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云,許 峰,賀聰聰
(中國地質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武漢430074)
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課外自主閱讀調查與分析
唐曉云,許 峰,賀聰聰
(中國地質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武漢430074)
語言學家的研究表明,大量閱讀有助于提高第二語言能力。筆者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非英語專業學生為對象,調查分析了非英語專業學生課外自主閱讀時間、閱讀態度、自主性及動機、元認知策略的運用以及閱讀中存在的障礙?;谡{查結果,提出應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課外自主閱讀的意識,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和監督,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英語課外自主閱讀;非英語專業
當代英語學習理論強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關于自主學習的理論(Holec[1]3;Little[2]4;Benson[3]29)都強調學習者的學習自主性,包括自主地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內容和方法、對學習進行評估等。
學習策略是影響自主學習的重要因素。對它的正確選擇和恰當運用直接關系到學習者學習某一知識的全部過程和最終結果。由于受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重知識傳授輕策略培訓的影響,絕大部分學生對具體的學習策略了解甚少,在學習過程中只是遵循多年來養成的學習習慣。根據O'Malley&Chamot的理論[4]8,學習策略可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社會/情感策略。其中,元認知策略理論已經成為語言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中的新熱點。
教育部2007年頒布的新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新的教學模式應包含學習策略的教學內容。
從語言學習的規律來看,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語言輸入,尤其是大量閱讀的基礎之上的。然而大量的閱讀需要充足的時間,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課外自主閱讀對外語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高吉利[5]對國內自主學習研究現狀的分析綜述,近幾年國內主要外語刊物上發表的自主學習研究文章中鮮有課堂外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方面的研究。關于大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研究(王凌、何寧[6],李瑞芳等[7],丁艷雯、曾文華[8],姚國敏[9],潘妮等[10],豐玉芳[11])雖已涉及到閱讀時間、目的及方法等,但以下這些問題則尚少論述:
1)學生課外自主閱讀的態度、自主性如何?
2)學生是否使用計劃、監控、評估等策略來有效地進行學習和自我管理?
3)課外自主閱讀存在哪些障礙?
筆者針對這三個問題進行了調查和分析。
1.調查對象。本次調查的對象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二年級非英語專業215名學生,其中男生162名,女生53名,平均年齡18.98歲,四級通過率為56.28%。之所以選擇二年級學生是因為他們經過了近兩年的大學英語學習,具有大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
2.調查方法。為了能全面真實地反映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課外自主閱讀情況,筆者采用了定量和定性兩種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問卷調查。問卷包含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專業、四級考試成績及每周課外閱讀時間等。調查對象是從不同的院系隨機抽取,且非筆者任課的班級,從而保證了答題的客觀性。第二部分由60道單項選擇題組成,內容涵蓋三大方面:A)課外自主閱讀的態度、自主性及動機;B)課外自主閱讀中元認知策略的使用情況;C)課外自主閱讀的障礙。問卷選擇項均采用里克特五分量表的形式分級,根據不同問題,問卷選項有從“1.非常符合我的情況”(或“1.我總是這樣做到”)到“5.完全不符合我的情況”(或“5.我幾乎從未這樣做過”)。為避免語言造成的誤解,問卷用中文寫成。筆者于2009年4月向調查對象發放了215份問卷,收回215份,全部為有效問卷。
2)定性研究——訪談。根據問卷調查反映的情況,筆者任意選取了8名愿意合作的調查對象,用中文對其進行了個人訪談。為了降低被訪對象的焦慮,求得更為真實的數據,訪談采用筆記的方式,沒有錄音。訪談主要圍繞與問卷有關的三個方面進行。
3.數據分析。在進行數據分析之前,對所有問卷選項進行量化,即選項1、2、3、4、5都統一變換到〔1,5〕區間內分別賦值,設選項1=1,選項2=2,選項3=3,選項4=4,選項5=5,然后利用WINDOWS下工作的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SPSS13.0對問卷調查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定量分析。訪談的結果經過分類歸納后進行定性分析。
學生的英語課外自主閱讀時間調查結果見表1。表1顯示:
1)課外自主閱讀時間較少。每周花在課外自主閱讀上的時間不足4小時的有154人,占總人數的71.6%。任何有外語學習經驗的人都知道,要掌握一門外語,每天花這點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那么,他們為何不愿在英語上多花些時間呢?面談中,6位學生坦言每周花在課外閱讀的時間為1小時左右,其中一位甚至不到半小時,主要是因為對英語學習興趣不大,缺乏動力。
2)個體差異較大。有8人幾乎從不進行課外自主閱讀,而有4人則每周自主閱讀的時間長達20小時。

