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慧
(嵩明縣人民醫院 云南 昆明 651700)
新《統計法》實施對統計工作的作用
○李賢慧
(嵩明縣人民醫院 云南 昆明 651700)
本文從新《統計法》和舊《統計法》的對比入手,分析新《統計法》相比舊《統計法》所做的改進,對新《統計法》的特點進行了歸納總結,對新《統計法》對統計工作的開展所起的重要作用進行了重點闡述,另外,本文也對新《統計法》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議。
新《統計法》 特點 作用 改進建議
2009年6月27日,國家通過了新的《統計法》的修訂并頒布實施,這無疑是我國統計工作法制建設進程中的又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新《統計法》的修訂和實施對于保證統計工作質量,進一步規范企業行為,促進企業科學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并概括了新《統計法》的改進之處,對新《統計法》對統計工作的重要作用進行了概述,并在最后提出了進一步改進新《統計法》的建議。
保障統計數據質量,進一步提高統計的公信力是這次修訂統計法的主要目的。新《統計法》的核心任務是如何有效地預防和制止行政干預統計數據。因此,新《統計法》的一個重要亮點便是增加了很多制度性的規定。
第一,將保障統計資料的真實性列入立法目的。原來的統計法只是講準確性,而新的統計法規定了“保障統計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把真實性放在第一位,真實相對于虛假而言,準確相對于誤差而言,這兩者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第二,強制規定統計資料的真實報送的義務。“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及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等統計調查對象,必須依照本法和國家有關規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提供統計調查所需的資料,不得提供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統計資料,不得遲報、拒報統計資料”。
第三,禁止行政干預。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有關部門、單位的負責人往往是行政干預統計數據的實施者,所以從法律制度上對這些主體進行嚴格的約束。
第四,加大了統計工作的監督力度。原先的統計法監督不力、違法難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監督權的規定不明確。新的《統計法》明確了監督主體和執法權限。這就給了統計機構監督查處違法行為的充分權利,責任明確,定位清晰。
第五,加大了違法統計行為的處罰力度。新《統計法》根據不同的責任主體和違法行為,界定了不同的法律責任,處罰力度相比原來的統計法也有所加大。
1、促進統計工作更科學有效地開展,推進統計工作的現代化
新的《統計法》明確規定國家要有計劃地加強統計計算和數據傳輸的現代化建設,為統計計算和傳輸手段的現代化提供了保障,同時也明確要求要建設一支具備現代化統計專業知識的隊伍。這在法律層面給統計工作賦予了制度上的保證和政策指向,對推進統計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統計機構和統計行為將更加規范,統計工作將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的規律,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符合建設一個和諧社會的要求。
2、規范統計行為,保障統計資料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全面性
統計法不只是一部懲罰統計違法行為的法律,它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各種經濟組織以及公民在統計活動中的行為。近幾年國家正在進一步規范行政行為,逐步建立以人為本,服務型的國家機關。這體現在統計法上,就是加大了對統計機構、統計人員的嚴格規范和嚴厲的處理,對統計工作的嚴謹要求,更加注重符合社會的要求,方便統計的服務對象。我們要求統計調查項目的嚴格審批,要求統計數據收集的嚴格過程,要建立統計的數據庫,建立統計數據的公開、查詢的機制,都是基于這一原則開展的。新的統計法明確要求統計調查對象要依法申報統計資料,統計機構、統計人員要及時準確完成統計工作任務,保證統計數據質量,新的統計法還賦予了統計機構、統計人員一定的職權,以保證統計資料的提供能夠準確、及時和全面,而且,該法明確要求統計人員應當堅持實事求是,恪守職業道德,具備執行統計任務所需要的專業知識。
3、降低統計工作難度,保證統計工作的順利實施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結構逐漸復雜化,利益主體呈現多元狀態,現在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個人利益、團體的利益與國家利益之間的矛盾突出,這些矛盾在統計中往往表現為某些個人或者利益集團為了個人利益或者局部利益的需要,干擾統計工作,篡改統計數據,或者拖延統計資料的上報,這導致統計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調查對象不配合的情況比以往更多了。而由于統計數據的作用對于決策越來越重要,和各種利益主體的關系也更加密切,統計數據受到的外部干擾也越來越大,真實性遭受比較嚴重的考驗。而修改后的《統計法》在制度層面對統計工作的展開保駕護航,新法建立了更加有效的預防和懲治在統計上弄虛作假和對統計數據進行行政干預長效機制。不僅如此,新的《統計法》還明確了執法檢查人員在執法檢查中可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向檢查對象查詢有關事項,進入檢查對象的業務場所、貨物存放地和統計數據處理信息系統進行檢查、核對,登記保存檢查對象的原始記錄、統計臺賬、統計調查表、會計資料等資料,對與檢查事項有關的情況和資料進行記錄、錄像、復制等。這就保證了統計工作能比較順利地展開,降低了開展統計工作的難度。
