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劉敞《左傳》學對杜預的批評

2010-08-15 00:54:39孫旭紅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2010年1期
關鍵詞:孔子

孫旭紅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上海200241)

劉敞《左傳》學對杜預的批評

孫旭紅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上海200241)

杜預《春秋經傳集解》于《左傳》學多有發明,但其問世后所面臨的批評也從未停止。宋儒劉敞治經專尚探究義理,因此針對杜預主“《春秋》為魯史”、“經承舊史”等說而湮沒《春秋》大義深為不滿,并責備杜預不通經義、臆斷解經,這些批評在《左傳》學史上是比較少見的。

杜預;劉敞;左傳;批評

晉杜預的《春秋經傳集解》(習稱杜《注》,下引此稱不再注明),自南北朝時便有許多追隨者,唐孔穎達等修《春秋正義》專依杜《注》加以疏解,從此,杜預在《左傳》學上漸漸居于獨尊,諸家注疏均難以并駕,漢、魏舊注甚至一一散佚?!端膸烊珪偰俊吩?“杜預注《左氏》,號為精密,雖隋劉玄已有所規,元趙汸、明邵寶、傳遜、陸粲,國朝顧炎武、惠棟又遞有所補正,而宏綱巨目,終越諸家?!盵1]368以今日所見,《四庫全書總目》所贊杜注“終越諸家”除了表現在《集解》創立了新的解經體系外,應當還包括其所發明之“經承舊史,史承赴告”、五十凡例等解經觀點。但是,隨著《春秋》學由漢晉轉入晚唐、兩宋時期,經學研究也由原先的專尚經傳注疏一變為探究義理的風習,杜《注》視《春秋》為魯史、強《經》就《傳》的解經特征受到《左傳》學者的猛烈批評。北宋劉敞便是最早集中對杜注批評的學者之一。在《春秋權衡》涉及《左傳》的七卷內容中,劉敞提出的駁正共計二百九十七則,而針對杜注,其糾謬則達二百八十則。

一、駁杜預《春秋》為魯史說

孟子關于《春秋》的性質曾有過論述,其云:“(《春秋》)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鬃釉?其義則丘竊取之矣”[2]192。這實際上是將《春秋》分為事、文、義三層。孟子對《春秋》性質的這一論斷為后世《春秋》家尤其是今文學家所秉承,成為論斷《春秋》性質的主流話語。西漢董仲舒、司馬遷都沿著孟子這一思路,并進一步引述,斷言《春秋》為道義之書。依據這些論述,《春秋》就絕非一種單純的記事之書,亦即史;而是承載三王之道,確定禮制根基的大憲大典。這實際上認為《春秋》亦經亦史,是一部統合經史的大典。

然而,這一觀點并沒有為歷史上的《春秋》學家所普遍認同,傳承《左傳》的學者雖然并不一律否定《春秋》作為經書的特性,但大多傾向于將《春秋》所含之義理落腳于其所記載的歷史事件之中,這就隱含著將《春秋》史書化的趨向。雖然鄭玄已有《春秋》即魯史的說法,但在《春秋》學史中確立其以史說經的關鍵人物是杜預。杜預認為《春秋》是魯國的史書,出于魯國史官所記。當時大事記之于策,小事載于簡牘,各國皆然?!洞呵铩纷鳛轸斒?與晉之《乘》、楚之《梼杌》一樣,都是史官據各國赴告而書。至于孔子與《春秋》的關系,杜預認為孔子只是修正《春秋》中那些史官載述有違典禮之處,其余則一律遵用舊史。他說:“周德既衰,官失其守,上之人不能使《春秋》昭明,赴告策書,諸所記注,多違舊章。仲尼因魯史策書成文,考其真偽,而志其典禮。上以遵周公之遺制,下以明將來之法。其教之所存,文之所害,則刊而正之,以示勸誡。其余則一律遵用舊史?!盵3]11杜預之說實欲將《春秋》由經書降為史書,由孔子轉到周公。與此相關,公羊、轂梁兩家苦心建立起來的《春秋》微言大義系統也全部坍塌。由于其視《春秋》為魯史,故而極力申《左》,而專作《春秋經傳集解》張揚《左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重《春秋》為史,而棄《春秋》為經學,而《春秋》文字簡略,自然無法與敘事相對翔實的《左傳》比肩,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在經傳矛盾時,他寧從傳而不從經了。

