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霞
(吉首大學旅游學院 湖南 張家界 427000)
張家界城市休閑旅游發展對策
——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
○田金霞
(吉首大學旅游學院 湖南 張家界 427000)
在張家界由單一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復合型旅游轉型的過程中,城市休閑旅游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城市休閑功能建設、城市休閑旅游產品開發、城市休閑文化建設以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幾個方面提出了具體對策和建議。
張家界 城市休閑旅游 休閑功能 休閑文化
1、旅游業成效顯著,形成規模和品牌
張家界自建市發展旅游業以來,依托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這一高品質的旅游資源大力開發山、水、洞、林自然觀光旅游,形成了國際旅游知名品牌,吸引了無數的國內外游客。據張家界旅游局統計,2008年全市各景點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679.13萬人次,全年旅游收入83.49億元,2009年全市旅游接待量1928萬人次,其中境外游客80.5萬人次,全年旅游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100.2億元,已真正成為湖南省的旅游龍頭。
2、休閑旅游正在啟動,城市休閑旅游發展緩慢
就在張家界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伴隨著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旅游者的消費需求已發生結構性轉變,單一的觀光旅游消費,正逐漸讓位于休閑與度假旅游、復合型旅游消費。正如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林峰在中國旅游報發文所言:“中國旅游已經進入系統升級的新階段,其主要特征就是旅游的休閑化提升”。面對旅游業的轉型升級,張家界旅游業做出了積極應對。
早在2004年,張家界副市長杜芳祿就曾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張家界正在改變以自然觀光為主,旅游產品單一的現狀,向著觀光休閑的方向轉變。2005年張家界市商務局曾籌建武陵國際旅游休閑廣場這一招商項目,表明張家界官方在休閑基礎建設方面已有了相關的支持性政策。休閑旅游產品也先后浮出市場,2002年開始張家界加快了天門山、玉皇石博園、杜心武武術館等景點的建設包裝,推出了文化娛樂、休閑型的旅游產品。2003年江埡溫泉度假村對外營業,它是張家界市第一家溫泉度假村,也是湖南省目前唯一一家仿古宮廷式半露天溫泉。2005年武陵源籌建生態休閑園,據專家介紹,該生態休閑園全長約500米,總用地面積9798平方米,其中道路、廣場面積為4310平方米,綠地面積為5268平方米,綠地率達53.77%,將成為當前武陵源區最大的生態休閑場所。此外旅游宣傳營銷也已開始融入休閑意識,2008年中武陵源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德獻給核心景區武陵源提出了“生態休閑、度假養生”的品牌定位,2009年的國際森林保護節上展示了張家界生態休閑旅游新興品牌建設先期成果。從張家界的整個旅游發展來看,旅游的休閑化轉型升級正在有序邁進。
城市休閑旅游是張家界休閑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城市的功能也在發生著演變和轉型,城市的旅游功能和休閑功能成為城市越來越重要的職能。從旅游職能而言,城市是旅游最基本的依托,在旅游過程中,城市扮演著客源地、集散地、目的地三重角色,是旅游發展的重要環節。從休閑的功能而言,城市是休閑生活的空間載體,是休閑活動最重要的場所之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環境的不斷改善,各種旅游所需的配套服務設施也日益完備,加之現代城市便捷的交通、興旺發達的經濟、優越的商務與購物環境、發達的科技與信息、先進的服務與娛樂、現代化的城市風貌、豐富的都市文化等本身對旅游者就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越來越多的旅游者選擇城市作為其旅游目的地,使城市休閑旅游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行為。