表1 每周平均課外自主閱讀時間頻數分布表
A部分共27道題,分別考察調查對象課外自主閱讀的態度、自主性和動機,調查結果如下。
1)課外自主閱讀態度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學生課外自主閱讀態度的調查統計結果見表2(表中每個學生每個問題取值范圍為[1,5],后面各表相同)。
表2顯示:a7平均數最高(3.44),說明大部分調查對象基本上不清楚教學大綱對閱讀技能的要求。a1、a2的平均數都低于2,a4的平均數最低(1.78),表明大部分調查對象都能意識到提高閱讀能力主要還是依靠自己。
由此可見,調查對象自主閱讀的態度是積極的,比如他們明白課外自主閱讀的重要性,也意識到個人在自主閱讀中的重要作用。盡管如此,他們還是很難將課外自主閱讀付諸于行動,原因很多,當然也包括a8中提到的諸如焦慮等一些情感因素。因此培養學生課外自主閱讀能力依然任重而道遠。
2)課外自主閱讀自主性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學生課外自主閱讀自主性的調查統計結果見表3。

表2 課外自主閱讀態度的描述統計

表3 課外自主閱讀自主性的描述統計
表3顯示:a10的平均數最低(2.76),表明大部分同學都能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但是,不能不讓人擔憂的是,這部分11個題項的平均數均在2.5之上,其中有6項高于3,說明調查對象課外閱讀缺乏自主性。另外,a16和a17的平均數高于3.5,表明在課外自主閱讀中,調查對象很少主動與他人交流,缺乏合作學習的精神,也很少進行諸如寫閱讀日記或讀書心得這樣的語言輸出,盡管這兩種方法對提高閱讀能力都非常有效。
3)課外自主閱讀動機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學生英語課外自主閱讀動機的調查統計結果見表4。

表4 課外自主閱讀動機的描述統計
表4顯示:a20、a25和a26的平均數均低于2.5,表明大部分調查對象的自主閱讀主要是為了“提高英語及閱讀水平”、“畢業后有更多機會獲得好工作”以及“通過國家四、六級考試”,這三項也是他們進行自主閱讀的最主要的動機。很少有同學進行課外閱讀是為了“專業需要”、“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或“獲得更好學位或出國”等。
在閱讀中,元認知作用于閱讀的影響主要體現為三種方式:自我評價、自我計劃、自我調控。自我評價就是對閱讀材料的特點及個人的閱讀能力做出分析;自我計劃就是根據自己已有的認知知識,制訂出適合自己的閱讀學習計劃;自我調控就是在閱讀過程中對自己的思維活動進行監控和調整以達到預定的目標。有效的學習過程同時也是一個運用元認知策略對學習過程本身進行積極安排、監控、調節的過程。
這一部分的25個題項分為計劃、監控、評價三個方面,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制定目標和計劃的能力。學生制定目標和計劃能力的調查統計結果見表5。

表5 制定目標和計劃能力的描述統計
表5顯示:4個題項的平均數都超過3,其中b1的平均數最高(3.70),其次是b3(3.38),反映了調查對象很少使用制定目標和計劃的策略。
制定目標對課外自主閱讀至關重要。過去通常都是老師為學生定好目標,但問題是老師定好的目標并不能完全和學生的興趣、需要保持一致。因此,為了更好地進行自我閱讀管理,學生應該學會自己制定閱讀目標和計劃,從而提高自主閱讀的效果和效率。不過,從調查結果來看,在課外自主閱讀過程中,調查對象基本上沒有明確的閱讀目的,更不用說制定目標和計劃了。
2)自我監控能力。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調查統計結果見表6。
表6顯示,有10個題項的平均數低于3,b7、b8、b9和b10的平均數低于2.5,這些監控策略在平時課堂閱讀中也經常用到,習慣使然,所以學生能夠自覺運用。b5、b11和b17平均數都高于3,這些都是需要非常強的自我意志力和自覺性的監控策略,調查對象則很少使用。

表6 自我監控能力的描述統計
3)自我評估能力。學生的自我評估能力調查統計結果見表7。
表7顯示,5個題項的平均數高于3,其他3項也只略微低于3,這說明學生嚴重缺乏自我評估的自覺性。訪談的結果與此一致,接受采訪的8名同學皆坦言自己從不進行自我評估。因此,對于教師來說,應在這一方面對學生予以更多的指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與不足。
學生的課外自主閱讀障礙調查統計結果見表8。
表8顯示:c7和c8的平均數均高于3。由此可見,盡管每人的英語水平不同,用于閱讀的時間也不一樣,但大多數同學還是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這也與A部分的統計結果一致;另外,文化背景知識對調查對象來說也不成問題。