但是,對于信經而幾可廢傳的劉敞而言,杜預的觀點正好與其南轅北轍。其在《春秋權衡》中以大量篇幅痛斥杜預“《春秋》為魯史”說。劉氏認為經雖然出于史,但又高于史。他用石與玉、沙與金形象地比喻經、史之別。其云:“故《春秋》一也,魯人記之則為史,仲尼修之則為經,經出于史,而史非經也,史可以為經,而經非史也。譬如攻石取玉,玉之產于石,必也,而石不可謂之玉……謂《春秋》之文皆舊史,所記無用仲尼者,是謂金玉不待揀擇追琢,而得非其類矣?!盵4]204《春秋》為魯國史官的記載時其性質為史策,而經過孔子編修筆削之后則成為經,史策雖然是經書的淵源,但是經書與史策的性質已經有所不同,這就如同“攻石取玉”、“披沙取金”。

難能可貴的是,劉敞還憑借他對《春秋》及其三傳的精深研究,從而以扎實的證據證明孔子確實對史策《春秋》進行過筆削。其舉證云:“寧殖將死,謂其子曰:吾得罪于君,名藏在諸侯之策,曰:‘孫林父、寧殖出其君’。夫寧殖所謂諸侯之策,則諸侯之史也。諸侯則齊、魯是矣,史則《春秋》是矣。今驗《春秋》,絕不言孫、寧出君,而云衛侯出奔者,仲尼改之也?!盵4]203此處采用《左傳》所記,證明孔子確實對魯史《春秋》進行過加工修改。他還通過比較《春秋》襄公三十年鄭人殺良霄、襄公二十三年晉人殺欒盈的書法,與哀公十六年仲尼逝后《春秋》記陳人殺宗豎的書法不同,證明經文《春秋》與史策《春秋》的筆法確有差異。

其又云:“且《春秋》書良霄入于鄭,鄭人殺良霄;欒盈入于晉,晉人殺欒盈。其文同也,至哀十四年,非仲尼所修矣,其記陳宗豎,乃曰:‘陳宗豎入于陳,陳人殺之’。明史之所記與仲尼之所修異矣。又仲尼所修無記內邑叛者,哀十五年獨記成叛,此亦史文不與仲尼相似,仲尼不專用史文,驗也。”[4]265按孔子逝于哀公十六年,《春秋》終于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因此劉敞以為哀公十四年獲麟之后,所記之事非出于仲尼之手,應視為史文《春秋》。據此他比較二者的區別,以為史文《春秋》記陳宗豎入陳,于其名前冠以國名,這與經文《春秋》的書法不同。而這一細微差別正是公、轂二家所說的微言大義之所在,也是《春秋》經遺留的解釋空間。另外,劉敞還認為仲尼的經文《春秋》不記內邑叛,也與史文《春秋》不同,這也是仲尼褒貶之義所在。

劉敞由此進一步認為《春秋》并非簡單地記載二百四十二年之間的歷史,而是假魯史之行事以寄托仲尼之王道。因此,《春秋》大于魯史,具有超越當時(春秋時期)、當地(魯國)的超越意義(王道)。這其實也是《春秋》公羊家的傳統觀點,不過劉敞闡述的角度有所不同?!洞呵餀嗪狻肪砥咧^:“《春秋》假魯史以達王義,非專為魯記其憂樂之情而已也。”又《春秋意林》卷上說:“《春秋》之記,略常事,簡小事,謹大事,所以經后世,非史官之任也?!眲⒊ㄟ@一思想在后世《春秋》家中也有呼應,如南宋鄭樵所撰《六經奧論》對之作了更為精練的概括,其文云:“《春秋》一經造端乎魯,及其至也為周;造端乎一國,及其至也為天下;造端乎一時,及其至也為萬世”[5]5。這就將《春秋》思想的超越性點明了。

