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慶,周忠波,牛洪霞
(滕州市官橋鎮水利站,山東 滕州 277524)
滕州市官橋鎮總面積面積61km2,人口8.1萬人,轄51個行政村。地表水較豐富,境內有渭河、蘇河、十字河等河流經過,但污染較為嚴重。近幾年來,官橋鎮以“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為契機,大力發展農村自來水事業,真正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戶戶通自來水,從而走出了一條分散式供水和集中供水相結合的道路。
官橋鎮因受嶧山斷裂、長龍斷裂、鳧山斷裂和化石斷裂的影響,形成了相對獨立的水文地質單元,即鳧山斷塊、羊莊盆地、官橋斷塊及滕西平原。因官橋鎮處于官橋斷塊,地下水資源相當豐富。但官橋鎮西北部地處斷裂帶,地下水缺乏。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廢水,城鄉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和農藥、化肥用量的不斷增加,水中污染物嚴重超標,致使地表水、淺層地下水水質惡化,不能直接飲用。另外,官橋鎮距離有較大儲存能力的水庫較遠,只有依靠開發挖掘深層地下水來解決目前的飲水問題。
自全省“村村通自來水工程項目”實施以來,官橋鎮針對當地實際,采取了集中供水與單村分散獨立供水相結合的方式來解決廣大群眾的飲水問題。在地下水豐富的村莊采取分散式供水,在深層地下水缺乏和污染較重的地區采取在水源較豐富的地方深打機井,實行集中聯片供水的方式。實行集中聯片供水,不僅有效地解決水源問題,更能有效保障正常供水和飲水安全,還可以降低工程建設成本,減輕負擔。在集中供水工程建設中,因工程涉及的村居多,資金投入量大,在資金籌措上采取對上爭取一部分,鎮財政撥出專款一部分,動員個人集資一部分的方式進行籌集。在技術方面,由滕州市水務局的專家和該鎮水利站技術員全程負責。另外,廣大群眾在集中供水工程建設中始終給予了大力支持。
官橋鎮共有行政村51個,在實施自來水工程建設中,有33個村采取的以村為單位,獨立水源自行供水;18個行政村采取了集中聯片供水。
官橋鎮集中供水工程涉及蘇坦、鄭莊、官橋3個辦事處,18個行政村以及鎮駐地40余家企業和3處中小學校,惠及7000余戶、3.1萬人。工程總投資1100余萬元。該工程于2006年9月開工建設,2007年10月全面竣工。共打機井2眼,配套機泵2臺套、變頻器2臺,安裝100KV變壓器1臺,鋪設主管道1.8萬m,各類支管道28萬m,建成占地2000m2的集中供水中心一處,各類管理房20間。工程建設分期施工,一期工程完成投資650萬元,重點實施了水源地建設和通向蘇坦辦事處9個村的主管道鋪設及各村管網建設。二期工程完成投資450多萬元,完善了供水中心設施建設并以水源地為中心,向鎮區延伸。重點實施了鎮駐地村、企業、部門、學校、商貿區、工業園區的供水工程建設,并輻射解決了鎮駐地周邊地區村的吃水難題。
集中供水工程的發展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安全衛生和節約用水的原則,實行規模化發展、標準化建設、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逐步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在集中供水工程的規劃設計與建設過程中,確立了“寧留遺產,不留遺憾”的指導思想。立足長遠,造福于民,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在設計、標準、質量等環節中實行一步到位,確保了工程得以高標準、高質量實施,為工程長遠、長久地發揮效益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工程運營的好與壞,關鍵在管理。建設與管理同步抓。一抓隊伍建設,實現有人管事;二抓制度建設,實現依章管事,三抓機制建設,實現永續發展。于2008年1月,成立了“滕州市官橋鎮農村自來水供水協會”,采取市場化運作,實行協會自主管理。供水協會由水利站全體成員兼管。供水協會的職能包括:供水管理、管網維修、水質監督管理,供水成本監督,參與水價制定并負責監督執行,推廣先進的工藝設備和管理經驗。供水協會成立以后,隨著工作的開展,為完善職能還制定了 《官橋鎮農村自來水工程供水協會章程》、《值班制度》、《管網維修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水費收繳制度》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供水協會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相對獨立的單位,形成供水建設、運行、管理、發展的良性運營機制。
水價是供水事業發展的生命線,水價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投資的來源,工程的建設、運營管理及滾動發展。因此,建立科學的水價政策和水費征收體系刻不容緩。供水協會在滕州市水務局的指導下,按照有償供水的要求,進行成本核算,及時召開了全體會員、各會員村的群眾代表、用水單位代表等參加的水價定制專題會議,制定了供水價格。為加強會員單位的供水管理,在各村設立水管員,協助水費的征收與管理及自來水工程的檢查與維修,從而用有力的保證了供水中心的發展。在財務管理上,制定了一套嚴格的工程折舊費、維修養護費、工程維修基金等費的使用與管理制度。每年召開會員大會,通報一年的供水運營情況,并定期對水價、水量、水費的收支進行公示,接受用水戶和社會的監督,讓群眾吃上潔凈的放心水、明白水。
在水源地和供水主管道周圍,落實水源地保護,防止輸水、配水過程中受到污染。在供水水源地劃定保護區,豎立警示標志,嚴禁進行挖沙、取土、爆破及排放有害物質、傾倒建筑垃圾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