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瑾,朱友強
(1.淮南市第一中學 ,安徽 淮南 232001,2.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1)
論高中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對接
孔 瑾1,朱友強2
(1.淮南市第一中學 ,安徽 淮南 232001,2.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1)
在我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著一個不可忽視的斷裂帶,即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與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各成一個體系,各自為戰,缺乏有效的對接,使得兩個教育體系之間難以形成有效的合力,極大地削弱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性和有效性;基于此,在分析高中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對接的必要性基礎上,重點從目標確立、內容安排、途徑探索、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研究和探索,力求為實現高中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有效對接提供可行性路徑。
思想政治教育;對接性;可行性;路徑
眾所周知,高中和大學都有一套具有邏輯自足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實踐之中,會人為地把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割裂開來,把本來屬于同一教育系列的兩個不同教育階段看成兩個絕然不同的教育,簡單地認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如何讓學生取得高分、考上大學,大學教育就是如何讓學生不鬧事、平安畢業、找到工作,致使許多學生因階段隔閡而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抵觸情緒,兩個教育體系之間難以形成有效的合力,極大地削弱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性和有效性。本文擬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視角,分析高中與大學思想教育的對接性問題。
高中和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教育過程中的兩個相對獨立階段,各自有其自身的內在要求和發展規律,這就決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課與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但是不能由此而忽視甚至漠視它們之間的一致性和銜接性。高中和大學教育是學校階段教育過程的兩個階段,從根本任務上而言都是統一于育人,服從于教育的總目標,即“培養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促進人類自身的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教育不僅是傳承文化知識,培養勞動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使受教育者獲得最大限度的完整,在德、智、體、美等各個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無論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還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都要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多元的價值選擇中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讓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現代意識,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學生,主體也是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認識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興趣、愛好,與此相應的是他們對某些知識的感知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須遵循教學規律和學生的生理心理規律分階段地進行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層次性。
就層次性而言,高中階段強調的是如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具有報效祖國的精神,擁護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大學階段則是著力于培養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黨的領導和黨的基本路線,確立獻身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
兩者有共同的要求,也有層層遞進的關系。高中要求有報效祖國的精神,大學則要求學生立志獻身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只有處理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對接問題,在高中教育階段著眼于大學教育需要,在大學教學階段立足于高中教育成就,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益。
從中學到大學,是學生人生中的一個特殊轉折期,在這期間,由于生活環境、學習環境、人際環境、成長目標等方面的變化,許多學生呈現出獨特而復雜的思想和心理變化。許多大學新生入學后,面對新的生活環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適應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不適應新的生活環境而產生焦慮與挫折感,不適應新的學習方法而產生壓力和矛盾感,不適應新的人際關系而產生孤獨和壓抑感,不適應新的學習目標而產生茫然和空虛感。以上現象絕不是個別的,而是當前高中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而忽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功能的必然結果。
因此,無論中學還是大學,必須重視大學、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對接問題,堅持以育人為核心,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使學生在這一轉折點上少走彎路,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人的品格的養成是個終身的過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也是伴隨終身的。持續終身的教育跨越人成長中的許多階段,需要從時間的縱向上進行有機的規劃和階段整合,進而對于不同階段給予合理的安排。
在系統產生整體功能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有別于其他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征是:在系統內教育要堅持一貫的方向性。始終如一的教育方向使教育理念不會產生前后矛盾,避免教育能量發生無謂的內部消耗。堅定不移的教育方向也深刻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性,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統一思想與行動,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效益。因此,高中與大學兩個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在對接的過程中也必須在遵循系統性原則的前提之下進行,不能違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標。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影響個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勢的因素也是非常多的。這些因素很多從表面上看沒有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明顯標記,但是他們的綜合作用會極大地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能輕易忽視這些因素的影響。與此同理,在高中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對接工作中,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單純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內部,既要堅持和協調各方面、各種類、各階段的自覺影響,又要努力控制各方面、各種類、各階段的自發影響,實現協調自覺影響與控制自發影響的辯證統一。
