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梁啟超與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之比較

2010-08-15 00:54:39唐建兵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2010年5期
關鍵詞:思想

唐建兵

(1.淮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安徽淮北235000;2.安徽大學政治學系,安徽合肥230039)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歷史呈現出的是一幅復雜斑駁的歷史圖景,內亂不斷,外患頻仍,專制橫行,列強凌侮。順歷史而動,民族危難和社會危機催生的近代民族主義思潮作為具有廣泛感染力與強大生命力的一種思想意識,在當時不僅要考慮怎樣處理國內階級關系與民族關系問題,而且必須面對如何擺脫列強侵略,實現中華民族自決問題。作為近代民族主義的兩位先行者,時代有識之士的梁啟超、孫中山兩人因學識經歷、價值理念及政治立場的不同,在對民族主義的認識與理解上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本文擬就二者的民族主義思想作一粗淺的比較,不妥之處,敬祈同行賜教。

一、梁啟超、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淵源

梁啟超、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都是在民族生死存亡及社會危機四伏的特定歷史環境下孕育而生的。探究二者民族主義思想的源流,有諸多共同之處:

1.社會背景:衰微中國面臨世界局勢的驟變。透視二者民族主義思想發展的歷程不難發現,他們的思想與當時中國所面臨的國際局勢的驟然變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在甲午戰爭中,清政府新式陸軍及洋務海軍卻被視為“蕞爾三島之地”-日本的海軍所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使得國人深受震撼,救死不適的緊迫感和再難立足于世界的恥辱感籠罩在人們心頭。中國社會前所未有的急劇變化,使先知先覺者從睡夢中驚醒。梁啟超指出:“喚起吾國四千年之大夢,實自甲午一役始也”[1]81,表明甲午戰后整個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逐步覺醒。在這樣的環境下,社會上出現了新的階層——趨新、求變知識分子階層。較早接觸西方學術并對其有深刻領悟的梁啟超、孫中山順勢而動,民族主義思想在他們的頭腦中開始萌發。

2.文化背景:傳統民族觀念的熏陶與西方民族主義思想的感染。在中華民族演進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歷經數次的分合,各少數民族已與漢族不斷交流、融合,形成了具有較強整合力、凝聚力并包含多民族的中華民族集合體,但以“華夏中心”論、“夷夏之辨”等為主要內容的傳統民族觀早已深入人心,民族意識和民族認同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然而,鴉片戰爭的爆發,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使沉睡的中國人慢慢醒來。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西方各種社會思潮乘機蜂擁而入并在中國廣泛傳播,這對民眾的思想觀念造成巨大沖擊。與此同時,旅居海外的知識分子也將西方各種政治思想、先進政治制度植入中國,并使之在中國這塊特定的土壤中生根、發芽。傳統民族觀念與西方民族主義思潮相互激蕩、激烈碰撞,催生了梁啟超、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形成。

梁啟超、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思想淵源不乏共同之處,但從二者民族主義思想所蘊含的具體內容、深刻內涵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在對傳統民族文化汲取和對西學思想的理解上,差異甚大。

首先,梁啟超更多地吸收了西方的進化論思想,孫中山卻深受西方啟蒙時期“自由平等”學說的感染。梁啟超對達爾文、斯賓塞的進化論學說是相當推崇的。戊戌變法前梁啟超讀到嚴復譯的《天演論》手稿后,便強調合群是民族生存的條件,認為自達爾文理論問世后,“無論為一人,為一國家,皆向此告鵠以進,近世民族帝國主義所由起也”。[2]在梁啟超看來,進化論所提供的自然界普遍發展變化的觀念,說明了事物的新陳代謝、除舊布新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政治制度的革故鼎新也是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日本的經歷更使他強烈地感受到達爾文主義在日本思想界的支配地位。回國后,他對進化論大肆宣傳,以此增強國人的民族危機意識和提高國人對民族主義教育的必要性的認識。不可否認,梁啟超吸收了西方進化論中的合理內核,把它變成了倡導民族自強、建立民族國家的理論武器。