二、對杜預“經承舊史、史承赴告”、“經闕文”的批判

在《春秋權衡》“《左傳》部分”的末尾,劉敞總結了《左傳》以及杜注解《春秋》經的三大弊端:“大率左氏解經之蔽有三:從赴告,一也;用舊史,二也;經闕文,三也。所以使白黑混淆,不可考校。”[4]253實際上,《左傳》重于敘事,在其敘述過程中很少涉及以上所論之弊病,而前述杜預曾有“經承舊史、史承赴告”的主張,這恰恰是其在訓解《左傳》時的指導思想,因此劉氏所言解經之蔽多側重于抨擊杜預之《集解》。

1.用舊史??鬃右螋斒范鳌洞呵铩?寓善惡褒貶于其中,垂法則于后世,是學者研究《春秋》學的共同認知。但杜預則強調《春秋》乃魯國舊史之文,而魯國舊史不同于一般的史記,因為它保存了大量的周公遺制。由于時代推移,魯國舊史逐步失去原有的禮制規范,于是有孔子“修《春秋》”之舉:“因魯史策書成文,考其真偽,而志其典禮”[3]11,這就是“經承舊史”。若依杜注之說,則會忽略其中可能蘊藏的圣人筆削大義。劉敞于是反駁道:“《春秋》雖據舊史而作,然其義非舊史之文也……如謂《春秋》用舊史而已,則何貴于圣人之筆削也。”[4]253

例如:魯閔公二年,魯公子慶父(共仲)唆使大夫卜行殺魯閔公,魯閔公薨于“武闈”,《春秋》以“公薨”為書。杜預認為,魯閔公實際上是遭到臣下殺逆的,孔子照理應該據實書寫,然而《春秋》只記“公薨”,不但不表明其中內情,同時又不書魯閔公薨地,而《春秋》之所以作如此記載,是因為“史策諱之”,[3]101孔子因襲的舊史有所隱晦?!洞呵餀嗪狻窐O力反對杜預將《春秋》只記“公薨”的隱晦書法歸之于舊史,并作了長篇闡述:

杜意以謂史當諱國惡矣,諸稱公薨者,皆時史之文,仲尼因之也,非也。古者史不諱國惡,惡有不記者,其罪死,以直為職者也……齊晉皆大國,史官皆良士,見稱于圣賢以不諱國惡,為是知魯之史亦不諱國惡也。魯之史不諱國惡,則所諱由仲尼新意,非史策舊文也。諱之,史策舊文,仲尼因之,非也。[4]203

如果依照杜預的觀點,史官在記錄史事之際應當對于“國惡”有所隱諱。然而,古代的史官是“不諱國惡”的,因為直言無隱、不假巧飾是史官的職責,倘若對于國之惡事有所隱諱而不予記錄,則罪當致死;還有,齊國、晉國在春秋時代為大國,而其史官都是“良史”,都因為“不諱國惡”必定會直書魯閔公遭遇殺逆的事跡。那么由此可知《春秋》經文只記“公薨”的隱諱書法,乃孔子之意,并非“史策舊文”。所以,杜預認為舊史隱諱避書魯閔公遭弒,而孔子沿襲書于《春秋》經文之中,這樣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2.從赴告??鬃右螋斒范鳌洞呵铩?所采錄的史料必定涵蓋了他國赴告的文辭或事跡,這應該毋庸置疑。但是,若將經文中之所以如是記載的原因解釋為因襲他國的赴告文辭與事跡,則會造成對《春秋》義理的誤解。針對杜預所謂的“史承赴告”說,《春秋權衡》反駁道:“史雖待赴告而錄,然其文非赴告之辭也?!洞呵铩冯m據史而作,然其義非舊史之文也。簡牘雖有缺失,其史非圣人所遺也。”[4]253

劉敞相信魯史以及《春秋》經文所載錄的,必定經過史官與孔子的編修與筆削,與原始赴告的言辭必定不相同;另一方面,倘使史策以及《春秋》完全錄赴告之辭,那么“亂臣賊子”的事跡也就無從書寫,因為“亂臣賊子”不可能將自己的卑劣事跡赴告于他國?;诖?《春秋權衡》對于《左傳》或杜預《集解》中以“從赴告”為說的環節多有批評。