表7 自我評估能力的描述統計

表8 課外自主閱讀障礙描述統計
其他項的平均數都低于3,這和B部分的調查結果一致,再一次表明了缺乏課外閱讀的主動性和未能恰當運用元認知策略是課外自主閱讀的最大障礙。
8名同學就問卷調查的內容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筆者對訪談進行了文字記錄,并進行了整理和分析。從訪談的定性分析結果來看,和問卷調查的結果一致:
1)8名受訪者都宣稱進行課外自主閱讀主要是靠自己,但難以付諸行動。
2)幾乎所有受訪者坦言自己從未或根本不會制定課外自主閱讀的適當計劃,選擇閱讀材料主要是根據自己的興趣。
3)大部分受訪者因種種原因對英語失去了興趣,比如英語太難了或已通過英語四級等等,因此失去課外自主閱讀的動力。
4)大部分受訪者缺乏英語課外自主閱讀的自主性,無一人具有有效的自我評估能力。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課外自主閱讀情況有了大致了解:
1)課外自主閱讀的時間和閱讀量嚴重不足。
2)多數學生認同課外自主閱讀,但缺乏課外自主閱讀的行為。
3)在自主閱讀過程中,自控能力差,缺乏合作意識;缺乏計劃,更談不上自我評估。
4)影響課外自主閱讀的因素很多,其中無目標和計劃、缺乏自我監控和評估則是最大障礙。
總的來說,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課外自主閱讀能力尚處于較低水平,缺乏內在動力,需要更多的引導。以上調查給我們的啟示是:
1)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課外自主閱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Lee[12]相信,學習外語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依靠學習者在課堂外主動尋找機會練習外語。英語水平的提高依賴于廣泛、大量的閱讀及有效的語言輸入和輸出,教師應幫助學生不斷強化這一意識,積極引導,使課外閱讀成為學生自覺而長效的學習行為。
2)加強閱讀策略的指導。教師要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閱讀方法和策略的訓練,重點指導他們制定目標和計劃,并鼓勵其進行自我監控和評估,從而逐漸培養其課外自主閱讀的能力。
3)除了閱讀策略的指導之外,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課外自主閱讀進行監控和評估。教師可以年級為單位,定期舉辦閱讀沙龍、讀書報告會和心得交流會等,讓學生的課外閱讀和討論交流相互交叉進行,從而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收獲。
總之,在課外自主閱讀中,應將教師對學生的引導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的課外自主閱讀有效地進行,在提高閱讀水平的同時,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1] Holec H.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2] Little D.Learner Autonomy:Definitions,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k,1991.
[3] Benson 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Longman,2001.
[4] O'Malley J M&A U 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 高吉利.國內外語自主學習研究狀況分析綜述[J].外語教學,2005(1).
[6] 王凌,何寧.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課外閱讀情況調查與研究[J].外語界,2001(4).
[7] 李瑞芳,張英,程慕勝.清華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課外閱讀情況調查研究[J].外語界,2004(2).
[8] 丁艷雯,曾文華.英語專業學生課外閱讀問卷調查與思考[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5).
[9] 姚國敏.我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課外閱讀情況調查[J].昭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1).
[10] 潘妮,黃國芳,張霞.大學生英語課外閱讀情況的調查與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10).
[11] 豐玉芳.英語專業學生課外閱讀現狀調查與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8(12).
[12] Lee I.Supporting greater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J].EL T Journal,1998(4).
Abstract:Reading is widely perceived as being the most important way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his paper report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autonomous out-of-class English reading activities of the non-English majors in a Chinese university.The subjects were second year non-English majors from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in Wuhan,and the instruments adopted included a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In the study,particular attention was given to:the time students spent in out-of-class English reading,their attitude,autonomy and motivation in reading,the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they usually adopted,and the obstacles they met while reading.Finally the paper provides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on guidance and help for students in their autonomous out-of-class reading.
Key Words:learner autonomy;autonomous out-of-class reading;non-English majors
An Investigation of Non-English Majors’Autonomous Out-Of-Class Reading
Tang Xiaoyun,Xu Feng,He Congcong
(School of Foreign L anguag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Hubei430074,China)
H319
A
1671-2544(2010)05-0104-06
2010-08-18
全國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項目(JJWYYB2009082)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優秀青年教師特色學科團隊項目(CU G090118)
唐曉云(1973— ),女,安徽合肥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許 峰(1975— ),男,湖北京山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張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