從高中到大學,學生從未成年人步入到成年人的行列。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上,自然應形成層次化的遞進關系,突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階段性的要求。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有愛國主義觀念和社會責任感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在這些方面,目前的高中做得比較好,而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比較忽視,所以需要引起關注,應成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之一。
就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寬松開放的學習環境為學生主體精神的弘揚與創造精神的培養創設了良好的空間,將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主體精神作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切入點與目標,能更好的促進學生主體精神的形成,從而使學生能主動的服務于社會。
基于上述之論,筆者認為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調整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要徹底打破長期以來形成的“封閉式”的做法,變“封閉式”為“開放式”,既重視理論傳授,更重視實踐引導。在教育方法上,既著眼于增強認知,用科學的立場、觀點、思維方式影響學生,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成為具有實踐能力和獨立生存能力的人;二是調整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注重創新精神的培養。這就要求人們革除傳統模式中陳腐的、僵化的東西,創造和運用先進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新穎的方法技術和生動活潑的形式,把促進人的思想現代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把以人為本,尊重人的主體性,促進主體發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從目前學生的思想政治現狀來看,無論是高中生還是大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素質不高、誠信缺失、人文素質欠缺等問題。因此,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就擺在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一個緊迫而又重要的問題。
首先,高中階段要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誠信教育和人文教育,以實現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對接。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教會他們正確地面對學業壓力,學會及時調整心態,積極應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加強誠信教育,研究、了解和把握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引導他們把誠信作為生活處事的原則,從道德操守著眼,從日常生活著手,把誠信道德認識轉化為誠信道德實踐,最終使誠信行為內化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創造良好的人文素質教育氛圍,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使學生從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中吸取營養、陶冶情操,從傳統文化中吸收人文精華、學會做人。其次,大學要加強人格教育、傳統文化道德教育,以實現與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對接。在大學,不僅要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更要注重人格獨立性、人格尊嚴(自尊與他尊)、積極進取的健全人格的培養;要用重國傳統的優秀文化來教育大學生,引導大學生用世界的眼光來審視我國的傳統文化與西方傳統文化的異同以及各自的優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高中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對接,除了要實現目標和內容的對接外,還需要實現教育途徑的對接,以真正做到兩者的有效銜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就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在方式的對接方面,應堅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通過與大學的合作,使高中生了解大學生活,幫助學生澄清人生目標和理想,合理定位,減少各種適應問題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及時地調整心態,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二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與各學科教學的結合,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改進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促進思想政治理論更好的“進學生的頭腦”,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認知與思想政治行為的統一,最終達到育人的目的。
就大學來說,一是要做好大學新生的入學教育,讓學生了解學校,了解專業,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使學生初步形成與大學生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盡快完成中學生向大學生的轉變;二是要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貫徹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教育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原則,結合不同年級、不同專業,有側重點、有層次、有系列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化理論為方法,化理論為德性。
方法是達到目的的工具,在高中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對接過程中,必須注意二者之間的融合性問題,不能不顧客觀實際,強行對接。
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保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實現的必要措施。實現高中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評價體系的對接,建立協調、統一的評價體系,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在高中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評價中,可以構建高中與大學相互對接的評價體系,保證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系統性和連續性;構建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班級思想政治教育評價、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等方面相互聯系的評價體系,保證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全面性和綜合性;構建評價德性政治教育條件、評價思想政治教育過程、評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等有機結合的評價體系,保證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和客觀性;構建學生自評、學生群體互評、家長助評、教師導評、學校領導審核考評等評價體系,保證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多元性和開放性。
[1]于晨暉.高中生道德素質培養的策略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3):174-175.
[2]吳任寶,王慧萍.關于大學中學思想教育銜接的探討[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2,(2):57-58.
[3]盧春櫻.略論高校“兩課”與中學思想政治課的銜接[J].貴州教育學院學院(社會科學),2003,(1):71-73.
[4]蔡曉紅.論高中和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差異與銜接[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5,(4):114-118.
[5]湯潔.淺議高中與大學思想道德教育的銜接[J].現代企業教育,2008,(2):79-80.
[6]潘懋元.新編高等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7]本刊編委會.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G41
A
1671-4733(2010)03-0087-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0.03.27
2010-08-30
孔瑾(1972-),女,安徽定遠人,中學高級教師,從事思想政治課教學及研究工作,電話:1300400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