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太平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湖南 長沙 410205)
先導區物流體系人才培養戰略研究
○崔太平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湖南 長沙 410205)
先導區為物流體系人才培養提供了一塊試驗田,本文分析了我國物流體系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問題,提出了加強高校教育體系建設、政府加大投入、強化職業培訓三方面的先導區物流體系人才培養戰略。
先導區 物流體系 人才培養
先導區是區域規劃中的先行先試區,是大型城市群或經濟區的試驗田,為了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取得經驗而建設的示范區和樣板區。
物流業是整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促進生產、拉動消費作用大,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力量源泉,被業界稱為“第三利潤源泉”。
物流作為先導區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先導區功能得以發揮的有力支柱,體現區域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要。而物流人才的匱乏影響著物流的崛起和快速發展。物流人才培養成為了先導區的當務之急,因為離開了人才培養的基礎,先導區物流業瓶頸的掣肘將會凸現,到那時人才將會成為先導區物流發展的短板,制約整個先導區的經濟發展。建立先導區物流體系人才培養戰略成為先導區建設的重中之重與當務之急。
我國物流人才的供求及培養現狀直接影響了先導區物流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所以研究國家物流人才培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對先導區物流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具有指導性意義。
我國物流業起步晚,物流人才培養體系還不成熟,目前我國物流從業人員有一半都是從傳統的物資儲運行業轉型而來,造成了物流行業人力資源豐富,而人才資源缺乏,結構不合理的狀況。
由于我國長期受到“重物質生產,輕物質流通”的傳統思想的影響,對物流人才的培養不是很重視,造成了物流專業學科教育及再教育發展比較緩慢,直接導致物流業發展明顯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
2009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說明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社會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將會大大增加。據統計,2010年中國對大專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將達到30萬人。目前我國有300多所大學開設了物流管理及物流工程本科專業,以培養高級物流人才。
在非學歷教育方面,隨著國家提出振興物流產業,市場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出現井噴式需求推動了物流職業培訓機構的發展。目前,我國物流人才的培訓主要有四種:認證培訓、結業培訓、研討培訓及短期培訓。
(1)教學與實際應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由于我國的物流教育人才培養體系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還不完善,缺乏對人才成長規律的認識,造成了與企業實際相脫離等問題。我國目前的物流教育條塊分割狀況依舊存在,許多高校設置的物流專業課程老化,授課內容跟不上企業實際應用物流知識更新的腳步。而且,現代物流業的綜合性強,其所涉及的領域十分廣闊,但是高校的物流教育只是現代物流理論中的某一個環節,培養出的人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也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2)高校與企業缺乏互動。我國物流人才培養任務主要在高校,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的物流教育主要是課堂授課,注重理論上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進入企業后不能很快進入角色。高校與企業在人才培養問題上缺乏溝通和了解使得高校培養物流人才的目標不明確,培養出的人才不能滿足市場對高級人才的需求。
(3)物流人才培訓體系不健全。除了正規的高校物流專業教育,物流培訓課程是物流人才再教育的主要途徑。但是我國目前的物流培訓市場混亂無序,還未尋找出其發展之路。社會上的物流培訓機構多受到商業操作的影響,培訓內容結構不合理,質量參差不齊,造成了再教育體系的不系統,導致物流業缺乏一批有理論、會經營、懂管理的擁有現代物流理念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咨詢人才、物流科研及師資隊伍。培訓標準體系的缺失還導致了物流行業認證制度的不完善。
