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柔生
(三明市財政票據管理所 福建 三明 365000)
突破中小企業管理瓶頸的思考
○余柔生
(三明市財政票據管理所 福建 三明 365000)
我國中小企業迅速發展,企業的壽命越來越短、管理瓶頸越來越突出。本文對中小企業的管理現狀與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如何突破中小企業發展中的管理瓶頸,快速提升競爭力,以能夠在市場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突破 瓶頸 提升 競爭力
近年來,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小型企業劇增,到目前為止,據2010年11月19日CCTV—經濟信息聯播報道,全國中小企業1000多萬家帶動70%多的稅收、80%多的就業、67%左右的創新,包括技術、產品、模式的創新,是構成我國市場經濟的核心。然而,隨著我國加入WTO,國內中小企業不僅要面對國內大企業,還要應對國外知名企業的沖擊與競爭,中小企業的激情和蓬勃的生命力使其成為市場中的“快魚”。有關調查表明: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由以前的5.7年縮短到現在的2.4年。那么,我國中小企業的壽命為何越來越短?如何突破管理瓶頸?如何快速提升核心競爭力?這是我國中小企業管理階層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管理關鍵在于實效,管理就要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我國多數中小企業屬于民營企業且相當部分是家族企業,企業缺乏系統的、制度化的制度體系和管理機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中小企業管理抱殘守缺,不能與時俱進;領導層權力交叉,缺乏有效授權,或分工授權不清,責任不明,互相扯皮,效率低下;缺乏戰略目標,短視行為讓中小企業管理步履維艱;缺乏有效的績效考核評估體系,對執行團隊或部門管理不力;缺乏核心競爭力,陷入低層次同質化泥潭;激勵制度不健全,激勵方法不當,或激勵政策不到位,導致執行不力;中小企業管理不可缺失的企業之魂——企業文化;管理團隊能力不夠,或執行團隊沒有經驗,缺少系統性的管理和業務培訓,基本素質無法保障,企業形成“頭大身子小”的畸形發育;企業管理制度缺失、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為什么有的企業做不大,做不長?為什么有的企業今朝像“巨人”,明朝卻不見人?為什么曾經成功的企業很難獲得二次輝煌?這些是困擾眾多中小企業領袖的問題。同樣,中小企業如何突破成長中遭遇的發展瓶頸?怎樣才能確保自己企業的發展速度總是快于競爭對手?也是中國的絕大部分創業者們都一直期待解答的難題。我國的中小企業要想獲得更好、更快的發展,除了外部環境因素外,還要突破領導瓶頸、人才瓶頸和控制瓶頸,才能不斷提升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在市場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1、突破中小企業管理瓶頸之一——領導危機
領導是社會組織鏈條上的關鍵點位,是指揮和協調社會組織、統一意志和統一行動的規范力、引導力和驅動力。中小企業管理過于依賴以往的經驗,輸在過分相信曾經成功經驗上的很多。中小企業多是靠抓住機遇,果斷行動,敢打敢拼,機動靈活,獲得了最初的成功與原始積累。但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市場情況更加復雜,沒有系統科學的戰略決策體系,依然僅靠老板拍腦瓜做決策,難免出現決策失誤。一個重大決策的失誤就可能是致命的。領導人不能僅憑經驗,領導人是船長,領導是領導者向下屬施加影響的行為。可以說,現代企業領導要像優秀的指揮家一樣,既有血膽將軍巴頓“不讓恐懼左右自己”的勇氣和杰出的政治軍事外交家艾森豪威爾將軍“堅定、果斷、寬宏大量、對部屬充分信任”的素質,又要具備革新、拯救與復興的代名詞及馬歇爾將軍“勇于創新、堅持原則、知人善任”的偉大智慧。針對中小型企業在發展突破管理瓶頸期,關鍵需要優秀的領導人,那么,必須具備哪些綜合素質和能力呢?第一,品德素質:思想境界、事業追求、人生觀、價值觀、品德修養。第二,知識素質:合理的知識結構、廣博的知識范圍、較高的知識層次。第三,能力素質:學習能力——觀念、態度、方法、行動;創新能力——洞察、預見、決斷、推動、應變;綜合能力——信息獲取、知識綜合、利益整合、組織協調。
2、突破中小企業管理瓶頸之二——人才危機
在當今社會,一個再優秀、再杰出的人才,如果僅憑自己的力量也難以取得事業的成功。必須要有組織、凝聚、駕馭各類人才的能力、打造一支具有集體主義觀念與團隊合作精神的優秀人才隊伍。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得人難、用人難、留人難的難題,人才管理越來越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要解決中小企業的人才危機,使企業能真正獲得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就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善用激勵機制,吸引人才,尤其是有管理特長、技術特長、銷售特長的人才。盡管不少中小型企業已經意識到內部激勵機制的重要性,但是相當一部分企業對激勵機制理解不正確,存在片面性。如簡單地以為激勵就是獎勵,以致各種激勵機制不配套和不平衡,存在許多缺陷。大多數的中小型企業普遍注重物質激勵,而忽視了精神激勵對員工的激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員工的積極性,容易產生激勵與需要的錯位。對于一般員工而言,物質激勵可能是比較有效的方式,而對于企業的核心員工和高級人才而言,在已經滿足了基本的需求之后,他們更注重于尊重和自我滿足的需求,因而單一的物質激勵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了。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制定多樣化的激勵措施,才能更有效地激發員工的潛能,繼而推動企業的發展。
