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農業機械化管理辦公室 蘇 敏 李 玉 彭 儀
湖北省2010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專項實施工作會議4月7日在武漢成功召開,這標志著湖北省2010年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全面啟動。省農業廳副廳長余勝偉、省農機化辦主任吳慶峰、省糾風辦副主任劉紅、省財政廳農業處副處長陳其清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
2010年,中央安排湖北省第一批農機購置補貼資金5億元,實施范圍覆蓋全省92個農業縣市區和墾區農場(其中農業縣市區90個、地方墾區農場2個)。2010年我省補貼機具種類進一步增加,由2009年的12大類37個小類82個品目1629種產品增加到12大類43個小類188個品目3639種產品,比2009年增加2010種產品,補貼產品范圍覆蓋農林牧漁各業機具,同時為加快我省機插秧進程,首次對水稻育秧盤進行補貼。2010年我省的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將實行信息化管理,農戶申請公示、協議上報、購機審批、資金結算、數據匯總等將全部實現網上辦理,提高效率,陽光操作,方便農民和企業。
2010年,為保證我省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順利健康實施,省農機化辦要求各級農機部門加強過程監管,強化全程監督,嚴格督查考核,實行跟蹤問效。嚴格執行國務院“三個禁止”要求,堅持“四項制度”,做到“八個不得”,并再次強調,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得以權謀私、假公濟私和為單位謀取利益;對參與違法違規操作的經銷商,將取消經營補貼產品的資格;對參與違法違規操作的生產企業,將取消其在我省的補貼資格。
省農機化辦主任吳慶峰作主題報告:總結2009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情況和全面安排部署2010年農機購置補貼專項實施工作。
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繼續實施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適當增加補貼資金規模。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回良玉副總理在講話中強調,這幾年國家實行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有力地推動了我國農業機械化,也帶動了農機工業發展,是一舉多得的好政策,要繼續堅持并不斷強化。為此,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準確把握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農業機械化的各項決策部署,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上來,進一步深化發展農業機械化重要意義的認識,堅定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的信心和決心,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把握機遇、扎實工作、銳意進取、乘勢而上,不斷開創我省農業機械化發展新局面。
目前,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是一項最重要的農業機械化支持政策,對加快農機化事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已經產生了重大而積極的推動作用。總體來看,我省購機補貼政策實施5年來,發揮了巨大作用,成效顯著,主要體現在5個方面:
(1)調動了廣大農民的購機用機積極性。據不完全統計,5年來,我省共投入農機購置補貼資金9.7億元,拉動農民的購置農業機械資金達38億多元。僅2009年,使用中央和省級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6.13億元,比2008年增加4.1億元,增長187%。共補貼各類農機具13.1萬臺(套),其中拖拉機3.2萬臺,插秧機5000臺,聯合收割機6870臺;受益農戶達12.6萬戶,拉動農民購機投入資金24億多元。全省各地農機市場淡季不淡,旺季更旺,農業機械銷售連續幾年呈現出持續火爆的局面。
(2)農機化水平得到快速發展。5年來,我省農機裝備總動力由2004年的1764萬kW增加到2009年的3057.72萬kW,增長73.35%,年均增長14.67%;大中型拖拉機由2004年的68263臺增加到2009年的11.86萬臺,增長 73.7%,年均增長 14.72%;小型拖拉機由2004年的58.75萬臺增加到2009年的90.84萬臺,增長54.62%,年均增長10.9%;水稻插秧機由2004年的119臺增加到2009年的1.3萬臺,增長108.24倍,每年增長近22倍;聯合收割機由2004年的10585臺增加到2009年的41904臺,增長295.88%,年均增長59.18%;配套農機具由2004年的66.76萬臺增加到2009年的198.92萬臺,增長 198%,年均增長 39.6%;農業機械原值由2004年的 98.6億元增加到 2009年 235億元,增長138.45%,年均增長27.69%。5年來,我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由2004年的42%增長到2009年的54%,年均增長2.4個百分點。農機化作業年收入由2004年的88.7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209.4億元,增長1.36倍,年均增長27.2%。客觀地說,這5年是我省農業機械化發展最快的5年。