例如:魯隱公三年,周平王崩殂,《春秋》以“三月庚戌”為記;《左傳》則認為周平王實際上是崩殂于“壬戌”,較赴告的“庚戌”晚了十二日,因為以“庚戌”赴告于諸侯,所以《春秋》書“庚戌”;而杜《注》則認為周王室之所以以“遠日”赴告,是為了使“諸侯速至”[3]12?!洞呵餀嗪狻凡⒉毁澩苏f,認為:“王實以壬戌崩,而赴以庚戌崩,則天下皆謂真以庚戌崩也。此史自當書庚戌,圣人雖欲遷正,亦不可得,豈故傳其偽者乎?且于《春秋》何以見平王非庚戌崩乎?”[4]178

倘若真如《左傳》所言,周平王“實以壬戌崩”,而卻以“庚戌崩”赴告,那么普天之下都以為周平王于“庚戌”之日崩殂;既然如此,那么史書就應當“書庚戌”,即使孔子有改正的想法也無計可施,并不是《春秋》的記載僅是依據赴告之辭。而且,從《春秋》經文中又無法得見“平王非庚戌崩”,周平王一定不是崩殂于“庚戌”。劉敞此處之所以提出批駁,是因為《左傳》與杜《注》認為《春秋》所記載的平王崩日“庚戌”是赴告的日期,而非實際的日期,既然孔子以赴告日期為記,不以實際日期為記,那么《春秋》經文中的確有“從赴告”的部分,就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了。

3.經闕文。經部諸書年代久遠,且歷經秦火,其中闕失在所難免,這已經是古來經學研究者的共識;倘若以孔子所據古史文字本來就有闕漏、經文只是單純地闕失遺漏為據,論斷經文之所以如此呈現是肇因于文字的闕失遺漏,而忽略其中可能蘊藏的圣人筆削大義,則會造成對《春秋》義理的錯解?!洞呵餀嗪狻吩?“簡牘雖有缺失,其史非圣人所遺也……如謂《經》之闕文皆圣人所遺者,茍《傳》有說而不與《經》同,盡可歸過于《經》,何賴于《傳》之解《經》哉?”[4]254

顯然,劉敞認為舊史中盡管存在字辭的闕失,但是對于歷史事件的記錄與批判,孔子絕對不會有所遺漏;所以,倘若認定《春秋》經文之中由表面上看來有所闕漏的部分僅只是文字流傳的闕漏,那么《傳》與《經》之間的詮釋關系就顯得毫無意義了。由此,《春秋權衡》針對杜預《集解》中以“經闕文”來訓釋《春秋》經文的說法一概加以否定。

例如:魯閔公二年,魯莊公夫人哀姜與公子慶父唆使大夫卜弒魯閔公于武闈,哀姜事先知情,所以在事發之后便逃至邾國;隨后,齊人向邾人索求哀姜,并在夷地加以刑殺,同時將其尸首帶回齊國。魯僖公歸國即位之后,向齊國請求歸還哀姜的尸首,而哀姜的尸首則在魯僖公元年十二月運歸魯國。對于此事,《春秋》以“夫人氏之葬至自齊”為書。針對經書所載,杜預認為本該記作“夫人姜氏之葬至自齊”,因為史策傳抄所誤失,所以脫漏了“姜”字。[3]102劉敞對此說堅決否定:“《春秋》之義,以一字為褒貶,茍所不通者則謂之闕文,《春秋》何文不闕也?夫人孫于齊,不稱姜氏,亦闕文邪?知不稱姜氏之為貶,而不知稱姜氏之為貶,此猶知二五而不知十者也?!盵4]204