(2)建立和諧的企業文化,搭建良好平臺。企業文化是一定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下的企業在一定時間內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獨立的價值觀以及以此為核心而形成的行為規范、道德準則、群體意識和風俗習慣等。企業文化往往是企業制度在人的理念上的反映,企業文化不是可有可無的,一個在較長時期擁有競爭力的企業,沒有很好的企業文化是不可能維持下去的。在共同的價值觀念下,企業和員工團結協作,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積極的因素,也使得員工對于企業有更強的責任感。在中小企業中建立一種和諧的企業文化,并將這種和諧的企業文化融入到人力資源管理的各個方面中,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種有效手段,真正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業留人。
(3)注重對人才的培養。大企業能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能夠提供完善的教育培訓體系并且能為員工做出長遠的職業規劃。而中小企業往往只注重短期效應,不愿對員工進行培訓,特別是缺乏對人才的長期職業規劃。因而企業應把人才的培訓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訓體系,使人才能真正看到在企業中的長遠發展空間。
(4)走出“忠誠就是給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的誤區。不要寄希望那些對領導總是唯命是從的人能給企業創造多大的價值。作為企業領導,一個看家本領就是要善于“傾聽不同的聲音”,提防總是對你諾稱“對”的人。企業不是家庭,管理企業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取得績效,就是要獲得盈利。領導做出任何一個決定,采取任何一個行動時,都必須永遠將績效放在首位,“在堅硬的商品貨幣法則面前,溫情脈脈的親情面紗會變得薄如蟬翼”。判斷員工“忠”與“不忠”,不要依賴動聽的語言,更不要依賴親情,而要看他產生的績效。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平著讓。
3、突破中小企業管理瓶頸之三——控制危機
管理是一種控制的游戲,為了在游戲中勝出,你必須首先設計好游戲規則,規范組織的行為,以及“胡蘿卜”+“大棒”的獎懲制度。控制就是對管理者的管理。企業只有真正建立了一套重視執行的組織體系,并建立起相應的制度、文化保證,企業的執行力才會越來越好。制度如何起作用呢?其一,制度的作用在于使決策和做事過程固定化,原來由領導直接進行決策的事情,可以由相關部門根據制度來進行決策和實施;其二,制度化同時也意味著崗位固定化,人員專業化;其三,制度化可以將以前的經驗與教訓保留下來,防止后來的人員再犯類似的錯誤,也有助于后來人員的成長;其四,制度化后,公司可以在制度基礎上,不斷發展壯大,不斷吸收他人的經驗教訓,優化自身的運作機制。那么,怎樣建立企業管理制度?適合企業實際才是最好的。具體必須明確的基本管理體系內容如下。
(1)各就各位,建立專業化的崗位職責體系。界定組織各部門職責、權限、責權對等,讓有責任的崗位有處理職責范圍的權力,用簡單管理的思想處理日常事物。開展工作分析,對職務進行明確界定,權衡長短需求,進行崗位描述,明確“責任到此,不可推卸”。
(2)各干各事,建立目標管理體系。將公司總體經營規劃,分解成各單位各部門的目標,就目標重點達成共識并對目標具體分解,形成上下連同、左右貫通的目標管理體系,明確每個部門的每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的工作目標任務,確保公司整體目標的實現。
(3)各考各評,建立科學的考評體系。關鍵績效指標體系設計,改進提高循環系統設計,包括績效計劃、反饋指導、考核評估、獎懲改進制度設計。
(4)各取各酬,建立考評結果應用體系。進行崗位價值評估確定薪酬結構,開展薪酬調查分析決定薪酬水平,憑員工業績決定個人收入。用獎勵機制推行計劃執行,給員工適當的回報激勵,論功行賞,獎優罰劣,獎勤罰懶。
(5)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體系,保證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確保企業資產的安全和完整。建立組織規劃控制機制。各組織機構的職責權限必須得到授權,每項經濟業務在運行中盡量經過不同的部門并保證相關部門之間進行相互監督,一項經濟業務不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不相容職務一定要由不同的人來分擔等。實行預算控制。企業的經濟業務一般情況下必須由工作人員編制預算,并報經領導批準后方可執行,企業編制的預算必須體現其經營管理目標,并明確責權,在執行后,需將執行結果與原預算相核對,嚴重偏離預算的應查明原因并追究當事人責任。實行實物控制。企業的資產是內控管理的主要對象,為防止企業資產被擠占、挪用和貪污。企業應做好如下兩方面的工作:首先,應嚴格控制對實物資產的接觸,只有經過授權的人才能接近現金、存貨等,以減少資產的損失,其次是定期進行財產清查,做到賬實相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突破中小企業發展中的管理瓶頸是領導人的責任,每一個組織隨著時間的推移,它都有不同的變化。要想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實現企業的順利而穩健發展,企業領導人必須突破組織管理中的瓶頸問題。經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中小企業如何把握國際和國內區域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把握先機,率先突破,快速提升競爭力,誰就能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勝出,做強做大,成為引領時代發展的弄潮兒。
[1]芮明杰:管理創新[M].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2]王緒君:管理學基礎[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
[3]孟凡辰、楊玉紅:中國企業怎么辦[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