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縣被國土資源部列為全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
為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升防測水平,完善防范機制,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危害,近年來,沂水縣不斷加大對地質災害的宣傳和資金投入,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地質災害隱患逐年減少,2009年 11月被國土資源部列為全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
一是全面摸清地質災害點??h政府專門召開會議,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利用一個月的時間,摸清了全縣的地質災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災害點,涉及 15個鄉鎮,共 57個災害點。二是科學制定規劃。2007年沂水縣人民政府編寫了《山東省沂水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7—2020年),制訂了沂水縣的規劃總目標和近中期目標 (2007—2010年)、遠期目標(2010—2020年),將沂水縣劃分為 7個地質災害易發區,并根據各區情況確定了重點防治區、次重點防治區和一般防治區。三是健全了地質災害監測與信息網絡建設。對地質災害點和隱患點,由當地政府指派專人進行監測,明確防災、監測的負責人和責任人,制定防災方案。同時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及時掌握、發現并發布信息和預警。四是為提高地質災害監測預測水平,探索防治措施和管理經驗,根據沂水縣地質災害現狀及危害程度分區,到 2009年底,先后在圈里鄉建立滑坡監測治理示范區,在楊莊鐵礦建立地質災害治理示范區。五是完善應急反應系統。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及各級《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規定和要求,縣政府和相關部門、鄉鎮認真建立起了完善的應急反應機制。六是加大地質災害防治投入。至 2009年底縣、鄉、村、企(業)共投入地質災害防治資金 300余萬元,爭取上級扶持項目 4個,資金550萬元。七是開展“十有縣”建設。2009年 4月,沂水縣作為地質災害隱患點較多的山區大縣,提早行動,積極開展“十有縣”建設,具體建設內容包括有組織、有經費、有規劃、有預案、有制度、有宣傳、有預報、有監測、有手段、有警示等十項內容,狠抓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建立地質災害防治機構,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形成政府分管領導親自抓、職能部門具體負責的工作體系,實施汛期值班、險情巡查、災情速報、汛后總結等制度,加快推進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的規范化、標準化,深化地質災害防災機制和體制建設,提高了地質災害防治能力。
(沂水縣局 夏君棟,田寶軍)
book=2,ebook=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