不少思想家將自由平等學說看成是“民族主義之原動力”。孫中山對法國大革命中提倡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深有感觸,將它作為論證自己所倡導的國民革命的根據。他將“平等”視為國民革命的基本精神之一,說:“大(抵)革命之舉,不外種族、政治兩種,而其目的,均不外求自由、平等、博愛三者而已。”[3]438他的民族平等思想就是一般平等觀念在民族關系領域中的運用、擴展和延伸,離開了一般平等觀念,就不可能有民族平等思想的產生。可以說,平等思想是孫中山民族平等思想的重要理論來源。

其次,日本民族運動的巨大潛力使梁啟超深受啟迪,“華夷之辨”等傳統民族觀念卻是孫中山揮之不去的陰影。變法慘敗,梁啟超被迫流亡日本,親眼目睹在近代民族主義思潮沖擊下大和民族表現出的巨大潛力,驚嘆大和民族接受西方文化的態度和短短數年崛起的能力。在對中日歷史現狀進行研究比較后,對日本國民中高昂的民族主義情緒深有體會。他認為,日本明治維新后,以“富國強兵,殖產興業”為建國的宏大理想,積極推廣民族主義教育,一躍而成為雄居東方的強國,一個重要原因是實行在民族主義感召下的愛國動員,從而具有以獨立民族行事的能力。同時,梁啟超也體會到近代國與國間的競爭,實際上是民族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國民間的競爭,“今日世界之競爭,國民之競爭也”[1]119。這使梁啟超意識到提高國民素質的極端重要性。為此,他在1902年創辦《新民叢報》以“欲新吾國,當先維新吾民”為宗旨。新民思想成為梁啟超民族主義的重要內容。

孫中山生于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時愛聽老人講述太平天國的故事,童年時民間的“反清復明”思想及太平天國反清思想對他的啟蒙教育產生著深刻影響,幼時自比“洪秀全第二”,并意圖繼太平天國未竟之業。而西方先進文化的教育與亡國滅種的危機更使他認識到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并上書李鴻章等漢族舊官僚,希望他們改革時政,重建漢人政權。但漢族官僚“因循茍且”使他不得不丟掉幻想,繼而堅定革命救國之信念。孫中山高擎的“排滿”旗幟實際上就是清初“反清復明”種子在清末社會矛盾異常尖銳的土壤里重新開花和結出的果實。

梁啟超、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是對中西古今學術及文化傳統的綜合與體認的結果,既有對中國傳統民族思想的繼承、發揚,亦有對近代民族主義的吸收與采擷。

二、梁啟超、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發展脈絡

梁啟超、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都是一個逐漸演進、不斷發展的理論體系,其內涵不斷豐富、完善。綜觀二者民族主義思想的發展歷程,發展脈絡清晰可辨。

1.梁啟超民族主義思想的發展脈絡。梁啟超民族主義思想經歷了從“種族民族主義”到“合族民族主義”,由“天下大同主義”至“民族國家主義”的演變。

第一階段:從“種族民族主義”到“合族民族主義”的演變。維新變法前,梁啟超師從康有為服膺于“今文學派”,以“公羊三世說”為理論核心建構自己的歷史觀,以“世界大同”作為其矢志不渝的政治追求,此時的梁啟超只知有天下,而不知有國家,對世界秩序的看法仍然停留在強調“華夏中心主義”的世界秩序觀上,認為除華夏族外,各族都屬于“夷狄”、蠻族。維新運動失敗后,梁啟超等人被迫流亡海外,西學的大量接觸使梁啟超的思想觀念發生顯著變化。1902年他在《新民說》中首次表達了他對“民族主義”的看法,接著在1903年的《政治學大家伯倫知理之學說》一文中對民族主義有了更深的理解:“合族民族主義”,即強調在中華共同體內各族為統一之民族,并稱國家要實現自強,需“平滿漢之屆,誠支那自強之第一階梯也”。[4]77-81這種思想與他輕蔑地稱之為“種族民族主義”的反對滿族思想是相對立的。此后,以“保種救國”為目標的大民族主義勃興,試圖通過“合國內本部屬之諸族以對國外諸族”,“合舉國四萬萬人之心為一心”,提出新的中華民族應是“合漢合滿合蒙合藏,組成一個大民族,提全球人類三分有一之人類,以高掌遠瞻于五大陸之上”,遂達“合族救國”之大成的目標。它表明,梁啟超已經認識到喚醒民族意識的極端重要性,“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里,各部族不斷融匯化合,產生‘民族意識’”,“成為數千年來不可分裂不可磨滅之一大民族”。梁啟超對民族主義概念的區分較好地厘清了自近代以來國人在民族主義觀念上的混亂,也表明梁啟超已經擺脫了傳統上以文化、種族主義為標志劃分族類的狹隘民族觀念。

