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迪婭
(南昌市肝病醫院肝三科,南昌 330002)
肝源性糖尿病是指由肝病引起的血糖升高,糖耐量降低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由于多數缺乏糖尿病特征性表現,常被原有肝病癥狀掩蓋,易被臨床護士忽視。在臨床上由于肝源性糖尿病缺少典型的多飲、多食、多尿、瘦弱等糖尿病癥狀而主要以肝病癥狀為主,僅能從實驗室檢查發現血糖升高,對肝病患者應常規檢測血糖和尿糖,以便早期發現糖尿病[1]。所以在護理上通過專科護理,合理的飲食、用藥和疾病知識等健康教育,是提高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一個手段。南昌市肝病醫院肝三科于2009年1-12月對60例住院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進行了隨機對照研究,根據其特點,提出有預見性的護理措施,報告如下。
60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男 52例,女 8例,年齡30~65歲;其中慢性肝炎15例,肝炎后肝硬化40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既往無糖尿病史,各項指標均符合肝源性糖尿病診斷標準。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2組在年齡、性別及病情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藥物和一般護理。
試驗組給予常規的藥物治療和護理干預,護理干預方法包括以下幾方面。
1.2.1 心理護理
肝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因同時患有2種疾病,心理負擔較重,應當讓患者了解肝炎和糖尿病的相關知識,使他們知道兩者是相互影響的,需要同時治療,血糖會隨著肝功能的好轉而緩解,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樂觀、平靜的心情,一不害怕,二有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狀態去接受治療和護理。
1.2.2 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患者有無低血糖的癥狀,特別是在禁食、限量、遲餐及夜間,向患者講解低血糖的癥狀,叮囑患者在懷疑發生低血糖時及時通知醫護人員,以及時監測血糖。如果血糖低于3.9 mmol·L-1時,囑患者進食含有15 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或含糖飲料(如果患者已出現低血糖癥狀時應立即給予高滲葡萄糖靜脈推注),并在患者服用20~30 min后觀察癥狀是否緩解,然后再次測試血糖,觀察血糖是否上升。由于沒有糖尿病的特征性癥狀,因此在患者出現高血糖時不易發現,只能通過監測血糖發現如果空腹及餐后血糖過高則需要通過輸液泵泵入胰島素以降低血糖,并在泵入后監測血糖觀察病情變化。
1.2.3 飲食護理
與患者和家屬共同制定飲食計劃并指導患者正確進食。飲食治療是治療糖尿病的一項基本措施,慢性肝炎患者由于肝細胞長期受損,需高能量來促進肝細胞再生和修復,而糖尿病患者則需低糖、優質蛋白質飲食,故合理安排飲食是非常重要的。肝病患者多有消化道癥狀,在飲食上也要求高蛋白、高維生素、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而且大部分慢性肝炎患者喜歡吃新鮮的水果,因此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還應根據肝病病情制定合理的飲食。對肝病病情較輕,無明顯厭食、納差的患者,應根據糖尿病病情計算每天總熱量,限制水果攝入,如要求患者在兩餐之間加水果,1次半個蘋果或梨,限制水果攝入量;根據血糖控制情況調整出最佳飲食方案。對肝病病情較重,食欲明顯下降,同時注射胰島素的患者,要求患者按時按量進食,護理上加強觀察患者飲食情況。如果患者餐后嘔吐或進餐少,注意補充甜食。患者消化道癥狀重時,可增加餐次,睡前加餐。同時將患者飲食情況及時報告醫生,結合血糖水平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發生肝昏迷的患者終止蛋白質飲食,待病情好轉,可逐漸加量,給無鈉或低鈉飲食。
1.2.4 皮膚的護理
指導患者穿寬松的衣服、鞋襪、經常洗澡更換內衣,長期臥床患者可用棉墊或氣圈,保護受壓部位,有條件可用氣墊床,防止褥瘡發生。皮膚瘙癢者應監督患者剪短指甲,不能用手抓撓皮膚,可給予藥物或爐甘石洗劑涂抹,防止因皮膚破潰而引發感染[2]。糖尿病患者的皮膚護理主要強調減少刺激,防止抓傷,預防感染。由于其周圍神經病變造成溫覺減退,因此應每天觀察足部皮膚變化,冬季注意保暖,經常按摩足部,洗腳時水溫不可太熱,避免發生燙傷,繼發感染。
1.2.5 胰島素治療的護理
雙上臂外側、腹部及大腿前外側等都可作為胰島素注射部位。應采用皮下注射,部位要經常的更換,最好2周內不使用同一位點,以免局部皮下組織吸收能力下降,形成硬結,應嚴格按照醫囑劑量使用胰島素,餐前30 min注射[3]。患者出院前教會患者及家屬正確使用胰島素的方法,注射部位、劑量和注意事項。
1.2.6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疾病的有關知識,使患者掌握心理治療、飲食治療、藥物治療及病情監測的各個環節中的具體方法,告知患者不得擅自減藥、停藥或服用其他藥物,講解低血糖的癥狀及處理方法,學會自我監測血糖,合理飲食,戒酒,注意休息,定期復查肝功能。
2組患者均住院3個月以上,護理干預3個月后通過對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的監測結果,比較2組患者的差別。
應用SPP1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前2組患者的肝功能及血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護理干預3個月后2組患者的肝功能及血糖比較見表2。

表1 護理干預前2組患者肝功能及血糖的比較 例

表2 護理干預3個月后2組患者肝功能及血糖的比較 例
肝臟是糖類代謝的主要場所,對于維持血糖的穩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肝臟病變很容易引起糖代謝障礙。一些參與糖代謝的激素,如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生長抑素等分泌后也直接經門靜脈進入肝臟,肝臟是這些激素作用的靶器官。肝臟損害可以導致葡萄糖耐量減低,嚴重者可發展為糖尿病。這種繼發于慢性肝實質損害的糖尿病稱為肝源性糖尿病。由于肝硬化患者的肝糖原貯存減少,胰升糖素刺激肝糖原分解生成葡萄糖的能力遠比沒有肝病的患者低,因而容易出現低血糖。在用胰島素治療肝源性糖尿病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胰島素用量要謹慎,同時要加強自我血糖監測。
肝病和糖尿病均為全身性疾病,兩病并存并相互影響,使病情更加復雜化。肝病易導致糖代謝紊亂,使糖尿病加重。肝病本身也可引起肝源性糖尿病。兩病并存易發生低血糖。胰島素具有降血糖、促進糖原合成作用,對糖尿病較重的患者及一般降糖藥物不能有效控制血糖者,應及早使用胰島素強化治療,那些擔心一旦用上胰島素就會終生應用,拒絕應用胰島素的患者是沒有必要的。應及早走出誤區,積極配合治療,糖尿病會隨肝病的好轉而緩解。從本文表2中可以看出通過護理干預,試驗組的患者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各項結果均優于對照組,護理干預對肝源性糖尿病有比較明顯的幫助。
總之,合理的護理措施,嚴密的病情觀察,預防用藥后低血糖反應,正確飲食指導和心理護理,使患者調整好心態,有戰勝疾病的信心,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1] 張一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預防和治療[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4):41.
[2] 往善得.肝源性糖尿病并發皮膚瘙癢的護理[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5,8(4):368.
[3] 何正光,馮可杰.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觀察與護理[J].現代護理,2009,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