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 劉威 李靜波
7例Whipple術后胃排空延遲病人的觀察與護理
張宏 劉威 李靜波
報道了7例胰十二指腸術后發生胃排空延遲病人的觀察與護理。主要護理措施有:連續、動態地做好心理護理,有效的胃腸減壓,完全腸道外營養,嚴密監測生化指標,鼓勵早期活動及細致的飲食調護等。
胰十二指腸術;胃排空延遲;護理
胃排空延遲(又叫功能性胃排空障礙,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指腹部術后因胃腸動力紊亂所引起的胃排空延遲征候群,以腹部惡性腫瘤特別是胃癌或壺腹部周圍癌手術后發生率高[1]。文獻[2]報道惡性梗阻性黃疸病人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whipple術)后發生FDGE達4.7%。我科1997年6月~2005年12月施行whipple術135例,確診術后FDGE7例,占該期患者的5.2%。本文將發生于whipple術后的7例胃癱患者進行觀察與護理的結果報道如下。
whipple術后發生FDGE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齡52~70歲,平均61歲,膽總管下段癌3例,胰頭癌4例,均為限期whipple手術。手術時間5~6.5h,術后拔管時間5~7d,胃液引流量800~1500mL/d,二次胃管留置時間15~24d。
患者均在拔出胃管后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時出現上腹飽脹和脹痛,繼而惡心、嘔吐,嘔吐較頻繁,為胃內容物,均含不等量膽汁。部分患者伴有上腹“燒心”、不適感。吐后均感覺尚可。隨后二次放置胃管行胃腸減壓,日均引流胃液量850~1500mL/d。查體:上腹飽滿,無明顯腸型蠕動波,輕度壓痛,可聞及振水音,腸鳴音減弱或正常,查血鉀和血糖基本正常。均行稀鋇劑造影見胃腔擴張,鋇劑下行緩慢,胃蠕動減弱。3例胃鏡檢查見胃擴張,蠕動慢,吻合口通暢,有炎性水腫。符合國內FDGE診斷標準[1]:①胃腸減壓引流及嘔吐物之和>600mL/d,持續時間>10d;②1項或多項檢查提示無流出道機械性梗阻;③胃腸蠕動減弱或消失;④排除糖尿病,結締組織病引起的FDGE;⑤未應用影響胃腸平滑肌收縮藥物;⑥無明顯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⑦經消化道造影或其他方法排除機械性梗阻。
whipple術雖非胃切除術,但本病具有以下特征:①年齡結構相對較大;②營養狀況低下、貧血、低蛋白血癥、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③腫瘤病人的心理壓力大,對戰勝疾病缺乏信心;④惡性腫瘤容易侵犯鄰近臟器,腹腔內神經叢以及淋巴結轉移,或者由于術中淋巴結清掃所引起的神經損傷,使FDGE形成因素中的神經因素夾雜其中;⑤惡性腫瘤手術時間相對較長(平均>4h),手術出血量一般較其他手術多,術后改變了正常解剖關系有胃腸吻合、膽腸吻合、胰腸吻合;⑥加上由于以上各因素引起的術后切口感染、腹腔殘余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瘺、吻合口周圍積膿積液發生率較高。以上特點正是whipple術后易發生FDGE的原因所在。
1例2周內恢復,2例3周內恢復,3例4周內恢復,1例5周內恢復。
胃麻痹是外科領域的心身疾病,心理社會因素在該病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護理過程中應多換位思考,理解病人,多進行解釋和鼓勵工作,取得病人的信任。結合其心理社會背景,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針對病人心理負擔重、心存疑慮、失去信心和耐心等當前亟待解決的心理問題展開關心同情病人,以病人為中心,通過訪談、釋疑、保證、暗示和生物反饋等多種心理療法提供支持,特別是對于癌癥病人,要有耐心,加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擺脫應激[3]。同時著眼于未來,重塑病人人格系統,包括改變認知評價系統和應對方式等,從而促進自主神經調節分泌功能趨于正常,使胃動力得以康復并防止類似的問題再度發生。
2.2.1 胃管護理