第二階段:甲午戰敗后,從“天下王朝主義“至“民族國家主義”。美國學者列文森曾經說過,“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大部分時間里,可以說是一個使‘天下’變為‘國家’的過程”[5]。近代國衰力弱的現實將中華民族潛在的民族主義情感激發了出來。“公車上書”可以說是維新變法思潮從興起走向高漲的里程碑,同時也是近代中國人民族主體意識開始萌芽的標志。

流亡海外期間,梁啟超與外界接觸日益廣泛,西方政治學說促成了他世界觀、民族觀的轉變,“萬國并立”的觀念逐漸萌芽。東西方文化在梁啟超心靈深處的碰撞與對接,產生了“思考中國未來之路”的火花。他逐漸背離康有為的“三世說”理論,意識到傳統的“天下主義”不能解決“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而只有將“天下”與“中國”分離、“國家”與“朝廷”異位,進而確立民族國家觀念,使國家成為國人為之奮斗的唯一目標,才是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他認為,處于亡國境地的中國,其圖存之道關鍵是喚醒民眾的抗爭意識,增強國人的國家認同感,塑造理想人格的“新民”形象。將“種族民族主義”與“合群民族主義”嚴格區分,希望人們擺脫傳統的“天朝國家”、“天下大同”的陳腐觀念。他在《愛國論》中說:“我支那人,非無愛國之性質也,其不知愛國者,由不自知其為國也”,“故吾國數千年來,常處于獨立之勢,吾民之稱禹域也,謂之為天下,而不謂之為國”,“自數千年來,……蓋視吾國之外,無他國焉”。[6]270從中可見,梁啟超的民族主體意識逐步擺脫傳統的天下王朝觀念,走出了中國即“天下”的誤區,意識到中國僅居世界一角,是一個地域上擁有邊界,政治上擁有主權的多民族國家。建立民族國家的思想成為梁啟超民族主義的基本訴求。

2.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思想,演繹的是另一道路,從強烈“排滿”到一定程度的“反帝”,從“種族同化”到民族融合思想的轉化過程。

第一階段:從強烈“排滿”到一定程度的“反帝”。早在1893年冬,孫中山等八人聚會廣州商討起義事宜之際,他就提議建立一個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宗旨的革命團體,1894年成立興中會,宗旨即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外反動勢力更加緊密的勾結在一起,標志著清政府已成了“洋人的朝廷”。基于這種險惡的環境,孫中山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7]19。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宣言》中,首次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口號,宣言中規定:“一切不平等條約,如外人租借地、領事裁判權、外人管理關稅權以及外人在中國境內行使一切政治的權力侵害中國主權者皆當取消,重訂雙方平等,互尊主權之條約。”但孫中山對帝國主義始終充滿幻想和友好之情,天真地認為帝國主義會同情、尊重和支持中國革命,“茍我發奮為雄,西人將見好于我不暇,遑敢圖我”。[8]53他的反帝思想的不徹底性又是不言自明的。

第二階段:從“種族同化”觀念到民族融合思想。在看待民族間的關系上,孫中山是相當矛盾的。早年倡導大漢族主義,力主排滿,但在1912年元月《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中又提出了“五族共和”思想。“五族共和”的目的是要解決少數民族的平等參與政權問題,但根深蒂固的大漢族主義觀念卻難從孫中山的頭腦中輕易抹掉。事后不久,他又批判和嘲笑了“五族共和”說。是年8月,他在《國民黨宣言》中提出,“……勵行種族同化,將以發達國家平等文明。收道一同風之效也”[3]399,此國民黨綱領實以“勵行種族同化”為宗旨。這年9月,他在北京五族共和合進會與西北協進會上發表演說,再次論及五族共和:今者五族一家,立于平等地位,種族不平等之問題解決,政治不平等問題亦同時解決,永無更起紛爭之事。所望者以后五大民族同心協力,共策國家之進行,使中國進于世界第一文明大國,則我五大民族公同負荷之大責任也[9]439,主張各族平等。然而無論南京政府還是北洋政府,都把“平等參與權”作為一種宣傳手段,“五族共和”理念沒有真正落實。