張家界市在旅游開發和建設的過程中過去一直偏重景區景點的開發,而相對忽略了旅游城市建設,目前城市發展仍處在初級階段,尤其是休閑旅游還十分薄弱,城市與景區的旅游發展極不平衡,在旅游業從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轉型的大背景下,大力發展張家界城市休閑旅游對于張家界旅游業的提質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1、擁有得天獨厚的城市旅游資源
(1)自然旅游資源獨具特色
張家界永定城區擁有豐富獨特的水體、山體和洞穴旅游資源。
澧水河穿城而過,其水系支流眾多,與陳家溪、甘溪河、麝溪及無事溪等支流河道,黃沙泉水庫、五一水庫、仙人溪水庫與周圍山體結合,映綴城區內外,盡顯水的靈秀。城區的天門山海拔1390米,有“武陵之魂”之稱。城東與城西丘陵旖旎起伏,谷山呼應,臥虎洞、天門洞、峽洞隱臥城邊。尤其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然穿山溶洞天門洞位于天門山山體的中上部,海拔1300米,終年吞云吐霧,蔚為壯觀、神秘莫測。
(2)人文旅游資源豐富多彩
包括有豐富的歷史文物古跡旅游資源、形式多樣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門類眾多的文學藝術類旅游資源以及豐富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等。
早在新時器石代,張家界境內澧水兩岸就有人類活動了,創造了燦爛文化,留下了許多古老的人文傳說和文化遺址。如古人堤、歡兜墓、天門山寺,普光禪寺等等,構成了張家界豐富的歷史文物古跡旅游資源。張家界市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7.1%。門類眾多的民族文化、流傳千古的民俗風情、精彩叫絕的民族體育、別具一格的民族服飾和風味獨特的民族飲食,構成了一幅幅獨特而美麗的畫卷,讓張家界城市文化獨具特色。張家界還有豐富的神話傳說以及山水詩詞,石英砂巖畫、菊花石等也極受國內外游客的青睞。
2、擁有不斷完善的旅游基礎設施
(1)旅游交通設施日益便捷
張家界已形成較為完善便捷的公路、鐵路、航空交通體系。
張家界的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公路通過里程達2000多公里,網絡覆蓋湘、鄂、川、黔四省邊區48個縣,基本形成了以張家界中心城市為中心,溝通各區縣及市外的公路網。在張家界自身的城市交通建設中,永定大道、迎賓路等“四路”改造工程極大改善了城區交通,舊城區主要街道改造也正在有序進行,城市道路環線基本形成,市內交通越來越方便。
2008年投入使用的張家界新火車站是橫貫境內的焦柳鐵路上為數不多的幾個二級站之一,始發列車可以北上宜昌、襄樊、鄭州、北京,南下懷化、柳州、廣州,東至長沙、上海等。時至旅游旺季,各地還會開通直達張家界的旅游專列,而且隨著焦柳鐵路的電氣化建設,鐵路交通的優勢將更加突出。
張家界荷花機場是湘西北、湘西、川東、鄂西、黔東北唯一的大型民用機場,現已開通上海、北京、武漢、廈門、香港、澳門等50余條遍布全國各地的航線、航班,開通了到韓國首爾、釜山國際包機航班,使得張家界與外部的聯系更加方便快捷。
(2)高檔住宿設施不斷增加
目前,張家界擁有各類賓館飯店400多家,家庭旅館300多家,床位數達5萬張,其中星級賓館床位數達1.41萬張,張家界發展旅游業以來,張家界星級酒店從無到有,增長很快。2008年張家界第一家五星級酒店——武陵源國際度假酒店掛牌,并且有諸如華天、青和、鴿子花等按高星級標準建造的新酒店,高檔次住宿設施不斷增加。
(3)休閑娛樂設施逐漸完備
作為著名的新興旅游城市,張家界市的現代娛樂設施近年來也有了迅速的發展。幾乎所有的高星級酒店均有歌舞廳、卡拉OK廳,張家界的發廊、足浴、鹽浴中心、桑拿中心、網吧隨處可見,還有數目不斷增加的休閑茶館、酒吧、健身館、保齡球館、溜冰場、游戲室和臺球室等,張家界新建的電影院也已落成。在旅游帶動下休閑購物設施也不斷完善,各類專業市場、大型購物商場、專賣店、連鎖店,如雨后春筍般興起。
3、具備良好的旅游休閑環境
(1)城市生活環境舒適宜人
