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婷
成本開支范圍問題
□文/李婷
企業成本開支范圍決定企業生產耗費的補償,在現階段很多企業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而沒有規范劃分成本開支范圍或者成本開支范圍經常變動,造成成本不實、利潤偏低或偏高等問題。本文主要分析成本開支范圍在劃分不清、劃分不穩定、不同企業之間劃分范圍不同等方面的問題,以及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做出論述。
成本開支范圍;成本;問題;稅收
成本開支范圍是由國家依據企業生產過程中所發生費用的不同性質,根據成本的內容和加強經濟核算的要求,對計入產品成本的和支出內容所做的統一規定。然而,在這方面,很多企業都存在問題,如成本開支范圍劃分不清、亂攤成本等,這些必然會導致很多不利影響。企業必須在國家規定的成本開支范圍內組織成本核算,成本費用的會計處理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企業發生的費用是多種多樣的,由于費用的性質和用途不同,資金來源也不同,并不是企業的一切費用支出都可以計入產品成本。國家要按照成本的經濟內容,正確規定成本開支范圍和費用開支標準,劃分成本項目。企業應當根據各項費用的經濟內容和經濟核算的要求以及國家規定來區分是否計入產品成本,以保證成本的真實性和可比性,保證資金來源的正確性和使用的合理性。這是一項重要的財經紀律,企業不能自行變更,亂攤成本,違反費用開支標準。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企業的成本開支范圍如下:
直接材料:生產經營過程中直接消耗的各種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配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的原價和運輸、裝卸、整理等費用。
直接人工:生產過程中實際發生的直接工人工資、獎金及福利費等。
制造費用:生產過程中實際發生的制造費用。包括車間及分廠為組織生產而發生的車間各項管理費、業務費和損失等。
上述三項構成產品的制造成本或生產成本。
企業發生下列費用,不應計入成本:1、企業為組織、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2、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的支出、購入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的支出;3、對外界的投資以及分配給投資者的利潤;4、被沒收的財物以及違反法律而支付的各項滯納金、罰款以及企業自愿贊助、捐贈的支出;5、在公積金、公益金中開支的支出;6、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以外的各種付費;7、國家規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1、成本開支范圍劃分不清。成本開支范圍劃分不清表現在劃分不清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生產經營性支出、營業外支出、經營性支出與收益分配性支出幾個方面,而主要問題是成本與營業外支出劃分不清,例如企業的固定資產盤虧損失、固定資產報廢清理損失、由于自然災害等原因而發生的非常損失,以及由于非常損失原因發生的停工損失等這些都不是日常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其支出屬于營業外支出,不應計入生產經營成本,一旦計入將導致利潤減少。由于企業的成本制約著利潤,而利潤決定著稅收,最終將影響國家稅收。此外,在企業發生的營業外支出中,各種財產損失應報稅務機關批準后才能在稅前列支,而違法經營的罰款、罰金、滯納金則不能稅前列支,如果在這一點上企業胡亂扣稅前利潤將會使利潤大大減少,這又將減少國家稅收。但是,現階段,很多企業一般以降低成本為主要任務,從補償的角度出發,企業取得的銷售收入應補償產品生產過程中支出的成本,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維持再生產。然而,一些企業正是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亂攤亂擠成本,在經營管理中發生的許多耗費從產品成本中劃分出來,產品成本人為壓低,盈利虛增,甚至虛盈實虧,增加了利潤,掩蓋了經營管理不善的假象,本來虧損的企業在社會大眾看來卻盈利,這不利于企業正視自己的問題,經營管理水平必定得不到提高,而那些被擠出的費用則在企業的留存利潤中開支,減少了留存利潤。
2、成本費用計入混亂。《公司法》規定,因將股份獎勵給本公司職工而收購本公司股份時,用于收購的資金應當從公司的稅后利潤中支出。事實上,由于對職工進行股權激勵以換取其提供的服務,實質上屬于職工薪酬的組成部分,因此應當在其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計入成本費用,而不能作為利潤分配處理。因此,回購股份所需的資金來源固然是“稅后利潤”,但其支出應計入成本費用。另外,還有些企業將向私人或上級及其他行政部門送禮的費用計入銷售費用,繼而又把銷售費用計入成本,用產品銷售獲得的收入補償這一部分成本,而這樣虛增成本,使得成本與價格脫離。
3、成本開支范圍不穩定。成本開支范圍不穩定是我國產品成本管理中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產品成本開支范圍波動造成了成本得不到補償或補償過頭,導致產品成本偏高或偏低,產品的價格也隨之波動,導致產品價格與成本相脫離,這對國民經濟將產生不利影響。我國對產品成本開支范圍的規定很大程度上屬于經濟體制和計劃管理的需要,因而出現了同一經濟內容的費用規定有不同的開支渠道。例如,企業按照勞動合同及國家有關規定支付職工薪酬,并為從事高危作業的職工繳納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費,所需費用直接作為成本費用列支,而之前的保險費是職工自己負擔;企業的更新改造、技術組織措施和勞動安全保護措施費用的開支渠道在不同時期、不同情況和不同要求下也一變再變。