護法運動失敗后,孫中山再度潛心于理論研究。他總結了民族主義的實踐經驗,又研究了歐美國家民族形成的特點,從而提出了民族融合的思想。他說:……即漢族當犧牲其血統、歷史與夫自尊自大的心理,而與滿、蒙、回、藏之人民相見以誠,合為一爐而冶之,以成一中華民族之新主義,如美利堅之合黑白數十種之人民,而冶成一世界之冠之美利堅民族主義,斯為積極之目的也。[10]187表達了孫中山希望加強民族團結,將生活在一地域內各族融成為一個中華民族的思想。

孫中山晚年已逐步認識到要達到民族團結之目的,漢族應該放棄民族血統、優越歷史與自尊自大的心理,與其他兄弟民族推誠相見,促成“合為一爐而冶之”,主張民族融合。此時提出民族融合問題,違背了民族發展的客觀規律,但對資產階級革命者來說,能認識到這點實屬不易。

三、梁啟超、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深刻內涵

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的時代內容是梁啟超、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共同之處,由于出身背景、家庭教養、社會閱歷各異,特別是政治立場上的巨大差異,造就了二者的民族主義思想各有其深刻內涵。

1.梁啟超民族主義思想的深刻內涵。梁啟超在1901年發表《國家思想變遷異同論》一文,首次使用民族主義并對民族主義發展狀況作了闡述,“民族主義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這主義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其在于本國也,人之獨立;其在于世界也,國之獨立。”[11]201902年梁啟超首次對民族主義做了概念詮釋:“民族主義者何?各地同種族、同言語、同宗教、同習俗之人,相視如同胞,務獨立自治,組織完備之政府,以謀公益而御他族是也。”[2]在這里梁啟超對民族主義的認識突破了傳統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束縛,用“同種族、同言語、同宗教、同習俗”標準限定了民族的范圍,在這個范圍內的人都是“同胞”,從而應該求得“自治”,并且組織政府以謀求“公益”、抵御“他族”。由于梁啟超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又主張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道德信條,“凡一國之立于天地,必有其所以立之特質”。[12]59觀梁啟超對民族主義的認識與體驗,其基本內核有二:一則民族國家意識的覺醒,以建立民族國家,即“同族則相吸集,異族則相反撥,茍為他族所鉗制壓抑者,雖粉身碎骨,以圖恢復,亦所不辭”。[13]21二則國民意識的覺醒,他稱之為“國家主義”。認為國家思想包括四義:對于一身而知有國家;對于朝廷而知有國家;對于外族而知有國家;對于世界而知有國家。

上述所及,梁啟超的民族主義思想已觸及到中國近代兩大基本問題,即喚醒民眾國家意識、建立民族國家問題和保護民族傳統文化、利用民族成果的問題。其民族主義兼有強調民權論的政治民族主義和包含儒學傳統的文化民族主義的二重性。