劉敞認為孔子作《春秋》,一字之間有深意,倘使無法通解便以“闕文”為說,那么《春秋》之中處處皆為“闕文”。其次,《春秋》于魯莊公元年下記“夫人孫于齊”,是對于魯桓公夫人文姜逃竄至齊國一事的記載,針對《春秋》只書“夫人”而不以“夫人姜氏”為稱,《左傳》認為《春秋》是要展現“絕不為親”的觀點,乃貶責文姜的書法。既然如此,那么不書“姜”也應該存在著相同的用意:杜預知曉“夫人孫于齊”不稱姜氏為貶,而不能通曉“夫人氏之葬至自齊”不稱姜氏亦為貶,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劉敞通過詳細分辨赴告之辭、舊史之文等真相,從而明確其與春秋經文之間的關系??梢?劉敞對左氏及杜預的批駁,用意在于消除他們將《春秋》史書化的根本意向,從而重新確立《春秋》經書的地位,進而推闡出《春秋》經所載的大經大法。

三、對杜注“誤說文義”的批評

古人早已批評杜預“疏于訓詁,好逞臆說”,即指其“誤說文義”。如清儒陳壽祺曾尖銳地批評道:“杜預注《左氏傳》,排棄先儒,奮筆私創,其善者多出賈、服,而深沒本來;其謬者每出私心,而恒乖經意。覽其全篇,曾無援據經典,征信六藝?!盵6]679說杜預“曾無援據經典,征信六藝”未免苛刻,但杜預“誤說文義”的確是他說經的一大弊病。

例如,魯莊公十八年,《經》書:公追戎于濟西。對于此條經文,《轂梁傳》曰:“其不言戎之伐我,和也?追之,不使戎邇于我也。于濟西者,大之也。何大焉?為公之追之也?!盵7]2384《公羊》曰:“此未有伐中國者,其言追何?大其為中國追也。此未有伐中國者,則其言為中國追何?大其未至而預御之也。其言于濟西何?大之也?!盵7]2235可見,《公》、《轂》二傳訓解之意相近,都認為《春秋》不書戎來侵境,只書“公追戎”,乃為華夏驅夷狄之意?!蹲笫稀穭t認為經不書其戎狄來,有所避諱。劉敞反駁道:“凡事有害于義,有恥于國,諱之可也。戎狄無義以侵伐為常,魯安得恥之,而安得諱之?!倍抛⑴c三傳皆異,其云:戎來侵魯,魯人不知,去乃知之。劉敞詼諧地諷刺說:“戎來侵魯,必有兵眾魯,何由不知其來,不見其來乎?若戎能傅羽翼不踐地,忽然從空而下,魯可不知耳。若但旅進旅退,魯無緣不知也?!盵4]198戎狄侵伐中國,除非敵兵有翅膀從天而降,才會使人不覺。今有重兵抵境,軍隊進退行止,魯人不可能不知曉。因此,杜預之注解顯然沒有通達經文之義而妄自杜撰。

定公四年三月,《經》書:會于召陵。五月,公及諸侯盟于皋鼬。杜謂:“此共是一會,復稱公者,會盟異處故也?!倍蓬A意為召陵、皋鼬之會盟目的相同,且皋鼬之盟再書定公,是由于此盟與前會之地相異故爾。劉敞直接列舉襄公二十五年夷儀、重丘之會盟為例,此亦為兩次異地會盟,而《經》不“別出公及”,因此,杜注明顯不能通解全經。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則是杜預誤會文義,認為召陵、皋鼬之會盟為同一事,進而妄自解經。劉敞說:

推驗《傳》文召陵之會本為蔡謀楚也,范獻子聽荀寅之言遂辭蔡侯,則諸侯亦自此散矣,不得至五月乃盟也。且既辭蔡侯則亦無緣重盟。又《傳》敘召陵之事曰:反自召陵,鄭子太叔卒。趙簡子哭之。言反自召陵,則無皋鼬矣。其下乃云沈人不會于召陵,晉人使蔡伐沈,亦不言皋鼬及盟時事,明此非一會也。蓋《傳》不記皋鼬之盟耳,實說召陵之會,晉辭蔡人不為伐楚,故蔡人憤怒伐滅沈國并殺其君,晉見蔡侯怨,亦恐失蔡,故相與復為皋鼬之盟也。[4]250