(3)機械化生產保障能力得到提升。據統計資料顯示,5年來農業機械增長最快的是水稻插秧機和聯合收割機。2009年5月下旬,襄樊地區持續陰雨,因土壤含水量大,輪式收割機不能下田收割,急需履帶式聯合收割機,農民心急如焚。為確保夏糧豐產豐收,顆粒歸倉,省辦緊急增補襄樊200臺履帶式聯合收割機補貼計劃,并緊急從荊門、荊州、武漢、咸寧等地調運1997臺履帶式聯合收割機支援襄樊,在一周內將小麥搶收完畢,使農民損失降到最低程度,省政府對此給予充分肯定,并安排專項資金對支援襄樊小麥機收的其他縣市機手給予補貼。
(4)農機化管理體制得到理順。常言“有為才有位”。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我省現有省級農機化管理體制越來越不適應我省農業機械化的科學發展。經過3年多的不懈爭取,2009年9月28日,省委書記羅清泉同志批示同意,省長李鴻忠主持召開省編委會,研究決定將省農機化辦調整升格為副廳級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成為此次省級部門機構改革中唯一一家機構升格的單位,受到農業部的高度贊揚。孝感市委市政府在此次機構改革中,再次保留市農機局機構,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同時省農機安全監理總站和12個市州農機安全監理機構全部納入參照公務員法管理。
(5)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蓬勃發展。2009年,全省農機戶達到175.8萬戶,增長2.9%,從業人員237.2萬人,增長2%;農機專業戶23萬戶,增長30.4%;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到675個,社員人數達1萬多人,服務農戶達32萬多戶。全年農業機械化服務經營收入達209.4億元,同比增長24.84%。2009年6月,省農機化辦和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指導辦公室聯合命名表彰了“十佳”農機專業合作社和 10個“優秀農機專業合作社”,并對“十佳”農機專業合作社給予了3萬元的資金扶持。
今后我省要進一步通過實施農機化各項扶持政策,加快解決農機裝備結構上小型機械多、大型機械少,動力機械多、配套農機具少,老舊機械多、高性能機械少“三多三少”不合理問題;逐步解決農機系統的工作條件差和監管手段、公共服務能力弱問題;解決農機化水平區域發展不平衡,山區丘陵地區發展相對滯后問題;努力解決省、市、縣三級農機推廣、監理機構體制不順、機制不活、人才缺乏、安全檢測技術裝備薄弱問題;解決我省農機生產企業規模小、產值少、科研能力差、重復生產多、產品檔次低、競爭力不強等問題。
5年來,我省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本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將農機購置補貼作為農機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認真落實補貼政策,特別是基層工作的同志,做了大量艱辛細致的工作,做到了讓黨和政府放心,讓農民和企業滿意,取得了很好的實效。但是,仍有些地方在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過程中,由于對購機補貼政策的嚴肅性認識不足,出現了操作程序不規范、執行過程不透明、落實政策不到位等問題。
2010年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有7個方面的新變化:
(1)補貼資金額度進一步增加。2010年財政部在《201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中提出:安排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144.9億元,國家第一批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00億元已經下撥,安排我省5億元。
(2)補貼機具種類更加廣泛。我省補貼包括耕整地機械、種植施肥機械、田間管理機械、收獲機械、收獲后處理機械、農產品初加工機械、排灌機械、畜牧水產養殖機械、動力機械、農田基本建設機械、設施農業設備和其他機械等12大類43個小類188個品目,共3639種農機具,給廣大農民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選擇空間,更大程度上滿足了不同地區、不同種植、養殖模式的各種不同需求。按照部司規定,2010年背負式小麥聯合收割機、皮帶傳動輪式拖拉機、運輸機械、農用航空器、內燃機、燃油發電機組、風力設備、水力設備、太陽能設備、包裝機械、牽引機械、設施農業基建部分不列入中央資金補貼范圍。