2.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深刻內涵。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思想涉及到以下主要方面:1)“排滿”與反帝交融。“排滿”可以說是孫中山民族運動的宗旨。啟蒙教育讓孫中山對異族充滿仇恨,而清廷腐敗更使他感到悲哀,在對社會現狀深入考察和認真研究后,已意識到推翻滿清的必要性,指出:“今有滿清政府為鷹犬,則彼此外國者欲取我土地,有予取予攜之便矣。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滿洲政府,別無挽救之法也。”[14]36但隨著認識的加深,晚年他已經認清了帝國主義的真實面目,并將“排外”提到中國民族生死興亡的高度,并給予了“排滿”以反對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新內涵。2)注重民族平等。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滿清帝制,卻沒有實現民族獨立和民族平等。孫中山深思中國民族問題后,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思想,以更好地解決民族問題。“今日五族其和,天下一家”,“人人平等,五族平等”,“族無分乎漢、滿、蒙、回、藏,皆得享共和之權利,亦當盡共和之義務”。[14]431而且將建立民族平等、自由、聯合的統一的中華民國,作為他解決民族問題的一項重大原則,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承認中國以內各民族之自決權,于反對帝國主義及軍閥之革命獲得勝利后,當組織自由統一的(各民族自由聯合的)中華民國。”[14]470這足見孫中山在處理民族關系問題上的偉大政治胸懷和崇高思想境界。3)渴求民族團結。帝國主義列強為達到蠶食中國之目的,曾在中國邊疆地區實行民族分化政策,對少數民族上層集團實行收買、威逼與利誘等各種罪惡手段進行分化,誘使少數民族地區從中國分裂出去。孫中山對此較早就有著清醒的認識,并認為針對少數民族的騷亂或叛亂活動,要進行正確地分析,只有在弄清是非原委的前提下,加強“宣慰”,以達到消除民族對立情緒,增強民族之間團結的目的。“對于蒙藏獨立,余實主張用激烈之武力解決蒙、藏問題,藉儆反側,蒹以杜外人狡啟。俟一大致解決,再派善于辭令深悉蒙、藏語言者,前往宣慰,較單純用剿者,似易收效。”[15]189在孫中山看來,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對此必須保持高度警惕,絕不能掉輕心。

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是以西方社會的民族運動為借鑒和參考,結合中國民主革命實際,提出中國在帝國主義列強的共同宰制下的半殖民地社會向民族獨立解放的現代民族國家轉型時期的重要民族理論。

梁啟超、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思想在內涵上差異較大,但民族主義的訴求在實質上卻有殊途同歸之效:渴求建立民族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真正獨立、統一。他們是在對中國民族現狀認真分析、反復斟酌后,意識到對多民族中國而言,通過民族志士努力所建立的國家并非西方某些民族主義理論家所宣揚的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包括生活在這片地域范圍內的所有民族共同擁有的“中華民族”國家。

四、對梁啟超、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粗淺評價

通過對梁啟超與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思想的比較,可以得出初步結論:梁啟超主要強調在民族危亡之時如何應對外部帝國主義的挑戰,實現中華民族之獨立,而孫中山站在階級統治的立場上,倡導反對滿族統治,建立民主共和政府;梁啟超注重民族內涵的詮釋,而孫中山更關注民族關系的處理。

1.從民族運動直指對象角度分析,梁啟超的觀點更具合理性。首先,國難當頭,中國最緊迫之問題,不是種族問題,而是整個國家的存亡問題。由于列強入侵,中國的領土與主權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亡國滅種的時代危機感涌上每個人的心頭。如何舉上下之力參與競爭,迎接帝國主義瓜分中國圖謀的挑戰,是擺在所有中國人面前的一個緊迫而重大的課題。對此,梁啟超對帝國主義侵略及本性認識相當深刻,“昔日之政府,以一君主為主體,故其帝國者獨夫帝國也;今之政府,以全國民為主體,故其帝國者,民族帝國也。”[11]22而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雖在一定程度上也認識到列強侵略擴張給中華民族造成的災難,但仍心存幻想,天真地認為只要革命不觸及列強在華的權益,就可取得它們對中國革命的理解和支持,南京臨時政府發布的對外文告稱:“承認滿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締結的條約、賠款及帝國主義已取得的種種特權。”“民國與世界各國政府人民之交際,此后必益求輯睦,深望各國既表同意于先,更篤友誼于后,提攜親愛,視前有加”,[16]22-23流露出孫中山希望得到帝國主義支持與同情的愿望。帝國主義列強對百年中國的侵略與掠奪,在中國政局變化時采取的立場和舉措,基本上驗證了梁啟超的卓識先見。