召陵之會,《公》、《轂》均無解經之文,劉敞本《左傳》所言,認為召陵之會為定公與劉文公等諸侯以謀伐楚。并進而推斷,晉荀寅由于向蔡昭侯索討財物未果而游說范獻子,晉國于是拒絕蔡昭侯,諸侯會盟伐楚亦無疾而終,因此不得已而為五月皋鼬之盟。另外,《左傳》只記鄭子太叔尚未從召陵返回國內就去世了,晉趙簡子為他設位哭泣之事,不見“皋鼬及盟時事”,這就明顯說明兩會不可混而為一。

劉敞對杜預誤解文義方面的批評有很多,但是這些批評也未必皆可盡信。例如對于上述皋鼬之盟的解釋,《左傳》、《公羊》均無訓解,而《轂梁傳》記皋鼬之盟曰:“一事而再會,公志于后會也。后,志疑也”。原《轂梁》之意則認為兩會為“一事而再會”,而召陵之會,十有九國謀伐楚,眾力足以服楚,而諸侯不敢深入,淺侵郊竟,其因則為諸侯疑慮重重,自生事端,因此《春秋》要諷刺諸侯畏懼強楚,復盟而更謀楚之舉。而劉敞認為是晉拒蔡于伐楚之門外,蔡怨而滅沈,晉恐蔡怨而失去盟友,故相與會復為皋鼬之盟。此說與《轂梁》之說迥異,現已無法證實,但從劉敞對此條經文的訓解,足以看出其解經態度正如《四庫提要》評論所言:“蓋好以己意改經,變先儒淳實之風者,實自敞始”。

[1] 四庫全書研究所.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整理本[M].北京:中華書局,1997.

[2] 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7.

[3] 李學勤.十三經注疏·春秋左傳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4] 劉敞.春秋權衡[M]//紀昀.四庫全書:14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5] 鄭樵.六經奧論[M]//紀昀.四庫全書:18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6] 陳壽祺.答高雨農舍人書[M]//編修四庫全書編委會.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 阮元.十三經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Abstract:DuYu’sA nnotation of Classics and Elucidationg in S pring and A utumn A nnalshas much invention in the studies ofZuozhuan.But the criticism never stops after its being published.Liu Chang is specially good at the exploration of principles of righteousness in the studies of Confucian classics.So,he is not satisfied with DuYu’s theories like“Chun Qiuis the history of the State of Lu”,“classical studies from original history events”and so on,and DuYu’s ignorant of the meaning of the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but fond of giving explanations to it,which is also to blame by Liu Chang,these criticisms are rare in the history of the study ofZuozhuan.

Key Words:Du Yu;Liu Chang;Zuozhuan;criticism

The Criticism to Du Yu in Liu Chang’s Study ofZuozhuan

Sun Xuhong
(Department ofHistory,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41,China)

K204

A

1671-2544(2010)01-0083-05

2009-07-15

孫旭紅(1982— ),男,安徽廬江人,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張曉軍)

猜你喜歡
孔子
孔子請你加入群聊
你好,孔子
中國漫畫(2022年3期)2022-04-19 12:59:10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家教世界(2021年16期)2021-06-21 08:45:56
孔子愛書
快樂語文(2021年9期)2021-05-06 02:19:38
遇水逆,孔子是怎么破的
學生天地(2020年18期)2020-08-25 09:29:34
“孔子曰”之孔子的悲慘童年
孔子避雨處
孔子在哪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毛片视频网址| 婷婷午夜天|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清纯| 亚洲视频色图|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 久久毛片基地| 性网站在线观看| 91成人精品视频| 久热精品免费| 极品av一区二区| 狠狠色丁婷婷综合久久|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国产精品999在线|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欧美另类第一页|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亚洲熟女偷拍| 日本免费精品|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91美女视频在线| 国产性爱网站|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欧美天天干|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国产网站免费看|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国产喷水视频|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中文字幕色在线| 国产丝袜第一页|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页亚洲|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色网站在线视频|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44|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99伊人精品|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亚洲天堂久久久|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国产黑丝一区|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播放| 综合色婷婷|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黑色丝袜高跟国产在线91| 一级爆乳无码av|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国产乱子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一级片一区|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综合色在线| 26uuu国产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