①一旦確診為術后胃排空障礙,即應禁食禁水,持續胃腸減壓,保持胃處于空虛狀態,以減輕胃及吻合口粘膜水腫和保持胃張力,使胃得以休息。胃腸減壓期間保持胃管通暢,觀察記錄引流液的性質和量,注意惡心嘔吐的頻率,嘔吐物的性質、量、顏色、腸鳴音、胃部振水音等,以了解胃排空情況。若引流液每日<600ml,引出液無明顯膽汁成分(黃色或綠色)行無壓自流,觀察23d無惡心、嘔吐拔除胃管。②3%溫高滲鹽水100ml經胃管注入胃內沖洗,每日2次,每次保留30min,不但可以消除殘胃內的食物殘渣及緩沖膽汁、胰液的侵蝕,而且可以減輕胃黏膜和吻合口水腫,對促進胃動力的恢復十分有利。
2.2.2 引流管的護理
保持胰管、膽管、腹腔引流管的固定通暢,記錄各引流管的引流量、性狀、顏色變化,及早發現胰瘺、膽瘺的發生。本組1例患者術后10d胰周引流管引流液突然增加,考慮胰瘺,連續使用抑制胰液分泌藥物(善寧),并通暢引流,配合有效抗生素,2~4d后引流液大大減少,緩解了對胃動力的影響。
TPN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從而使胃腸道得到較好的休息[4]。機體需要的各營養素若分單瓶輸注,一種營養素在短時間內高濃度快速輸入,機體無法很好地利用,本組將糖、脂肪、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電解質、水,按100~125kJ/(kg·d)給予,糖脂比為6:4或5:5,熱氮比為150:1。在凈化臺無菌操作下,按常規配制順序裝入3升袋中均勻、緩慢輸注,使機體能夠充分吸收、利用營養素。
低鉀低蛋白血癥均可引起吻合口水腫,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可使胃腸道平滑肌張力減弱,使FDGE加重。高血糖對胃動力有抑制作用,并呈正相關。本組進食期間每日監測空腹血糖1次,隔日監測鉀、鈉、氯、鈣、鎂及血pH值,并根據檢測值調整用藥和檢測頻率。
2.5.1 藥物治療
胃復安10mg每日1次、嗎叮啉10mg每日3次經胃管注入胃內。
2.5.2 腹部熱敷
熱水袋用毛巾包裹置于腹部,每日3次,每次30min。
2.5.3 早期活動
能下床的病人,鼓勵床下活動,不能下床的病人床上做自主收腹、抬臀、縮肛運動,每日3~5次以不覺疲勞為宜。
拔除胃管后開始進少量溫開水,半日后進全流食,以全流少量、全流半量、全流全量逐漸過度為半流少量、半流半量、半流全量,以少量多餐、循序漸進保持病人無不適為原則。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物,以免加重胃壁水腫,根據患者的喜好選擇食物,避免同時進冷熱食品,以免刺激而嘔吐。
whipple術后胃癱預防比治療更為重要。針對本病的發生原因,采取綜合性預防措施,避免或減少其發生,比發生本病后再處理具有實際意義[5]。主要的措施有加強營養支持,糾正水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癥及營養不良,積極治療原發病及伴發病,如膽胰漏、腹腔殘余感染、肺部感染等并發癥,以及適當延長進流質飲食的時間、加強精神心理護理和社會支持等。
[1]劉全達,蔡志民,余佩武,等.腹部術后胃癱的診斷和治療[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1,10(6)∶524-527.
[2]孫備,許軍,周尊強,等.腹部手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36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3,23(8):466.
[3]梁靜濤.心理治療在胃大部切除術后殘胃麻痹中的應用[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2,11(2):181.
[4]黎介壽,韓建明.腸外瘺661例臨床分析[J].普外臨床,1994,9(3):171-174,162.
[5]陳紹禮.胃大部切除術后功能性排空障礙的特點與防治對策[J].中國農村醫學,1997,25(12):11-13.
Whipple; 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Nursing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2.091
110042 遼寧省腫瘤醫院肝膽胰外科 (張宏 劉威 李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