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豐貴生
在信息技術教育中滲透教育創新
□文/豐貴生
在加強素質教育的今天,信息技術教育在教育教學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信息技術不是簡單的多媒體展示,而是應該在其中滲透創新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教育的作用,才能發揮和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才能更好地把素質教育推向深入。
信息技術;教育;創新
創新不是憑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識的傳播、轉化和應用基礎之上的,同時也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環節之中。在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筆者結合一般教學過程,滲透教育創新理念,在新課講授→操作練習→鞏固復習的環節中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總結了在信息技術教育中滲透教育創新的幾個方面,內容如下:
1、懸念激疑。教育的創新是要求我們傳授的不僅是過時的知識,而且是順應社會經濟發展,適應新形勢、新環境的需要,培養創造新方法的態度和能力,培養有心理品質、智能品質和倫理道德品質以及相應能力。因此,我們對學生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要激勵思維;不僅要灌輸是什么、為什么,而且要啟發學生怎么思考,而不是簡單的向學生“奉送真理”,而是教會學生去發現真理。我們可以在一些新授課中采取這種方式教學,這樣不僅可以傳授知識,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2、故錯啟思。心理學家魯賓斯坦說過:“思維通常總是開始于疑問或者問題,開始于驚奇或者疑惑,開始于矛盾。”“故錯”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達到引思的一種方式,以此啟迪學生的思維,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要引導學生由個別到一般,進行概括、總結,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在編制這個程序的過程中始終處于一種思考的狀態,教師通過一個錯誤的語句一步一步啟迪學生的思維,最后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幽默引趣。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師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教師的幽默是贏得學生喜愛、信賴和敬佩的重要條件。
在計算機課的教學中,基本概念和理論性的教學內容,往往使教師感到棘手,使學生感到抽象、枯燥,記憶較困難。在講授時,如果教師運用風趣的語言、適當的比喻或與眾不同的思維,就能將繁雜化為簡潔,沉悶化為輕松,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
1、提供充分動手動腦空間。記得,上學時代,我們都愛上實驗課,積極性很高,可是老師一而再、再而三強調不要亂動這,也不要亂動那,一定要跟著老師走。當然,老師怕學生把實驗工具整壞或者是怕出亂子,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這樣只能使學生們掌握片面的知識,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使一些本來就膽小的學生經老師一強調,什么也不敢動,慢慢地學生的積極性就調動不起來了,也就不想學這門學科了。我的學生上機練習時就不再讓以前出現在我身上的“悲劇”在他們身上重演了,給予他們充足的自由練習時間,不強調那么多,適時給以指引和加強輔導。學生們只要掌握安全用電的知識就可以了,一般情況下,計算機是不會出什么毛病的,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又能提高他們的創造力。
2、提供師生討論交流空間。例如,在windows窗口組成的鞏固課中,筆者采取了這種形式。先帶著學生討論:“我們一起觀察程序管理器窗口,看看它都是由哪些部分組成。”這時學生都熱情發言:“在窗口中有菜單條、標題條……”、“還有最大化按鈕、最小化按鈕、還原按鈕……”、“還有……”;再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兩個人一組互相講解一下窗口的組成。看看誰說的最全?”采取這樣的方式上課,不僅可以培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也培養了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形成你幫我,我幫你的學習氣氛。這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人格培養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3、提供操作比武競賽空間。采取競賽的形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競賽本身就是一種激發人自身潛能的一項活動,所以采取競爭的形式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也可以挖掘學生的潛力。如,在講用LOGO語言的簡單命令繪圖時,筆者采用了競賽的形式:“我們學習了LOGO語言中的前進、后退、左轉、右轉命令,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競賽,看看誰是我們的‘小畫家’!”這樣全班同學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再布置競賽的題目:“同學們看黑板上的數字1~10,它們都用橫或豎組成,你們見過這樣的數嗎?”同學們表示:“見過,在計算器上見過!”、“請同學們將它們畫出來,最后再總結一下你用簡單命令畫圖時的思路。”
好勝心和求勝欲既是激發創造活動的誘發劑,又是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原動力。學生對這些并不陌生的方塊數字充滿了好奇,也充滿了要用自己的能力畫出這些數字的渴望。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完成了布置的任務,并且又積極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再畫一次。筆者統計了一下僅畫數字2的方法就出現了8種之多。當筆者宣布了比賽的冠、亞、季軍之后,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然后鼓勵畫完的同學試著畫更大的數以等待沒有畫完的同學。這堂課同學們不僅掌握了幾個簡單命令,也總結并掌握了用簡單命令繪圖的思路。這堂課氣氛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
1、補充更新信息。科技的發展,促使計算機的發展也很快。計算機現實性很強,必須給學生“灌輸”一些新知識和新信息。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跟著時代走,把有關計算機方面的信息故事化來講述給學生們,讓學生們容易接受,并且開闊了學生們的視野。
2、注重思維拓展。在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學會大膽猜想、判斷,并將其猜想作為邏輯推理的一種形式和發展學生創造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式,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尤其在計算機多媒體進入教學當中后,通過聲音、圖像等多種表現形式,使學生能對知識掌握得更加透徹、更加形象,有利于調動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激發積極的思維,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所發現,有所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勤學好問。因為每個人都蘊藏著無限的潛在創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問題在于缺少一把打開這座神秘宮殿的鑰匙。相信學生是發展創造力的“興奮劑”。老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機會,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體會,驅使學生向無數次的成功前進。
現代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基于創新教育中信息技術教育的改革和創新也應是多方面的,我們要抓住目前我國大力普及信息技術的契機,解放思想、開拓思路、深入探索借助信息技術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安陽市第一職業中專)
[1]祝智庭.教育技術培訓教程.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謝麗麗.多媒體演示軟件綜合實訓.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3]陳琳.現代教育技術.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張劍平.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應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F7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