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縣農機局 張忠新 羅習文 李 勉
2009年,京山縣農機局緊緊圍繞“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減輕農民勞動強度,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任務目標,鞏固機耕機收,主抓水稻機插秧工作,走出了一條推廣發展之路。全縣水稻機械插秧從2004年開始示范推廣,2005年機械插秧面積333.33hm2,2006年0.37萬hm2,2007年0.68萬hm2,2008年1.37萬hm2,2009年發展到2.4萬hm2,實現了5年五大步的跨越。
截止2009年底,全縣農機總動力為76萬kW。擁有各類拖拉機44510臺,插秧機2015臺,機插秧面積2.4萬hm2,其中早稻0.49萬hm2,中稻1.36萬hm2,晚稻達0.55萬 hm2,涉及農戶12萬余戶,建全國666.67hm2水稻全程機械化示范區2個(2009年新增羅店鎮一個),“整鎮推進”鎮11個,“整村推進”村50個。培植機插大戶80個,舉辦機插演示培訓班47次,培訓農民6200多人,成立機插秧公司8個,轉移農村勞動力2.8萬人,為農民節約增收9000萬元。
京山縣農機局根據2009年水稻機插秧工作目標,圍繞“一個特色亮點”,“二個示范區”,“三個推進”,“四大舉措”,“五個確保”,“六個統一”,“七個過關”,“八個早字”工程開展了水稻機插秧推廣工作,最終取得了豐碩成果。
全縣大力推廣水稻機械插秧技術,建設全國機械插秧的示范工程。縣農機局在京山錢場鎮建設高標準全國農機化示范區一個和錢場鎮、羅店鎮666.67hm2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區2個;在示范區培植農機明星大戶12戶,農業機械購置補貼重點向示范區和專業合作社組織傾斜,示范區全程機械化作業率達到95%以上。整個示范區全年機插面積分別達到0.27萬hm2,糧食增產220萬kg。全年在錢場、雁門口、石龍、孫橋、新市、永興、曹武、羅店、宋河、三陽、坪壩11個鎮實施“整鎮推進”。在重點鎮50個村實施“整村推進”。
為了確保機插秧推廣有序推進,縣農機局加大宣傳,強化技術指導培訓,培植農機大戶、農機作業組織,并將購置補貼項目重點向插秧機傾斜。縣農機局經常深入到鄉村、田間地頭開展培訓,全年開展機插技術培訓班47次,培訓農民6200人次,發放宣傳資料3萬余份。全縣全年插秧機保有量達到2015臺,全縣11個水稻產區鎮,成立機械插秧農機專業合作社8個。培植機插大戶80個。全年機插面積完成了2.41萬 hm2以上,其中早稻0.49萬hm2,中稻1.36萬hm2,晚稻0.55萬hm2。在示范區和重點鄉鎮,實行了“統一培訓、統一耕整、統一選種、統一育秧、統一機插、統一管理”,達到轉移勞動力2.8萬人,節約種子和人工開支3000萬元,糧食增產2700萬kg,增加收入9000萬元。
在機插秧技術推廣過程中,京山縣實現了領導重視、政策傾斜、項目帶動、強化培訓,建起了完整的服務組織,探索出了一條機械插秧的新模式。
京山縣成立了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項目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縣長任組長,副縣長任副組長,成員由縣農業局、農機局等部門負責人組成。京山縣農機局農機科教推廣中心牽頭組建“京山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項目”技術實施專班,全面落實。
京山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項目下達后,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2009年縣政府安排一定的資金,對購買插秧機的農戶進行了疊加補貼,每臺除享受國家的補貼外,縣政府又另補貼500元。對購置插秧機3臺以上和全年完成機插秧面積66.67hm2以上的農機作業組織或農機大戶給予3000元的獎勵;確保了新購機具100%優先享受政府購機補貼。確保無償得到農機部門的全程技術指導服務。確保每臺機具得到優質的售后服務。確保每臺機具補貼資金按政策到位。確保每臺插秧機參與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跨區作業。2009年新增插秧機1400臺,插秧機達2015臺,每一臺新增的插秧機都享受到了政府補貼。
2009年來,縣農機科教推廣中心除在技術上對全縣水稻機插秧的農民實現全程跟蹤服務外,還向示范區農民免費送秧盤5萬個和壯秧劑1000kg,資金6萬元。在示范區培植了農機明星大戶6戶,對他們一是政策傾斜;二是資金扶持;三是技術服務,做給農民看,帶領農民干。2009年3月24日,縣農機局在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示范區錢場鎮荊條村成功舉辦“全省春季農業生產暨糧食優質高產創建現場會”,省委常委、副省長湯濤出席會議并講話,全省46個糧食主產區分管農業的副市縣(區)長,農業局局長參加了會議。省農業廳領導在參觀京山農機服務現場時,對京山農機科技人員現場為農民朋友傳授水稻機械插秧技術特別關注,仔細觀看了早稻機械育秧長勢,認真聽取了京山農機科技人員的技術講授,詢問了當地農民接受新技術、新機具的使用、水稻機械育插秧技術的推廣情況,對京山農機服務“三農”的做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縣內和周邊縣市2000多名農民朋友參加學習,當場補貼拖拉機10臺,插秧機20臺,聯合收割機10臺,共補貼資金60多萬元。極大地推動了全縣水稻機械插秧工作的進程。
在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過程中,京山縣農機局一直在積極探索新的思路和發展模式。先后創新推廣了4種服務模式,即“試驗示范型、中介服務型、農戶自發型和銷售商推廣服務型”,經過幾年的實踐,中介服務組織從中脫穎而出,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推動力。在中介服務組織建設上,我們便開始探討成立機插秧中介服務組織,在我們的支持下,錢場曾令龍和永興劉若崢率先成立了插秧機服務公司,為周邊農戶提供育、插、管等作業服務。經過正確引導和扶持,到2009年,全縣農機專業合作社已達到23個,會員達3000多人,為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培植后勁。錢場曾令龍的“京山縣親農農機專業合作社”,已成為全省機插秧的一面先進旗幟,成為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中一個閃耀的亮點。曾令龍個人入選國家農業部水稻機插專家庫,每年在周邊省市開展機插作業服務、機插面積0.27萬 hm2,創收200多萬元。在推廣工作中中介服務組織發揮了生力軍的作用,后勁無窮。
在該縣錢場、孫橋、永興、羅店、曹武等鎮實施“整鎮推進”和“整村推進”工程。農機局負責組織推廣中心、農藝專家、各鎮政府、鎮農機技術人員,在11個重點鎮、50個重點村組織了20多次水稻機插培訓班和現場演示會,對農民和機手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軟盤育秧、機插、育秧管理等技術培訓內容,共培訓農民6200多人,其中機插技術人員800多人,重點村每村已購插秧機15~20臺,每村已培訓水稻育插秧機手20~30人,每個插秧機手能夠單獨完成育秧、機插操作過程,推廣中心成立了3個機插技術指導專班,各鎮以農機、農業為主也相繼成立了水稻機械育插秧技術指導專班,按要求實行包鎮、包村、包農戶的方法進行技術指導。重點鎮、村機插面積已達1.33萬hm2,轉移勞動力2.8萬多人。
京山縣機插秧工作起步早,起點高,推廣力度大,呈現出示范區實效顯著、中介服務組織逐步健全、早晚稻機插連作顯現等亮點。全縣機插秧面積從2005年333.33hm2已發展到2009年2.41萬hm2,正以勢不可擋之勢在全縣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