4、規范企業的統計工作,提高數據的質量
新統計法明確規定企業要建立統計資料的審核簽署制度,以前有些企業的統計數據往往是統計人員隨手上報的,并沒有經過該單位領導的審核,上報時依據的原始財務數據也沒有歸檔保存,檢查人員在檢查中往往無證可循,新修訂的統計法規定: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等統計調查對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原始記錄、統計臺賬,建立健全統計資料的審核、簽署、交接、歸檔等管理制度。審核、簽署人員應當對其審核、簽署的統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企業統計審核簽署制度的建立無疑規范了企業的統計制度,提高了數據質量。
5、加大了統計違法行為的監督和檢查力度,提升了《統計法》的執行力
實踐證明原有的《統計法》的行政處罰罰款額度是五萬元以下,這已經達不到懲戒統計違法行為的效果,一些經濟效益好的企業接受處罰后依然對統計工作不重視,數據質量依然很差,沒有起到教育警戒的作用。新的《統計法》大大強化了統計法律責任,為懲處各類統計違法行為,特別是打擊在統計上弄虛作假行為提供了比較強有力的法律保障。新修訂的《統計法》調整了行政處罰的罰款額度,由以前的5萬元以下調整到20萬元以下,明顯加大了統計違法成本,而且新《統計法》細化了違法行為以及相應的罰款數額,情節嚴重的,對企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可以處以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加大了處罰力度和違法成本,無疑加強了統計工作的執行力。
6、促進了統計信息的公開和透明
新的《統計法》進一步促進了統計信息的公開,強化了統計信息的透明度。比如,新《統計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統計調查取得的統計資料,除依法應當保密外,應當及時公開,供社會公眾查詢。第二十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以及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統計信息共享機制。這些旨在增強統計信息公開的條目對于充分發揮統計數據質量的外部和社會監督作用,充分保證統計信息的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另外,新的《統計法》明確了這樣一個原則:統計信息公開是原則,保密是例外。明確這一法律原則,不僅是政府信息公開方面的重大改進,也是是統計立法的重要突破。
新《統計法》的頒布實施對于促進統計工作更有效、科學地組織展開,對于推進統計工作法制化進程,保障統計資料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全面性,促進統計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統計工作領域仍然存在統計信息失真、統計工作基礎薄弱的現象,嚴重影響了依法統計和統計數據的公信力。對此,本文對進一步完善新《統計法》建議如下。
1、進一步推進統計制度和方法改革
我們要在新的《統計法》的規范和指導下展開統計工作,同時在實踐中進一步發現新《統計法》的不足之處,不斷總結、完善統計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不斷推進統計制度和方法的改革,在改革過程中,結合具體的統計工作時間,同時可以借鑒外國的先進經驗,使統計指標體系、統計標準、統計調查方法與世界通行規則更好地接軌。
2、進一步規范統計調查
首先,借鑒國際慣例,進一步科學設置統計調查項目,減少現有統計調查項目,增加社會經濟發展必需的內容。其次要進一步規范統計調查項目的審批程序,避免“一數多出”或“一門多數”。已批準的統計調查項目應當由審批機關予以公示,并嚴格按照經批準或者備案的統計調查項目的方案實施。最后,政府統計調查應該實施基層“一套表”,全國實行統一的統計標準和統計制度,并且實行國家與地方統計調查項目分開,實行誰出題目誰拿錢的辦法,避免向基層和企業轉嫁財政負擔。
3、建議普查單獨立法
這方面可以借鑒美國的立法規定,對普查單獨立法,對普查的時間、范圍、內容、權利義務、法律責任、組織實施等做出具體、明確的規定,從法律層次上提升事關國家重大國情國力調查的重要性。
4、加強保密的規定
以后的統計法的修訂應該加強保密工作的規定,明確規定通過統計調查獲得的單個統計調查對象的資料,不得泄露和對外提供,不得用于統計以外的目的;非經調查對象同意不得對外提供。從立法上明確保護被調查者權利規范,從而使被調查者放心的提供統計資料,提高公民和企業的配合程度。
總之,統計工作是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科學決策、科學管理的基礎和重要的參考標準。新修訂的《統計法》對于進一步規范統計機制,進一步引導、保障和推動統計工作健康發展,提高統計工作水平和保障統計數據質量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也是確保統計數據真實可靠,提高政府統計公信力的有力舉措。對于我國強化統計的法律約束力,保證統計數據的嚴肅性,克服現實中存在的數據虛假等現象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1]徐一帆:改革統計方法制度完善統計項目管理[J].中國統計,2007(1).
[2]趙樂東:我國統計制度中幾個需要改進的問題研究[J].經濟經緯,2008(6).
[3]李啟斌:改革開放以來統計制度變遷與經濟發展的適應性研究[D].云南大學,2009.
[4]李懷祖:管理研究方法論[M].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