通過對我國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和問題的分析,先導區要發展,必須重視及抓緊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專業物流人才。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本文特把先導區物流人才培養放在了戰略高度進行分析。
按照系統性原則和可操作性原則,物流人才可劃分為三個層次:物流操作型人才、物流理論研究型人才及物流管理型人才。
操作型人才主要由高職、中職院校培養,培養的重點是專業知識和操作能力。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方面要細化,要結合先導區當地的經濟特點及需求,使得人才培養方案更能適應社會需求。在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上,要重視專業知識的培養,加強專業實踐技能的訓練,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如案例分析、專業實習、外出實訓等方式,切實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旨在培養物流理論科研人才及高層次管理人才。本科教育主要培養中高級管理人才,要求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比較寬的知識面和理論應用能力。研究生教育旨在培養剛層次的管理人才、科研人員及高校教師,要求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系統的專業知識和淵博的知識結構。
受過高等教育的本科生將是先導區物流人才的主力軍,因此抓好物流學科建設將是高等院校物流教育的重點。物流學科作為一個交叉學科,與管理學、工學、經濟學、信息管理、交通運輸等學科息息相關,所以在課程設置時應充分體現物流跨學科、多學科交叉的特點。通過聘請校外熟悉物流業現狀和發展需要的專家及物流業內更高層管理人員進行咨詢,對高校不同培養方向的課程設置進行指導,使課程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此外,高校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還應完善實踐教學環節,對實踐教學的課程體系、教材、實驗室、教學方法和師資進行探討。
研究生教育應提倡聯合培養和學科交叉,以體現物流學科復合型的特征,并適應社會需求多樣化的特點。聯合培養即企業與高校共同培養,使得研究生教育理論教育深入,實踐經驗扎實。
政府加大對高校軟硬件物流設施的投入,出臺政策鼓勵企業、組織等有關部門在高校設立相應的獎學金以鼓勵學生從事物流工作,起到引導、推動和宏觀調控的作用。
政府部門還要提供穩定的資金鼓勵產學研結合。由政府部門牽頭,組織有關科研教育單位的專業力量,研究制定物流科學的具體計劃,分別對企業物流、社會物流的技術、經濟、管理等問題展開系統的研究工作,研究和規劃我國的物流發展戰略,增強政府、高校、企業之間的合作,形成產學研合作的良性循環。國外產學研結合培養人才的經驗表明,物流教學一定要與科研相結合,物流領域有大量的硬課題和軟課題,只有科研水平提高了,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水平。
先導區政府部門積極與擁有先進物流人才培養體系的政府開展合作與交流。目前歐洲、美國、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和地區在全球物流教育中居領先地位,這些國家之間在物流教育上進行著廣泛的合作與交流,一些國家還采取了聯合培養人才的措施,通過跨國聘任教授和課程交換等多種方式,增強了物流教育的開放性和靈活性。所以,先導區政府積極推動高校聯合、組織專家研討會、政府間互派人才學習、委托高校定向培養將加快物流體系人才的建設。
在知識爆炸的今天,真正的人才應具備繼續學習的能力,接受新理論、新知識,才不會被高速發展的社會淘汰。職業培訓則為社會上的物流從業人員提供了再學習的資源。
在職人員的再教育更有意義。由于我國目前的物流從業人員大多是物資儲運等其他行業轉型而來,提高在職人員的素質成為提高整個物流產業人才素質重要的一環。目前,在職人員數量多、對物流業的發展影響大、且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正好迎合了職業培訓教育起點高的特點,通過組織培訓對促進物流業的發展更有意義。
職業培訓還應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擴大培養渠道。不管是培訓機構或企業組織有實踐經驗和專業基礎的人員到國外考察或高校進修,使他們掌握先進的物流理論,開闊眼界,增長經驗,繼而回到國內通過知識的傳播及擴散推動先導區物流業的發展。“請進來”是邀請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進行講座或培訓,傳授國內外最新的物流業發展動態。
職業培訓機構是職業培訓的主力軍,因此在先導區內重點扶持幾個專業的物流職業培訓機構,形成一點帶面的局面,為先導區物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庫。
[1]江國全:企業物流業的發展培養人才是關鍵[J].商場現代化,2008(35).
[2]張秀英:我國物流人才的需求與培養[J].理論探索,2006(6).
[3] 宮麗:物流:請快“流進”人才[J].企業研究,2002(19).
[4]歐陽泉:基于物流產業結構發展的物流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以寧波物流產業為例[J].物流技術,2010(3).
[5]張青海、馬濤: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若干問題探析[J].物流技術,2009(7).
[6]平先秉、周清香:湘潭市物流人才培養體系構建[J].科技創業月刊,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