,需要加強制度建設,以消除矛盾和不和諧的因素,使之和諧,從而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奠定基礎.世界一流大學發展經驗證明,高水平大學要保持領先,就要正確處理各種關系:教學與科研、團隊建設、環境與制度、知識創新與政策協調、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等,因此,推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創建世界一流高校的內在要求.
2.3 推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實現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需要
和諧校園建設提倡以人為本,就是要關心學生、尊重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是要建立師生員工身心愉悅的物質和精神環境,正好體現了這種要求.努力推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僅使師生員工人際關系和諧,配合默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教學科研和管理上,而且能不斷促進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協調發展,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2.4 推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高校任務之一就是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為社會主義輸送合格的建設者.和諧育君子,險惡育小人.和諧的環境培養美德,使人愉悅,給人們前進的動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和諧高校校園”建設的宗旨是為大學生個體生命成長創設最適宜的土壤,終極關懷是學生的幸福體驗,它將力求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獲得巔峰體驗,在交往生活中獲得歸宿體驗,在休閑生活中獲得審美體驗.教育的本質是實現發展的愉悅,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體驗成長的快樂.因此,和諧的高校校園是培養合格專門人才的必要環境.
3.1 職業生涯規劃知識教育
首先,學校要讓學生接受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明白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提高同學對職業生涯設計規劃的重視;其次,規劃個人職業生涯包涵許多的知識內容,要通過就業指導教授學生相關知識,如職業生涯規劃要素及其關系:職業生涯規劃內容、步驟、原則:短期規劃、中期規劃、長期規劃和人生規劃四種規劃類型的關系:如何避免規劃誤區等等;最后還要讓同學明白職業生涯規劃有一個不斷修正的過程,指導同學在不斷的認識、調整、完善過程中實現自我.
3.2 關注女生就業指導
由于受傳統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還有女性特殊的生育周期引起用人成本增加等原因的影響,一些用人單位在選擇用人時也存在重男輕女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女生的就業難度.來自人保部對北京和南京大學生的一份調查顯示,八成大四女生在找工作時遇到性別歧視問題,九成大三女生聽說過就業性別歧視問題.許多大學女生在學習成績方面很優秀,面對不平等的就業機會如何避開不利因素、展示自己的才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取得最終的擇業成功是非常重要的.老師在就業指導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女生群體,尤其在如何展示自身競爭優勢、面對失敗如何樹立自信等方面需要給予更多指導.
3.3 重視貧困生就業指導
經濟貧困的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兩個方面的弱勢:一是經濟貧困影響擇業投入,高昂的就業成本對他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就業材料越做越精致,投入越來越多;參加各地人才市場,需要錢;為面視準備的服裝費也是不小的投入.經濟的壓力使他們獲得較少的求職機會.二是長期貧困的壓力給他們心靈上帶來的影響,他們一般比較內斂,比較自卑,不習慣很自然的闡述自己的觀點.這些嚴重影響他們擇業優勢的發揮,同時,他們比別人更加需要一份工作以改善自己乃至整個家族的經濟狀況,也就比其他人承受了更多的就業壓力.在就業指導中加強對貧困學生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我們需要加大對貧困畢業生的幫扶力度.對貧困畢業生等就業困難群體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要開展個性化的就業服務,做好細致的心理輔導、就業推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3.4 冷門專業學生特別需要就業指導
加強冷門專業大學生的就業指導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指導:首先要幫助畢業生正確全面分析專業就業形勢,從積極層面和發展的趨勢角度看就業需求,幫助大學生確立積極的就業心理準備,充分展示競爭優勢;其次,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挖掘潛能,拓展就業思路,拓寬就業渠道,及早職業生涯規劃.如鼓勵指導學生輔修專業、加強外語計算機方面的競爭力等.再者,針對冷門專業的專業局限性,就業指導部門要加強與相關專業用人單位的交流聯系,形成長期的實踐和用人合作意向,主動推銷優秀畢業生,幫助學生順利就業.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國務院辦公廳也發出通知要求各高等學校結合本校實際,制定科學、系統和具有特色的教學大綱,組織實施本校的《職業生涯發展與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和教學活動,積極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這足見黨中央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視.
只有將構建高校和諧校園作為核心和靈魂引入職業生涯規劃,才能擺脫原來的純粹的簡單的甚至是臨時化的簡單做法,才能使得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更加全面、深入和有效.同時,構建高校和諧校園也必須與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緊密結合起來,真正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將學生的持續發展與社會的持續進步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加強高校和諧校園建設.
〔1〕楊書良,等.大學生素養與職業生涯設計[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2〕王宏,等.直面就業大學生職業發展指導[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
〔3〕王軍,何苗,黃曙萍.大學生就業的新趨勢及其引發的思考[J].大學生就業,2004(1).
〔4〕傅顯捷.大學生校園文化沖突解析[J].重慶社會科學,2005(2).
〔5〕徐仁權.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3(6).
〔6〕李年龍.和諧校園文化的構成及特征分析[J].南昌高專學報,2005(6).
〔7〕胡美山.走向全人一和諧社會的教育構想[J].當代教育科學,2005(9).
G645
A
1673-260X(2010)07-0188-03
2006年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2006sk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