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國蠶繭收烘工作研討會在海南省三亞召開。會議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分析繭絲綢行業面臨的復雜形勢,研究繭絲綢行業工作思路。
2009年中國蠶桑生產受金融危機影響,部分地區出現了砍桑棄養、量減價增的現象。據統計,除廣西、湖北,四川變化較小外,其他主要產區蠶繭產量均下降 20%以上;全國桑園面積 1197.38萬畝,同比下降了 8.52%;全年蠶繭發種量1457.15萬張,同比下降19.10%;蠶繭產量57.41萬噸,同比下降 17.76%;蠶繭收購量 49.33萬噸,同比下降 13.60%。與產量下降對應的是,從春繭到夏、秋繭,蠶繭收購價格不斷回升。2009年蠶繭收購均價為 21.64元/kg,同比增長30.15%。價格回升帶動蠶農收入增長 11.22%,增至 124.21億元。
2009年工業生產情況,受出口下降和生產成本猛漲原因影響,絲綢工業生產出現了一定困難,但在擴大消費以及國家廠絲收儲等政策的刺激下,工業生產基本保持了平穩運行態勢。2009年我國真絲綢商品出口金額 28.86億美元,同比下降17.49%。主要出口產品絲類、服裝、領帶等均出現 10%以上的降幅,真絲綢段出口雖數量有所增長但價格出現大幅下滑。結構上,傳統的主銷市場如美國、意大利、日本、香港均出現 20%以上的降幅,而新興市場如印度、巴基斯坦逆勢大幅增長,增幅分別為 10.45%、52.48%,有力維持了我國坯綢和印染綢出口的穩定。總體來看,2009年絲綢行業雖然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出口急劇下降,但在國家擴大消費以及鼓勵廠絲收購等政策的支持下,有效促進了蠶農增收、企業增效,保證了蠶桑基地、工業基礎的基本穩固,使全行業基本實現了平穩運行的局面。會議分析了 2010年繭絲綢行業形勢,一致認為:
一是蠶繭供應預計由緊趨緩。經過 2006~2009連續三年的減產,繭絲原料供大于求的矛盾基本得到緩解,企業庫存逐漸消化,繭絲價格持續回升,桑蠶繭生產效益有大幅回暖。在蠶繭價格回升的刺激下,一些主產區紛紛改造桑園、增加發種量,預計全年,全國桑園面積和蠶繭發種量將會有所增加,從而驅動蠶繭產量的增長 (2010年蠶桑生產指導性計劃數較 2009年實際數增長 5.7%)。但是從 2009年 10月份以來,我國西南五省區(市)廣西、四川、云南、重慶、貴州均遭遇了特大干旱,對這些地區的蠶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從統計情況看,云南、貴州旱災程度較為嚴重,預計春繭比 2009年同期減產 20%左右;四川、重慶受災程度稍輕,預計春繭同比會有所減產;廣西區雖然受旱桑園面積的比例達 40%,但總體受災程度較輕。考慮化肥、人工等生產成本持續上漲的綜合影響,蠶繭原料將出現供應偏緊局面。若西南地區降雨量恢復正常、主產區適當增加發種,則秋繭上市后供應偏緊的形勢會得到有效緩解。
二是繭絲綢出口復蘇乏力。2009年 10~12月份,真絲綢商品出口曾保持了連續三個月的回升,給行業對絲綢出口復蘇前景帶來很大信心。但是進入 2010年,復蘇形勢又出現一定反復。1月份當月,真絲綢商品出口金額 2.62億美元,與 2009年12月環比下降 9.03%,與 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19.1%,不僅結束了連續 3個月的上升勢頭,而且差于同期紡織品服裝 2.2%的增長;2月份當月,真絲綢商品出口金額 2.28億美元,與 1月份環比下降 13.4%,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 70%,不過這個漲幅是主要由去年 2月份出口非正常下跌 45%、基數較低所致。綜合 1~2月份,真絲綢商品出口金額同比增長 6.92%,低于同期紡織品服裝總體29%的增幅,說明出口有所回暖。預計 2010年,我國絲綢行業出口將呈現緩慢復蘇態勢,復蘇的基礎還很不穩固,下行的風險依然存在。
三是繭絲價格可能出現小幅波動。最近一段時間,市場上的干繭和生絲價格一直分別在 8~9萬和 24~26萬之間徘徊,凸顯了目前繭絲供應偏緊的狀況。應當看到,繭絲價格分別由 2009年最低的 4.3萬元 /噸和 16萬元 /噸漲到目前的水平,主要是由于上游蠶繭原料供應偏緊,中游繅絲加工能力較大,而不是由于國際絲綢市場的大幅回暖所致。2010年,繭絲綢行業面臨著干旱等氣候災害頻發等對蠶繭生產的不確定影響,出口復蘇存在可能反復等不確定性和人民幣升值等外部壓力,繅絲加工能力又處于居高不下的水平,出現上下波動。
會議對2010年蠶繭生產與收購管理工作的要求。一是合理安排蠶繭生產,維護行業健康平穩發展。鑒于2009年蠶繭產量下降幅度較大,2010年初西南五省 (市)又受到干旱影響,各地繭絲綢主管部門應結合 2010年蠶桑生產指導性計劃,合理制定、適度增加春季蠶繭發種量,指導蠶農加強桑園肥培管理,在適當增加蠶繭生產的同時,還要注意避免低水平盲目發展。西南各蠶繭產區繭絲綢主管部門要密切關注天氣形勢變化,一方面要在加強組織協調、做好引水抗旱工作的同時,做好生產安排,盡力保證蠶繭產量;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加強產前、產中、產后技術輔導,防止發生干旱引發的大面積桑蠶病蟲害,防止蠶繭質量的大幅下降,確保春繭安全、高質量生產。另外,在極端異常天氣頻發的大背景下,其他各省也要密切關注天氣形勢,準備應對預案,防范異常天氣對蠶桑生產的不利影響。二是加強地區間溝通銜接,合理制定春繭收購價格政策。各地應結合今年繭絲產銷形勢及本地區實際情況,加強毗鄰省際、市縣之間在開秤時間和開秤價格上的銜接,按照有利于保護蠶農利益和鞏固蠶桑業發展的原則,合理確定本地區春繭收購價格。要認真做好蠶繭價格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依法制止盲目抬級抬價、壓級壓價行為,規范市場和價格秩序。各級繭絲綢主管部門要及時了解掌握蠶繭生產、收購和價格動態情況,做好市場監測和信息發布溝通。三是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強化蠶繭收購市場監管力度。加強對蠶繭收購秩序和質量進行監督,確保收購秩序穩定。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各地務必要針對春繭上市前后可能出現的繭價過高情形,加大檢查力度,加強組織應對,嚴防“蠶繭大戰”。各鮮繭收購經營者要提前籌措收購資金,保證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做到優質優價,防止出現 “打白條”等現象。各級繭絲綢主管部門要和工商部門保持順暢的信息溝通,對蠶繭收購過程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及時依法處理,以規范蠶繭經營行為,打擊違法違規交易,保護經營者合法利益,維護蠶繭流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