其次,從對社會矛盾的認識來看,梁啟超對清王朝政權性質及滿漢民族矛盾問題的認識也有其合理性。秦漢以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雖然作為人口最多、文明程度較高的漢族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有著最突出的貢獻,但包括滿、蒙、回、苗等民族在內的其他各少數民族同樣功不可沒。少數民族中原政權的建立,是封建社會帝王朝代的正常更替,并非外族的入侵和中國的滅亡。王朝的興替,與由哪個民族統治之間不存在必然聯系。亡國滅種之際,應處理好作為統治者的滿族與漢族間的矛盾,協力一致對外,對這一點,梁啟超強調:“變法必自平滿漢之界始”,“非合種不能與他種敵”。[6]52-54就這一問題,孫中山則存在著明顯的大漢族主義傾向。梁啟超關于滿族也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中國迫切需要改變的是政治體制而不是統治者的民族身份觀點,是符合中國歷史發展實際情況的。

2.就民族問題而言,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思想卻更有其理論現實意義。孫中山的民族主義理論多處提及民族平等、民族自治及民族開放等觀點對我國處理民族問題仍有借鑒意義。1)孫中山提倡民族平等原則成為國家處理民族問題基本準則。孫中山認為中國民主革命之要是喚醒全民族之革命意識,而首要的就是平等對待各個民族。隨著對民族問題認識的深化,孫中山將革命宗旨確定為建立一個各民族自由平等的民主共和國家。民族平等思想作為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之一被沿襲下來。2)孫中山民族開放思想對當前我國處理與世界民族間關系仍具啟發意義。孫中山晚年拋棄了閉關自守的傳統民族觀念,克服了狹隘的民族意識,并對盲目排外主義進行了有力批判。他認為中華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各民族必須拋開前嫌,面對現實、樹立對外開放的理念,加強與世界其他民族的交往與交流。中國是世界上擁有鄰國最多的國家之一,既是和諧世界的積極倡導者,也是實踐者,處理好與相鄰各族的關系,更好地融入世界,是中國為和諧世界的構建所做出的應有貢獻。

綜上所述,在近代民族主義思潮演進發展的進程中,分別以梁啟超、孫中山為代表的兩種典型民族主義思想各具特色、自有千秋。前者把具有民族意識與近代國家相聯系,實現了從“天下王朝”向民族國家的轉變,激發了人們的民族國家意識,推動著中國的民族民主運動。后者則不僅將“排滿”與建立民主共和國的目標聯系在一起,同時把民族革命與政治革命結合起來,大大提高了民眾近代民族意識覺醒的程度,這為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運動規制了基本的發展方向。

[1] 李華興,吳嘉勛.梁啟超選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2] 梁啟超.論學術勢力之左右世界[M]//梁啟超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3] 孫中山全集:第2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2.

[4] 梁啟超.變法通議·論變法必自平滿漢之界始[M]//飲冰室合集·文集(一).北京:中華中局,2005.

[5] 列文森.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M].鄭大華,任著,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6] 梁啟超.梁啟超全集:l-10冊[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7]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孫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5.

[8] 張磊.孫中山論[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

[9]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孫中山全集:第2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0]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孫中山全集:第5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1]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六)[M].北京:中華書局,2005.

[12] 梁啟超.論近世國民競爭之大勢及中國前途[M]//飲冰室合集·文集(四).北京:中華書局,1985.

[13]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4]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孫中山全集:第2卷[M].北京:中華書局,2006.

[15] 陳旭麓,郝盛潮.與袁世凱第十二次的談話[M]//孫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16] 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辛亥革命資料:第8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1.

猜你喜歡
思想
轉化思想的應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遞推思想及其應用
中等數學(2018年3期)2018-08-01 06:42:02
學思想 悟思想 用思想
中國鹽業(2018年21期)2018-03-05 08:06:10
把握轉化三要素 有效滲透轉化思想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啪啪|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91九色视频网|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99免费视频观看| 欧美午夜久久| 国产不卡在线看| 欧美在线三级| 亚洲乱强伦|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69综合网| 久久综合婷婷|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A级V片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Ⅴ在线观看|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99热这里只有成人精品国产|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费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在线五月婷婷|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国产91色在线|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亚洲成人播放| 免费在线成人网|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国语少妇高潮|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亚洲a级在线观看|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一级片一区|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午夜啪啪网|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69免费在线视频| av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流白浆视频| 亚洲男女天堂| 毛片视频网址|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欧美一区国产| 毛片最新网址| 国产亚洲精|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男人的天堂| 激情午夜婷婷| 亚洲第一色网站|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