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曉芳
我國小額貸款若干問題探析
□文/林曉芳
近年來,我國在小額貸款方面已經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然而它在我國的持續性發展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制約因素。本文通過分析當前我國小額貸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以利于其健康規范發展,為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完善起到積極作用。
小額貸款;信用缺失;可持續發展
小額貸款模式可以追溯到孟加拉國的“鄉村銀行”,簡稱“GB模式”。“GB模式”是20世紀六十年代由孟加拉吉港大學教授穆罕默德·尤努斯提出的一種信貸資金支持模式,其旨在消除孟加拉農村絕對貧困。20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將孟加拉小額貸款GB模式引入我國,開始了小額貸款在我國的發展歷程。我國的試點主要受到孟加拉國GB模式的影響,這些項目主要由非政府組織、社會團體利用國外資金進行小范圍試驗,大多數是依靠補貼維持的。20世紀九十年代后期,在較大范圍內推廣小額貸款,由扶貧轉向為以政府和指定銀行操作,使用國內扶貧資金為主。2000年以來,以農村信用社為主體的正規金融機構開始試行并推廣小額貸款。最近幾年,隨著國家鼓勵個人投資創業的政策導向日益明顯,小額貸款在我國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民間商業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發展迅速,被視為對民間融資制度創新的有益探索,對農村的金融體系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完備,農村資金大量外流的情況下,開展小額貸款可以豐富農村金融體系多層次格局,滿足農村的金融需求。可借助小額貸款為突破口,把民間資本引導到一個正確的軌道上,合法的開展農村的金融活動,從而深化和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改革,同時可以填補正規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支持的缺口,刺激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民間融資的活躍性。但當前在我國小額貸款的發展中依舊存在著不少問題。本文通過分析這些問題,就推動我國小額貸款業務的發展,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我國小額貸款開展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歷史,經歷了從國際捐助、政府補貼支持到商業化運作的過程。盡管我國小額貸款的產生比較早,但是在小額貸款的運行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具有本國特點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用環境問題。由于政府部門的教育宣傳、引導不足,以及農民自身誠信意識不夠等原因,導致部分農戶對小額貸款的認識存在誤差,認為小額貸款就是扶貧款、救濟款,人人有份。看到別人能貸款,自己有“不貸白不貸”的心理,有的人還認為這種貸款可以不還、不用支付利息。較差的信用環境給小額貸款經營形成了很大的風險,逃廢、騙取等惡意行為時有發生。
2、小額貸款缺少風險補償機制。小額貸款的借款者一般是創業者,且多為資金匱乏者,較難評價其誠信及債務償還能力。這個社會群體經濟實力差、缺乏償債能力。如果創業成功,借款者愿意歸還貸款,可是如果創業失敗,資金損失,貸款者的利益就難以保障。
3、小額貸款運作成本過高。小額貸款是向低收入群體和微型企業提供的額度較小的持續信貸服務,屬于零售貸款。同樣是1個億的貸款,如果貸款給大企業,只需要一個客戶經理就可以辦理,而辦理小額貸款可能要幾千筆業務量,僅客戶經理就需要十幾個。一個信貸員營銷一二百筆貸款,金額僅僅是幾百萬,這和批發貸款的規模效應是無法比的,相對的成本也高。由于小額貸款的管理成本高于較大額貸款的成本,所以商業性小額貸款是以高于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來維持財務上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利息收入覆蓋運營成本。
在我國當前情況下,小額貸款是既能增加低收入農戶的收入,又不需要國家太多投入的最佳選擇,是可以大規模開展的一種非常有效的農村金融形式。要擴大農村小額貸款的規模,必須要解決各種因素的制約。
1、建立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一個地區想要長期可持續地吸引資金流入,必須以打造優良的金融生態環境為前提條件,形成吸引資金的“洼地效應”。一是要從政府自身做起。中央銀行、監管當局和政府都有責任有義務為信用環境的建設做出自己的努力,通過司法和行政手段打擊社會上的逃廢債行為,支持金融機構的正常經營活動。政府相關機構、組織要加強協調,采取行政手段協助金融機構清收欠款,制定多部門配合的清收措施。建立個人信用檔案,將還款情況與營業執照年檢、轉換經營項目換照、繳納保險金等事務聯系起來,提高借款人違約成本,督促借款人按時還貸,共同打造誠信體系;二是大力開展金融知識教育,加強社會信用制度建設,向農民和個體工商戶宣傳誠實守信的觀念,創建信用社區和信用村落。在健全的社會信用環境下,小額貸款未來的健康發展才會有保障。
2、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小額貸款的成本比較高,且存在著一定的系統性風險,而且由于小額貸款發放集中于農村,用于農業,一旦出現自然災害,容易導致系統性風險。政府可以考慮撥出一定的資金作為小額貸款的壞賬準備金,減輕小額貸款提供機構的系統性風險,增加他們參與小額貸款的積極性。小額貸款主要是為種植、養殖業服務的,而這些行業受天氣、市場的影響很大,除小額貸款機構本身要建立風險儲備基金之外,國家可以建立小額貸款保險基金,增強農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降低小額貸款的風險。
另一種途徑是把握低收入者最終所擁有的自身價值,即勞動能力,采用未來勞動收入作抵押,作為小額貸款最終償還的保障。政府相關機構、組織及社會團體等應為小額貸款借款人提供未來勞動機會優先權的承諾。采用未來勞動收入作為抵押,需要有未來勞動機會的支持。
3、創新政府服務模式,降低金融機構提供小額貸款服務的成本。在“輸血式”救濟模式下,政府的服務成為一種短期救濟工具,扭曲了其原本的功能,使之喪失應有的效能。因此,必須創新政府服務模式,改變過去那種直接對貧困人群發放資金和物資的“輸血式”救濟方式。政府應將輸血救濟變為以心理培育、技能培訓、項目推介等形式的造血式服務,為農村小額貸款的順利推行營造良好的運行環境。國家還可以通過政府扶助來支持小額貸款。小額貸款的高成本問題,一方面可以用適度提高利率加以緩解。小額貸款的存在是為了填補沒有服務到的客戶市場,是為了給那些過去不能參與傳統資金市場的人提供金融服務。正由于這種服務是建立在需求之上的,利率應該是一種調節供應的有效工具,因此覆蓋小額貸款運營成本的利率通常要高于正規金融機構主導性的商業貸款利率;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對提供小額貸款服務的金融機構給予減免營業稅與所得稅等相關政策,降低其經營成本。
農村小額貸款在完善農村金融市場、推動農村經濟增長、維護農村地區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目前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完備、農村資金大量外流的情況下,開展小額貸款是豐富農村金融體系多層次格局、滿足農村金融需求的必然選擇。
通過進一步改善商業性小額貸款成長環境,不斷完善其運作機制,增強可持續經營能力,小額貸款必將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規范民間融資,增加農村金融供給,解決農民貸款難的問題,引導農村金融創新,最終實現提供小額貸款服務機構的自我維持和可持續發展,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小額貸款發展新路。
(作者單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1]徐磊.對小額貸款公司盈利難問題的若干思考.經濟研究導刊,2008.9.
[2]楊兆廷,連漪.農村小額貸款問題分析.農村金融研究,2006.2.
[3]孫鶴,朱啟臻.國外小額貸款發展的成功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農業世界,2007.2.
F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