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肖顯惠
高職院校產學研結合教育途徑研究
□文/雷達1,2肖顯惠3
本文論述高職院校產學研結合教育的內涵及其基本特征。從校內創造產學研結合教育的良好環境和校外建立合作教育體系兩大方面,探討高職院校深化產學研結合教育的途徑。
高職院校;產學研結合;途徑
高職院?!爱a學研結合教育”是指高職院校、行業、企業和科研機構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過程和活動,是產業系統、教育系統和科研系統相互融合的有機聯系。它強調的是產學研三者之間為完成同一育人目標而產生的關系以及組織實體之間的聯系程度,是一種以就業為導向,針對用人單位需要制定人才培養計劃,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素質為核心,利用學校和企業共同的教育資源,實行課堂教學與仿真實訓、仿真的企業環境以及參與企業生產科技開發等多方面有機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產學研結合職業教育在西方發達國家開展較早,已較為成熟,如德國的“雙元制”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是我國對高職院校辦學方向的科學定位。自2002年第一次高職教育產學研結合經驗交流會提出“產學研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特別是通過學習教育部[2006]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正在大力探索產學研結合的思路與方法,產學研結合的教育模式正在形成。
(一)校企雙方廣泛合作。在建立合作機制方面,以學校為龍頭,系部為主導,專業為主體,明確機構、人員、職責、管理、評估等事項,確保產學研結合順利實施;在合作范圍上,每個專業都開展合作,一個專業可與多家企業合作,對合作企業不應有規模、類型、地域限制,以體現多樣化和差異化;在合作內容方面,廣泛開展學生實習、項目合作、員工培訓、產品研發、師資培訓、學生就業等合作;在合作方式上,可以是緊密型、松散型,也可以是臨時型;在合作形式上,有工學交替、工學結合、“訂單式”培養、項目合作、人才培訓等。
(二)企業參與人才培養。一是企業為學校提供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的最新信息,以利于學校更好地發揮市場導向作用,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二是企業參與專業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編制,使課程體系體現最新崗位知識和技能,以使課程貼近生產、貼近實際、貼近企業需求;三是選聘企業高級管理、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傳授最新知識和實踐經驗,以增強教學實效性,提高教學質量;四是企業為學校提供實習基地,使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提高職業能力,培養職業道德;五是參與畢業生就業指導,企業實習教師指導畢業生進行畢業設計;通過舉辦講座,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反饋畢業生信息,為學校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提供科學依據。
(三)校企雙方互利雙贏。通過校企全面合作,雙向參與,責任共擔,建立緊密的、互利互惠的合作機制是高職產學研結合教育有效執行的基礎。企業可以從學校優先獲得人才引進、產品研發、人員培訓等支持,還可以通過學生頂崗實習,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學校通過與企業合作,有利于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有利于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有利于學生順利就業。但在實踐中,一些學校的產學研結合模式與原來的生產實習沒有本質的區別,其產學研結合仍然僅僅停留在與企業、科研部門的簡單合作和依靠企業支持經費、提供科研項目或解決校外實習、參與實訓指導、獲得畢業設計課題等某些方面和某些教學環節上,沒有實質性的成效,不能持續深入發展,更未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加強對高職院校產學研結合途徑的理論研究,既是高職教育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職院校增強辦學實力提高辦學水平的有效途徑。
(一)校內創造產學研結合教育的良好環境
1、建立校內實訓基地。實訓基地建設是產學研結合的重要內容在實踐教學環節,有些技能訓練、技術分析、設計實訓等在不具有真實生產環境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模擬仿真訓練完成。企業可以為學校贊助部分資金,幫助學校建立校內實訓室,為學校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實訓基地既可以進行技能訓練,又可以開展課題研究;既可進行實驗、實習,又可進行崗位實踐;既能承擔工程項目和生產任務,又能模擬仿真生產過程??蔀閷W生按行業要求設計實訓項目,使學生親身體驗和深入了解現代化的工藝流程、生產環節、工程項目組織、實施和管理的全過程。通過實踐,使學生能鞏固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保證教學結合生產過程來完成。
2、舉辦科技產業。根據當地經濟發展和學校人才培養需要,依托專業辦產業,充分發揮學校的專業優勢、智力優勢和人才優勢,并通過校內有效的管理機制,建立校辦產業與教學單位緊密結合的關系,使產學研結合統一在一個管理系統之中,形成校內產學研一體化教學工廠。教師可以圍繞產品組織教學內容,促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學生可以參與產品生產技術開發,大大縮短教學與生產實際之間的距離,人才培養效果好,辦學效益高。
3、開展科學研究。高職院校要開展應用型技術研究,一方面教師通過承擔科研課題,進行科學研究,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能力,充實教學內容,使他們向“雙師型”教師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參與科技開發,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培養創新能力。更為重要的是,由于學??蒲心芰涂蒲兴降奶岣?,企業為了更新產品,開發新技術,使得企業對學校的依賴性增強,這就為在互惠互利的原則下建立校外合作辦學體系創造了條件。
(二)校外建立合作教育體系。
1、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高職院校應聘請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專家,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和精通教育教學規律的教育專家作為組成人員,成立了“專業指導委員會”。專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是進行專業發展的指導,就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師資建設進行研討論證,使專業建設適應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的需要,適應人才培養目標、規格的需要;參與論證教學計劃、協助審核教學大綱、研究教改內容等相關工作,使整個專業教學體系更加合理與科學。
2、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同真實的生產現場相比,校內實訓場所在真實性、先進性、復雜性等方面顯然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在實踐教學環節除了具有較好的校內實訓基地之外,在校外建設一批數量足夠、技術領先、管理先進、文化深厚的實習基地,是高職教育培養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高職院??蛇x擇一批設備工藝先進、管理水平高、適合學生動手操作、有利于發揮學生創造力的骨干企業作為實踐基地,學校依靠技術力量和科研實力與企業保持密切聯系。校外實訓基地既可使學校與行業、企業零距離接觸,使培養的學生能滿足社會“急用”、上崗“頂用”,提高畢業生就業率,還有利于高職院校解決實訓基地建設與發展投入不足的“瓶頸”問題,更有利于按照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實現共贏的產學研結合持續發展原則,建立起產學研結合的長效機制。
3、聯合辦學。聯合辦學是學校與產業部門在辦學的組織領導、經費投入、學校建設、管理運行、甚至教育教學活動各個方面的合作,它是產學研結合教育的拓寬和提高。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企業辦學,是指企業自主辦學或政府將原有學校劃歸企業管理的產學研結合模式。這種結合模式在我國現有教育體制下操作有很大的難度;二是校企股份合作模式,是指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學校和企業以股份制形式合作的模式。具體的合作方式可以包括組織領導、經費投入、人力安排、學校建設、產業管理運行、甚至教學實訓活動等方面。在校企合作辦學中,企業應由配角變成主角,由幕后走向前臺,由被動合作者轉成主要投資者,在每一個行業中選擇若干個企業專門作為高職教育的校外實訓基地,使企業管理人員參與課程設計和進課堂講課以及“師傅帶學生徒弟”形成制度。只有這樣,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工作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作者單位:1.重慶廣播電視大學;2.重慶工商職業學院;3.重慶科技學院)
[1]王毅,盧崇高,季躍東.高等職業教育理論探索與實踐[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2]程斌.高職院校產學研結合教育[J].機械職業教育,2007.05.
[3]徐恒山.構建以產學研結合為導向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J].前沿,2007.10.
G7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