張家界市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8%,景區的森林覆蓋率更高達98%,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這里大氣中負離子含量比一般環境要高出100到400倍,每年空氣質量達二級以上的天數近89.9%,其中景區已穩定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全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99.5%,主要水域90%以上的斷面達到國家地表水的Ⅰ、Ⅱ類標準,全部達到三級以上。城市區域環境平均等效聲級為56.5分貝,城市道路交通噪聲路長加權平均值70.4分貝。輻射環境處于安全水平。整個城市的先天環境好,適合居住生活。
(2)城市知名度高
建市以來,張家界先后榮獲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等多項殊榮,成為中外游客心馳神往的旅游勝地。張家界的旅游產業迅速發展壯大,先后超越黃山、桂林,坐上了國內同類城市、同類旅游景區的“頭把交椅”,是中外游客在中國首選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3)居民休閑意識不斷加強
張家界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休閑意識也逐漸增強。據市城調隊調查,2007年,張家界市民的休閑服務性消費比重猛增,全年人均服務性消費開支達到1779元,在總消費中的比重由5%增加到25%;傳統的消費觀念正日益受到來自現代消費觀念的沖擊,無病早防、花錢買健康的消費觀念,節假日“游山玩水”休閑娛樂及雙休日“充電”,不斷提高文化知識水平等消費觀念已經讓更多的居民所接受。在滿足基本生活條件后的城鎮居民,消費轉向享受服務型,居民的休閑意識不斷加強。
1、將城市休閑旅游的開發與整個城市的建設規劃統籌安排,重視城市的休閑功能
根據張家界目前的城市規劃來看,城市的功能布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功能區塊:永定綜合服務區、南莊坪行政辦公區、官黎坪商務區、物流集散中心、荷花會展商務中心區、科教文化區、旅游服務中心和體育運動中心。由以上幾個區塊的規劃可以看出,張家界的城市規劃中城市的基本功能涉及得很全面,但從發展城市休閑旅游的角度來看,城市休閑功能還應體現得更突出,大型的現代休閑娛樂區和文化休閑區的規劃建設需增強。
2、加強城市休閑旅游產品的開發力度
(1)加強天門山休閑旅游產品的開發
休閑旅游強調旅游者的參與性,重視旅游者在旅游過程的體驗和感受。因此,天門山休閑旅游產品的開發應大力加強其體驗性。天門山除擁有地質地貌旅游資源、保存完整的原始次生林、豐富的植被和珍稀植物外,還有多元化的文化旅游資源(歷史文化、宗教文化、隱逸仙文化等),同時曾開展過多次大型活動如1999年俄羅斯戰機“穿越天門洞”、2007年亞洲杯攀巖比賽、2008年天門山極限走鋼絲等等,吸引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開發休閑旅游產品應充分利用這些已有的旅游資源優勢,開發多元化的旅游產品。目前天門山的“張家界探險旅游拓展基地”已掛牌成立,應加快建設,讓其更快投入使用。其次還可建設“穿越天門洞”科技基地,展現當年穿越天門洞的情形,開展科技基地觀光旅游。應加大策劃宣傳力度,大力開展文化型、科普考查型、運動型、探險型的休閑旅游產品。應繼續開展自然景觀類觀光休閑類的旅游產品,開發山地蹦極、徒手攀巖等活動,從而豐富張家界休閑旅游產品,滿足更多不同游客的休閑需求。
(2)大力開發澧水風光帶休閑旅游
澧水風光帶是張家界城市休閑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水體資源和民俗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都極為豐富。水體旅游資源擁有審美、康樂等旅游功能,可開發水上游樂園,開展水上泛船、澧水垂釣、沿澧水觀光等休閑娛樂活動,豐富張家界市民和游客的休閑娛樂需求。張家界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就計劃沿澧水建造一片功能齊全的民俗綜合商務區,其建筑按本地民族建筑的風格修建,突出民族民俗和本地文化特色,整合各民族民俗旅游資源,將其打造成可以供游客觀光游覽、休閑購物、娛樂、體驗民族文化等功能齊全的特色休閑旅游區,應盡快將建設工作付諸實施,加快澧水風光帶休閑旅游的開展。
(3)加快城市公園建設,豐富城市休閑活動