(3)補貼產品價格由市場確定。根據農業部實施指導意見要求,2010年補貼產品目錄僅公布機具補貼額,補貼產品銷售價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由農民與經銷商或生產企業商談確定,讓企業充分競爭,也把最大實惠讓給農民。但是,要求供貨企業同一產品銷售給享受補貼的農民的價格不得高于銷售給不享受補貼的農民的價格。
(4)補貼重點進一步突出。2010年購機補貼的重點是部省市縣農機化示范區,水稻機械化插秧,血吸蟲重疫區和農機專業合作社,著力提高農機化裝備水平和作業水平的同時,全力打造農機化發展亮點和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
(5)大型機械補貼數額有所提高。單機補貼額原則上最高不超過5萬元。73.5kW以上大型拖拉機、高性能青飼料收獲機、大型免耕播種機、擠奶機械、大型聯合收割機、水稻大型浸種催芽程控設備、烘干機單機補貼限額可提高到12萬元;大型棉花采摘機、甘蔗收獲機、147kW以上拖拉機單機補貼限額可提高到20萬元。
(6)補貼實施進度實行周報制度。即各縣市每周要報一次補貼進度情況,同時要及時做好半年和全年執行情況的總結報告。
(7)補貼工作程序實行信息軟件管理。2010年將啟動應用全國農機購置補貼管理軟件系統,加快實現購機申請、審核、結算、檔案管理等信息化網絡化,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此外,為方便農民,對機具補貼額在1000元以內的低值機具采取購機和公示同時進行的辦法。但農民必需向當地農機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審核同意后并辦理相關購機補貼手續,購機后立即公示。
韓長賦部長在2009年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指出,“當前,我們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重要時期,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的關鍵階段。在這一時期,農民對農業機械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農業生產對機械化的依賴越來越明顯,農業機械化在建設現代農業中的支撐引領作用越來越突出。”同時強調,“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發展中一件帶有方向性的大事,事關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精心組織實施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是2010年全省農機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各農機部門主要負責人要充分認識落實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的重大意義,明確所肩負的神圣職責和重要責任,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切實增強做好這項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和自覺性。
(1)要夯實責任抓落實。沒有責任就沒有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突破,沒有突破就沒有亮點。2010年實施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責任大,能否如期完成補貼任務,是對我們各級農機部門干部、職工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風的嚴峻考驗。從現在開始,各級農機部門要把落實補貼政策作為當地農機化工作的頭等大事,擺上議事日程,認真研究,用真心、下真功、使實勁,狠抓落實。要成立專班、明確任務,細化職責,夯實責任。
(2)要凝心聚力抓落實。各級農機部門要牢固樹立“一盤棋”的思想,圍繞大局,履行職責,加強溝通,密切協作,形成合力,確保補貼政策落實。各農機部門主要領導要負總責、全盤抓,分管領導要負全責、具體抓,班子成員要齊上陣、配合抓,努力形成人人鼓勁、個個出力、真抓實干。要配備專用設備、明確專人負責購置補貼管理軟件系統操作工作,確保購機補貼任務圓滿完成。在實施過程中,要加強與財政、審計、紀檢監察等有關方面的溝通,要加強與農機生產企業和經銷商的聯系,及時消化解決各類矛盾和問題。
(3)要突出重點抓落實。各實施縣市區農機部門要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導向作用,在重點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上下功夫。一是要落實重點補貼機具。突出湖北特色和亮點,水稻、油菜機械仍作為2010年補貼的重點,同時要兼顧畜牧業、漁業、林果業、設施農業等機械的發展。各縣、市、區必須確保完成省辦下達的重點補貼機具計劃,但不得突破補貼資金控制額度;二是要落實重點補貼對象。優先補貼扶持農機合作組織、農機專業大戶、種糧大戶、科技示范戶、“平安農機”示范戶、血吸蟲重疫區農民、計劃生育農戶和庫區移民,在資金安排上要繼續向他們和農機化示范區傾斜;三是要把我省優質農機產品作為補貼重點。扶優扶強,促進我省農機工業發展,企業上規模、產品上檔次。