4、成本開支范圍在不同企業間存在差異。成本開支范圍決定企業生產耗費的補償和盈利的大小,它是企業之間競爭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同的企業在成本開支范圍上的規定是有差異的。例如,在工資方面,國有企業與城鎮企業把生產工人、管理人員的標準工資、各種工資性津貼直接計入成本,而超過標準工資的計件工資、加班工資等不允許直接計入成本;鄉鎮企業的生產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基本工資、工資性質的多項資金、津貼、其他工資都計入成本,這種成本上的差異導致了不同企業經濟之間的差異。事實上,除因解除職工勞動關系給予補償記入“管理費用”科目外,其他均按職工受益對象分別處理,應由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負擔的,計入存貨成本或勞務成本;應由在建工程、無形資產負擔的計入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成本。
不同的企業在成本開支范圍上的差異還有獎金、銷售費用、工會經費等方面,這些差異的產生不利于統一市場的形成,不利于為企業競爭提供大體平等的外部條件,也不利于國家宏觀調控的轉軌。在改革進程中,由于各方面利益的不確定,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往往以政策待遇不平等為借口,不斷進行攀比,這樣只會不利于經濟關系的調整,競爭條件也不會被拉平。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分析,我們要想解決它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嚴格規定哪些費用該計入成本,哪些費用不計入成本,對此國家已有明確規定。遵守成本開支范圍包含兩方面的內容:①不屬于成本開支范圍的支出不準擠入成本,即不許隨意擴大開支,人為地虛增成本;②凡屬于成本開支范圍的支出不許少計、漏計,即不許弄虛作假,人為地虛減成本。
除此之外,還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有關成本開支范圍的規定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自1952年我國規定國營企業編制財務收支計劃起,成本開支范圍就有多次變動,關于成本開支范圍理論上的分歧,我們必須仔細研究,保證有關成本開支范圍的規定運用到實踐中去。
2、解決不同企業經濟方面的差異。這要求國家給予某些企業一些補貼,解決企業發給員工工資方面的差異,從而解決工資計入成本時導致成本核算差異的問題。
3、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要求企業內部人員文化素質高,工作態度認真,嚴格遵守成本開支范圍規定,并提高職工的成本意識,破除成本降低的方法只有亂攤成本的思想,應當讓他們明白,成本降低的潛力是很大的,關鍵在于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如果企業想要增加利潤,就應在遵從成本開支范圍的前提下,從其他角度出發,如開展成本管理活動,這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另一方面增加企業間競爭力。
4、要求各企業構建成功有效的內部財務管理體制。可以把降低成本的績效改進指標納入各部門的績效考核體系,與部門主管和員工的切身利益掛鉤,建立自覺降低成本的機制,這有利于調動各級經營者、管理者的積極性,他們會出于自身利益的追求,增強“自負盈虧”的意識,自覺把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嚴格遵從成本開支范圍。
5、監督企業成本管理工作。成本審計人員要嚴格按照規定審查各項費用是否遵守了規定的開支標準、開支范圍,揭露亂擠亂攤成本和任意轉移成本調節利潤以及違紀列支等現象,確定成本費用支出的合法性。具體做法宜采取對每項項目分別審查的方式,首先判斷該項費用是否存在混淆開支范圍,亂擠成本的現象;其次判斷該項費用是否存在擴大成本開支范圍,提高開支標準的問題;最后將該項費用分為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同計劃進行定額比較,對變化異常的費用從費用明細賬的審閱入手并結合原始憑證的查證,從中發現異常變動的原因。
6、加強企業內部協作能力。各部門都應了解關于成本方面的知識,這有利于成本正確的計入,例如采購部門所耗的費用,對哪些計入成本、哪些計入期間費用要理清楚。
總之,成本開支范圍是我國一項重要的經濟法規,嚴格遵守成本開支范圍不僅可以保證企業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計算的真實性,有利于比較產品成本與費用指標,還能保證國家有計劃地集中和分配資金。因此,每個企業都必須嚴格遵守執行,正確計算成本,進而得到合理的補償和制定合理的產品價格。這也有利于國家財政收入的實現,以及經濟穩定發展。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管理學院)
[1]李明.企業財務通則學習與應用.中國市場出版社,2007.
[2]李蘊,李霞.成本問題研究.商業經濟,2009.
[3]程德興,魏文君.會計學原理.石油工業出版社,2007.
[4]楊玉經.成本會計學.立信會主計出版社,2009.
F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