首先,應加快城市主題公園建設。到目前為止,張家界市仍沒有一個能體現張家界城市特色的主題公園,有必要建設一個能彰顯城市文化的主題公園,凸顯旅游特色,突出張家界地域文化特色。其次,應增加張家界城市公園的數量和面積。到2007年張家界市區人口已達到15萬人,然而市內的公園才3個,面積最大的大庸橋公園也才8000多平方米,張家界城市公園還遠遠無法滿足市區居民的需求。應加快建設子午臺城市森林公園建設,為市民提供一個集休閑、度假、娛樂、觀光于一體的城市綜合功能場所。加快觀音塔濱河公園、回龍公園、天門洞體育公園及武陵源生態公園建設,為市民及游客提供更多休憩、游樂場所。
(4)加強文化休閑旅游產品的開發深度
文化性是休閑旅游產品的靈魂,因此,休閑旅游產品的開發要充分挖掘其文化內涵。張家界現已開發了一批文化休閑旅游產品,諸如土家風情園、老院子、秀華山館、大庸府城、普光禪寺、天門山寺等,但開發深度還不夠,多停留在休閑觀光的層面,體驗型、參與型的活動少。在產品的開發中應注意開發深度,增加體驗性、參與性的活動。如在民間民俗類產品開發中多挖掘可參與性的民族歌舞活動、民間手藝活動,增加可以購買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的購物場所,讓游客可以將自己喜愛的具有文化性的旅游商品帶回家留作紀念。多舉辦一些節日慶典活動,如在普光禪式舉行開光慶典,讓游客在宗教活動中感受深厚的宗教文化。
3、加強城市休閑文化建設
(1)城市建設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展示城市文化個性
張家界的城市建設應凸現張家界的文化特色,突出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的特性。城市宜以生態色綠色為基調,采用分塊建設,這樣有利于突出生態山水的特性,把周圍山水融入城市整體之中,達到城中有山、山外有城、城山相連,又一衣帶水,凸顯張家界城市的山水的特性。城市建設還應打造一批風格獨特、具有文化內涵的標志性建筑,新的建筑樣式應盡可能經過統一的規劃,外形借鑒區域民族建筑風格的某些樣式。讓游客在城市建筑中體驗張家界濃厚的民族文化底蘊。
(2)開展高品質的娛樂活動,提高休閑文化品位
張家界的城市休閑娛樂活動從目前來看文化品位亟待提高。要提高休閑娛樂的文化品位,就得有可以供游客和市民消費的高品位的活動。我們可結合張家界的實際,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如組織市民在公園、廣場學習民族歌舞;開展諸如社巴節等民族特色的節日文化活動傳承本地特有的民族文化;多在劇院、博物館等開展文化、表演、展示為主體的高品位的娛樂活動,滿足大家的精神需求。通過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的高品質、娛樂活動來提高城市的休閑文化品位。
(3)規范文化市場管理,改善城市文化環境
要加強文化方面的管理力度,倡導誠信經營、合法經營,堅決打擊各種不良文化,凈化城市文化空間。以文化局牽頭,下設部門或協會專門負責維護文化市場秩序,部門和協會的成員由張家界市各有影響力的娛樂企業的負責人或管理人員擔任,形成一種互相監督制約的文化市場管理長效機制。大力發揮群眾力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市場開發建設,打破條塊分割和市場封鎖,加強文化市場監控管理,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創造一個良好的城市文化環境。
4、進一步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應進一步加強交通設施建設,完善交通網絡;進一步完善客運中心、旅游集散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應盡快建設一批高標準的休閑服務設施,如高爾夫球場、張家界影視城等國際商務中心、會展中心、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各類休閑度假基地的建設,從而滿足各種大型會議、大型商務活動所需的住宿設施、娛樂設施、商務設施;此外還應大力加強休閑娛樂設施的建設,營造良好的休閑環境。
[1]王德風:城市的旅游功能及其評價[J].旅游科學,1996(1).
[2]劉群紅:發展我國休閑旅游產業問題的若干思考[J].求實,2008(8).
[3]http://www.zjj.gov.cn/zjjzt/tj[EB/OL].
[4]張家界市“三年有改觀五年大變樣”建設綱要[EB/OL].www.hunancom.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