(4)要規范程序抓落實。各農機管理部門在實施工作中,要嚴格按照農業部、財政部《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和《2010年購機補貼政策實施指導意見》的相關規定,必須實行陽光操作、規范工作程序,一個環節不能少,一個程序不能缺,不能為了省事而簡化程序。要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公平對待農民,公正對待企業,充分體現購機補貼政策的公開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切實把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宣傳到戶,將購機農民公示到村。要及時讓農民充分了解補貼機具目錄、補貼重點、優先條件、申報程序及相關要求,并熱情接待,做好購機手續、補貼目錄等信息的咨詢答疑工作,要公開、合理確定補貼對象,切忌暗箱操作。要充分尊重農民購機自主選擇權,反對強行向農民推薦某種品牌的農機。要組織引導企業及時做好供貨和售后服務工作,把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真正落到農民的身上。同時要加強監管,大力宣傳反對農民和不法商販倒賣農機的行為,一經發現,對倒機農戶取消3年的補貼資金,對倒機不法商販遣送公安機關處理。
(5)要強化督查抓落實。嚴肅工作紀律、加強監督檢查,是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順利健康實施的重要保證。補貼政策實施是一項時效性很強的工作,必須環環相扣,因此,我們務必加強過程監管,強化全程監督,嚴格督查考核,實行跟蹤問效。各級農機部門是實施購機補貼政策的組織者、監管者,要嚴格執行國務院“三個禁止”,堅持“四項制度”,做到“八個不得”,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得以權謀私、假公濟私和為單位謀取利益。要通過制度和紀律確保資金安全、干部安全。各縣市區農機管理部門要加強對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農機紀檢機構要參與整個實施操作過程,要公開舉報和監督電話,對農民和企業的舉報和監督要認真處理,及時回復。對違規操作,弄虛作假而發生重大問題、重大事故和廉政問題的,將按照有關規定嚴肅查處并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201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以發改電〔2010〕128號文件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集中力量全面檢查農機化主管部門、農機技術推廣站(中心)、農機技術培訓機構及其下屬企事業單位的收費行為。對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過程中,以農機推廣服務費、技術服務費、技能培訓費等各種名義向農民亂收費的行為,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切實將多收費用退還給農民。切實做到令行禁止,確保全省購機補貼政策的規范實施。
2010年省糾風辦根據《關于2010年全省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鄂政辦發〔2010〕18號)的部署要求,決定4~9月份在全省范圍內對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開展專項清理工作,分4個階段進行。對價值5000元以上補貼農機實行100%的普查,重點查處和糾正2006年以來農機購置補貼實施中違法違紀違規行為。各級農機管理部門要做好自查自糾,對發現的問題,認真落實整改措施,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機購置補貼監管的長效機制。要在堅持建立健全“一把手”負責制上下功夫,形成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努力做到科學、高效、廉潔落實補貼政策。要積極爭取當地財政安排購機補貼工作經費,堅決禁止以購機補貼名義向企業亂收費。凡爭取當地財政購機補貼工作經費不力的地方,要壓減購機補貼資金的安排。
吳主任最后著重強調3點:一是各縣(市、區)按省下達的補貼資金額度操作,切忌突破分配額度;二是抓緊實施,盡快對第一批安排的資金全部結算完成,以便爭取中央第二批資金;三是要積極配合全省糾風辦開展購機補貼資金專項清理工作,一旦發現嚴重違規違紀問題,將受到嚴肅處理。
湖北省2010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工作正式啟動了。2010年的購機補貼政策性更強、任務更重、社會關注度更高。全省各級農機化部門要倍加珍惜農機化發展的大好形勢,倍加珍惜農機補貼為農機化發展帶來的良好機遇,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本著對農民負責、對農機化事業負責的態度,齊心協力,精心組織,嚴肅認真地組織實施好2010年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促進我省農業機械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