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福永 曹文生
(煙臺市水利工程處,山東 煙臺 264000)
煙臺市有小型水庫1060座,絕大多數水庫修建于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數量較大、分布地域較廣,在歷年的農業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受當時客觀條件限制,不少水庫在設計和施工質量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特別是小(二)型水庫較普遍地存在有人建、無人管等問題,導致工程長期得不到正常的維修養護,工程老化失修嚴重,大量水庫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據2008年排查摸底,全市有571座屬病險水庫,占總數的52.5%。
煙臺市的小型水庫多為鄉(鎮)分散管理,相當一部分無專業管理機構和專業人員,特別是鄉村管理的水庫,日常管理和養護工作無人負責,安全管理責任無法落實。現有的管理人員中,專業技術人員極少,絕大部分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2009年初,煙臺市曾對1038座小型水庫進行過一次調查,共登記管理人員1579人,平均每座水庫1.52人,其中專職管理人員326人,平均每座0.31人,兼職管理人員1253人,平均每座1.21人。管護人員中大多為中小學文化程度,還有一些甚至是文盲,維修養護和防汛搶險技能十分缺乏。
現有的小型水庫大多地處偏遠山溝或者遠離城鎮,工程設施不配套或不健全問題十分突出。據統計,全市1060座小型水庫中,有管理房的931座,占87.8%,但管理房面積狹小、設備簡陋,通水、通電、通電視的僅占20.1%;有完備通訊設備的71座,占6.7%;有雨量觀測站的59座,占5.6%;有水位觀測的157座,占14.8%;有照明設施的78座,占7.4%;可通車的729座,占 68.8%。
在調查的1038座水庫中,落實經費的只有58.3%。據統計數據,2008年,煙臺市共落實小型水庫管理經費608萬元,平均每座水庫不足6000元,其中每座小(一)型水庫年平均運行經費約為1.57萬元,每座小(二)型水庫平均運行經費只有4200元。從運行管理費來源結構看,村以下自籌管理費381.53萬元,占年運行管理費的 62.7%;鎮級財政撥款 167.63萬元,占 27.5%;縣級財政撥款59.4萬元,占9.8%,市級財政沒有資金補助。量多面廣的小(二)型水庫,全部是靠村以下自籌資金維持運行管理,各級財政沒有任何補助。由于沒有正常的資金來源,導致工程設施老化失修嚴重,同時也給穩定水管隊伍帶來很大困難。
針對煙臺市小型水庫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建議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每座小型水庫都要確定一名相應的政府行政領導為安全責任人,對水庫安全負總責,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水庫安全管理工作。要健全小型水庫管理機構,落實管理責任。無專門管理機構的小(二)型水庫,要將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落實到專職或兼職管理人員。要按照“明確所有權、拍賣使用權、放開建設權、搞活經營權”的思路,對小型水庫實施產權制度改革,通過采取拍賣、租賃和承包等措施,走“誰辦誰有、民辦民營”的路子,實現誰建、誰管、誰維修、誰受益。
有計劃地對水庫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維修養護人員等各類人員進行培訓,采取學歷教育與崗位證書培訓相結合,脫產學習與在職日常培訓相結合,長期培訓與短期輪訓相結合的辦法,加強職工素質教育和技能培養,不斷提高現有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逐步建立起適應新形勢要求的水庫管理隊伍。對于年齡偏大、文化水平較低的管理人員,要逐步予以調整和輪換,讓更多年富力強、懂業務善經營的人員進入水庫管理隊伍,全面提高水庫管理水平。
結合正在實施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把大壩安全監測、水庫通信預警、水雨情測報預報系統建設,以及通路、通水、通電、通電視建設,與水庫除險加固擺在同等重要位置,不斷增強水庫管理和科學調度的手段和能力,提高水庫管理的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確保水庫安全,充分發揮綜合效益。
建議市、縣(區)、鄉鎮三級財政對小型水庫管理經費實行定額補貼,不足部分由所有權單位和經營單位統籌解決。三級財政補助要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和挪用。要積極發展多種經營。根據小型水庫工程的條件和特點,因地制宜地發展適合市場經濟產業,通過建設供水項目,發展種植、養殖業,發展小水電等,不斷增強水管單位的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改善工作環境,提高水管人員的待遇,穩定水管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