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江
如何讓公眾覺得黨委新聞發言人言之有物,又避免與政府發言人的職能重疊和沖突,是對制度設計的考驗,也是對發言人自身素質的考驗。
東部的南京、中部的長沙和西部的眉州,三地的黨委新聞發言人在2009年最后兩個月里,陸續亮相,成為一種新的政治現象。推行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是中共走到前臺“發聲”的信號。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晨表示,推進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將是2010年新聞發布制度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這將是2010年新聞發布工作的一個亮點?!?/p>
特別是地方試點的展開,黨委新聞發言人在引發社會各界關注的同時,也引起了各種各樣的疑問:黨委新聞發言人等于政務公開?黨委的新聞發言人都說什么?在政府新聞發言人已經普遍建立的情況下,成立黨委新聞發言人會不會出現交叉重疊?
2010年春節之后,各個地方黨委的新聞發言人都將陸續亮相,從這些已經開展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的地方實驗中,都有什么樣的借鑒?
眉山、長沙、南京的市委新聞發言人,都帶有“破冰”的意義,相對來說,南京的黨委新聞發言人則聲勢龐大。2009年12月29日,在首任南京市委新聞發言人曹勁松的帶領下,南京117位黨委發言人集體亮相。
市委新聞發言人公開走向前臺,標志著黨委不再“沉默”,將在第一時間就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的相關情況作出回應,發布相關信息。
那么,黨委新聞發言人面對媒體與社會公眾,要說什么?
黨委新聞發言人要說的話,顯然必須與黨委的領導活動與黨的建設各個方面的情況有關。但許多老百姓最為關心的問題,比如街道積水導致一些居民住房經常被水淹的問題,這個涉及到城市管理、交通等多個政府部門,如果這個問題被提給黨委新聞發言人,他是否應該就此發表自己的看法,又該如何發表意見呢?

江蘇濉寧縣委就曾經面對群眾提出的這個問題。濉寧縣委不僅立即召開全委會討論此問題,迅速形成決策,督促相關部門解決問題,而且還明確提出將“今年家里不進水”作為檢驗縣委工作的一個指標,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解決,群眾反映良好。
當然,黨委新聞發言人要談的,主要還是以黨委的領導工作和黨的建設情況為主。在這些老百姓有時感到比較陌生的領域,其實也有許多內容是老百姓非常關心的問題。
比如,干部制度改革中通過公推公選的方式產生了一批非黨領導干部。為什么要運用公推公選的方式選拔非黨領導干部,這些干部是如何選拔出來的,非黨領導干部在政府機關中的作用是什么?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許多群眾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關心的。再比如,廉政建設的情況如何?黨委在廉政建設方面準備采取哪些新的舉措等,同樣是群眾關心的。至于政治體制改革,比如廣東順德對黨委機構的改革,廣州市決定重大決策要經過政治協商,這些地方黨委所做的改革嘗試,都引起了媒體與社會的巨大興趣。只不過當時還沒有黨委新聞發言人,如果有了發言人,這些都可以成為黨委新聞發言人說話的內容。
進入網絡時代后,我國的網絡用戶已經超過3.8億,如何引導、組織、動員如此龐大的人群,是黨的領導必須面對的問題。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立將成為網絡政治時代,與人民群眾互動并對群眾進行引導的一種新的方式。
由此,黨委的工作所涉及的范圍實際上比政府更為廣泛,需要向群眾說明的情況也更多,需要在更多的方面接受群眾與媒體的監督。因此,黨委新聞發言人面臨的問題不是無話可說,也不是只能務“虛”而無法說的問題,而是如何根據黨委在領導體制中的地位和作用,選取準確的說話角度和說話方式。
對于公眾來講,很多黨委工作并不虛,比如干部管理、反腐倡廉等都是公眾希望了解的黨務工作。如果有個比較合理的制度設計,黨委發言人可能成為群眾了解、監督干部考察任免的一個重要窗口,將有力推動干部管理體制的完善,推動干部考察和任免的透明化、合理化。
黨委新聞發言人一經出現,就帶來了一個非?,F實的問題,既然已經有了政府新聞發言人,為什么還需要黨委新聞發言人?黨委新聞發言人與政府新聞發言人的關系是什么?由此還帶來其他的一系列問題,比如,由政府某個部門負責解決的問題,黨委新聞發言人能夠就此發表意見,進行解答嗎?
作為南京市委的首位新聞發言人,曹勁松既是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又是黨委新聞發言人,還是網絡新聞發言人,外界頗為關注兩個角色如何分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表示,黨委發言人與政府發言人畢竟是兩個不同的角色,發言所代表的主體是不同的。如何做好這個角色的區分與發布內容上的銜接,是他本人面臨的最大難題。
按照我國領導體制的責任劃分,各級地方黨委在實際領導工作中要履行重大問題決策、重要人事任免等方面的一系列職責。在群眾看來由政府職能部門正在開展的重要工作,只要事關全局,都需要經過地方黨委常委會或者全委會的研究,形成決議。比如,重慶開展的聲勢浩大的打黑行動,雖然是由公安等部門實施,但打黑的決策,卻是由中共重慶市委做出的。所以,有關這些方面的信息顯然更應該由黨委新聞發言人來進行說明并答復各種疑問。由于重慶打黑行動開始時,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立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對重慶打黑行動決策是如何形成的,最終是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回答的。
除了領導工作外,各級黨委還有自己必須努力完成的工作任務:黨的建設和黨的發展工作,黨的宣傳工作,統一戰線工作等等。這些工作本身就包括許多方面的內容,而且有些也是群眾高度關注的問題,如干部隊伍建設、干部制度改革、黨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等等。通過黨委新聞發言人向社會公開黨的建設和黨的專職工作情況,可以使群眾加深對黨的認識和了解,同時也有利于各級黨委接受群眾的監督。
從這個角度分析看,黨委新聞發言人的作用是政府新聞發言人無法替代的,因為他們的作用并非重疊而是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別。比如,2009年8月,南京在市區363個社區進行社區黨委書記的公推直選,如果要在事前向新聞媒體說明這一改革的相關情況,就應該由黨委新發言人而不是政府新發言人出面說明。
由于黨委和政府工作有區別,這就決定了黨委新聞發言人與政府新聞發言人面對群眾與媒體時,他們要說的話,不僅內容有差別,即使同一個問題,解釋的角度也會不一樣。所以,黨委新聞發言人在實際工作中是不會與政府新聞發言人的工作相互重疊的。因此,應適時出臺相應的黨內文件、條規,就可以使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與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順利對接,協調并進。
從各個地方的實踐來看,如何讓公眾覺得黨委新聞發言人言之有物,又避免與政府發言人的職能重疊和沖突,是對制度設計的考驗,也是對發言人自身素質的考驗。
可以說,發言人的自身素質是保證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不流于形式的重要因素。黨委發言人切忌空話、套話、官話,否則,黨委發言人不僅失去對公眾的吸引力,也將失去應有的生命力,變成沒有實際意義的政治“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