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豐玉,張 莉,張淑芬
(棲霞市水利局,山東 棲霞 265300)
棲霞市地處膠東半島中部,總面積2016.02km2,耕地面積 50216hm2,其中成齡優質果園 43330hm2;轄 953個行政村,62.8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7.69萬人;2007年末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23199萬元,其中農業生產總值458798萬元,地方財政收入36846萬元,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4866元,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市、果業大市。
棲霞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5.25億m3,可利用量3.16億 m3,其中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 1.97億 m3,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1.19億m3,全市多年平均缺水1594.5萬m3,水資源供需矛盾較為突出??茖W合理地利用上級補助資金建設小型、微型水利工程,發展節水農業,成為棲霞市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根本舉措。
到2008年底,全市共有各類水利工程近8000處,其中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28座、?。ǘ┧畮?83座,機電井6121眼,揚水站328處,永久性攔河閘壩300多處。
2005~2007年,棲霞市共利用中央和省財政小型水利補助資金236萬元。其中,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扶持資金156萬元、節水灌溉補助資金80萬元。
2005~2007年,棲霞市利用小型農田水利和節水灌溉補助資金新建平塘、大口井等小型水源工程15處發展規?;L力揚水灌溉3處、安裝風能灌溉設備4臺(套);發展果園低壓管道灌溉1307 hm2。
2.3.1 重推廣輕實效
自國家鼓勵扶持發展節水農業,實行節水灌溉補助政策以來,棲霞市積極推廣應用內鑲式滴灌、重力式滴灌、微噴灌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節水灌溉工程,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得到了上級業務部門的肯定。但部分工程由于投資大、難管理等原因,再加上部分設備對水質要求較高,使用操作程序較為繁雜,使用過程中經常發生堵塞、出水不暢等問題,導致整個工程不能正常發揮效益,實際使用效果受到限制,效果不很明顯大多數在使用幾年后被廢棄。
2.3.2 重建設輕管理
以往建成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權歸農村集體所有,由村集體統一管理使用。自國家實行稅費改革和取消“兩工”以后,大多數農村的集體經濟越來越薄弱,逐漸失去了對水利工程日常管理和維修維護的能力。管理主體缺位,使大部分水利工程處于“有人用、無人管”狀態,老化失修嚴重,工程的綜合效益難以得到有效發揮。
棲霞市丘陵區面積970.31 km2,低山區面積 742.km2,平泊區面積 303.01km2;分別占全市總面積的48.31%、36.84%和15.03%。43330 hm2優質成齡果園中約30300 hm2需提水灌溉,按每畝果園年灌溉5次,每次灌溉水量40m3計算,年需提水 9090萬m3,畝均灌溉成本在100元左右。為了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棲霞市水利部門結合境內山多、溝多、小水源多的特點,以“小農水”補助資金為引導,以農民水利聯合體為依托,大力推廣不消耗常規能源的風能灌溉技術。2005~2008年,全市安裝應用風能灌溉設備41臺(套),先后建成桃村鎮唐家溝、西城鎮長嶺和唐家泊鎮上牛蹄夼三處風能灌溉集中應用工程,風能灌溉面積達到了1307 hm2,年可節約灌溉成本200萬元。
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堅持做到“四個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統一采購。項目立項前,由水利、財政部門共同對項目進行論證,對工程方案進行審查,認真研究項目的可行性。項目立項后,由具有專業資質的節水技術服務機構統一進行規劃、設計和施工;工程建設所需的材料和設備,由節水技術服務機構按照行業標準統一采購,由市、鎮、村三級共同驗收。驗收合格,再由節水技術服務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安裝。在組織實施地下低壓管道安裝等隱蔽工程時,每個輪灌片的管道安裝完畢后,先進行試水,經市、鎮、村三方代表共同檢查驗收合格后,再進行回填施工,確保工程質量。
為加大對小型水利補助資金項目的統一協調、調度力度,棲霞市成立了以分管市長為組長,水務局、財政局主要負責人為副組長,各鎮(街、區)行政負責人和有關部門分管負責人為成員的農田水利建設領導小組,把上級補助的小型水利建設項目作為項目所在地的行政首長標志工程,強力推進實施。水利、財政、審計等有關部門依據部門職責,負責核實工程量、評審工程造價、撥付資金和跟蹤審計,同時采取專戶儲蓄、專人管理、報帳制等措施,全面規范小型水利補助資金的使用管理,加強監督檢查,有效杜絕補助資金的擠占、挪用和揮霍浪費現象,確保了撥付或下達的小型水利補助資金完全用于已定的水利工程項目。
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民投資小型水利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解決農村水利投入不足的問題,棲霞市水利部門在深入農村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水利聯合體,由農民共同出資,建設共同受益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新機制。農民水利聯合體通過《農村水利聯合體章程》和《村級水利協會章程》,明確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權和聯合體成員的責、權、利,形成了“誰建設、誰所有、誰管理、誰受益”的建管機制,不僅強化了小型水利工程的維修維護和運行管理,而且有效發揮了小型水利補助資金“以少帶多”的激勵引導作用,拓寬了資金投入渠道,有力地推動了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長足發展。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是農村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善農村居民生活、生產條件的重要設施之一。合理的確定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機制和工程模式,將有限的資金用于急需的工程上,使得工程效益發揮最大化。這種發展水利聯合體的新機制是解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實用的有效措施,具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