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 朱艷紅 曹毅
對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是最常用的解熱鎮痛藥,也是各類感冒藥常見的活性成分之一[1]。近年來,中藥治療感冒,特別是流感取得良好療效,使得不少患者選擇中西藥合用的方式治療感冒。盡管大家認為中西藥合用能各取所長,從而能更好的治療疾病,但國內卻沒有關于中藥與西藥感冒藥合用的對其體內代謝產生什么樣作用的報道[2]。外感風寒顆粒是治療風寒外感型感冒常用的中成藥,與APAP合用能更好治療頭痛、發熱等癥狀。因此筆者通過研究外感風寒顆粒對APAP代謝的影響,從而為中西藥聯合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外感風寒顆粒(山東臨清華威藥業有限公司);APAP(中國生物藥品檢驗所,1000 mg,99.6%,100018-200408);對乙酰氨基酚顆粒(安徽國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080409,0.5 g/片);甲醇(色譜純,sigma公司);高氯酸(A.R,廣州化學試劑廠);去離子水;BP110S電子分析天平(日本);TGL-16B臺式高速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戴安高效液相色譜儀(二極管陣列檢測器,四元泵;美國);Agilent Zorbax SB C18柱(2.1 mm × 30 mm,3.5 μm);Wistar大鼠,體重(180±20)g,由廣東省醫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合格證號:SCXK粵2008-0019。
2.1 給藥方法 大鼠50支,隨機被分成5個組,每組雌雄各半,記為A、B、C、D、E組。采用灌胃給藥,其中A組給予APAP 10 mg/kg,作為陽性對照組;B組同時給予外感風寒顆粒水溶液600 mg/kg和APAP 10 mg/kg;C組則同時給予分別1200 mg/kg和APAP 10 mg/kg;D、E組分別給藥外感風寒顆粒水溶液600 mg/kg、1200 mg/kg,2 h后再給予 APAP 10 mg/kg。
2.2 血中APAP濃度的測定
2.2.1 樣品處理 各組用肝素處理過的毛細玻璃管從每只大鼠的尾靜脈采血。采血時間分別是投予APAP之前及投予之后的 0.125、0.25、0.5、1、2、3 和 4 h,然后將樣品用 15%的高氯酸除去血清中的蛋白質(5000 r/min,2 min)后上清液經濾膜(φ0.22 μm)過濾[3],以空白血漿為陰性對照,用HPLC分別測定血藥濃度并計算其Cmax、Tmax、AUC0-4 h。
2.2.2 標準血漿樣品的配制 精密稱取干燥至恒重的對乙酰氨基酚對照品32.32 mg,加雙蒸餾水10 ml,配制成3.232 mg/ml的溶液,儲存備用。取適量儲備液,加入空白血漿,按照2.2.1項處理血漿方法進行處理,配制成質量濃度為1.01,2.02,4.04,8.08,16.16、32.32 μg/ml的標準血漿樣品。
2.2.3 色譜條件[4-5]Agilent Zorbax SB C18柱(2.1 mm ×30 mm,3.5 μm);柱溫:40℃;流動相:甲醇-水:15:85;流速:0.8 ml/min;保留時間:15 min;進樣量:10 μl;檢測限:5 ng;理論塔板數以APAP不低于2500,分離度不低于1.5。
2.2.4 線性關系考察 取2.2.2項下一系列不同濃度的對照品溶液,依法測得對乙酰氨基酚峰面積。以峰面積為縱坐標、進樣量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曲線方程為Y=503.45X+1.9885,r=0.9998(n=6)。結果表明,對乙酰氨基酚對照品質量濃度在1.01~32.32 μg/ml范圍內與峰面積呈良好線性關系。
2.2.5 精密度試驗 取同一對照品溶液,依法連續測定6次。結果對乙酰氨基酚峰面積分別為45.3411,46.0910,45.4421,45.0111,46.9012,46.0410,RSD=1.08%,表明方法精密度良好。
2.2.6 穩定性試驗 取同一對照品溶液,于12 h內每隔0,2,4,6,8,10,12 h 進樣檢測,依法測定.結果對乙酰氨基酚峰面積分別為 55.3446,56.0347,56.0044,55.2452,55.9992,55.4522,RSD=1.37%,表明供試品溶液在12 h內穩定性良好。
2.2.7 加樣回收試驗 精密稱取同一對照品溶液,分別精密加入適量對乙酰氨基酚對照品,按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平行操作6份,依法測定,計算回收率,結果見表1。結果表明方法回收率良好。

表1 對乙酰氨基酚加樣回收試驗結果

圖1 對乙酰氨基酚對照品

圖2 空白血漿

圖3 空白血漿+外感風寒顆粒

圖4 樣品
由圖譜可知,空白血漿及外感風害顆粒對APAP的測定均沒有影響。
3.1 對乙酰氨基酚對照品(圖1)、空白血漿(圖2)、空白血漿+外感風寒顆粒(缺APAP陰性對照,圖3)和樣品(圖4)的高效液色譜圖。
3.2 給予外感風寒顆粒后大鼠血漿中的APAP體內濃度變化結果見圖5及表2。±s)

圖5 大鼠體內APAP的平均血藥濃度-時間曲線

表2 大鼠體內APAP的Cmax、Tmax、t1/2、AUC0-4 h結果(
結果表明,外感風寒顆粒與APAP同時服用時,低高劑量(B、C)組都能使Cmax值升高(P<0.05),但只有高劑量組使AUC0-4 h值升高。而先服用外感風寒顆粒,2 h后再服用APAP的低高劑量組都能明顯地使Cmax、AUC0-4 h值升高(P<0.01),提示外感風寒顆粒能使APAP在血漿中的濃度升高,且與外感風寒顆粒服用劑量成正比,還與兩者之間的服藥時間有一定關系。另外,伴隨APAP的濃度升高的同時,其藥物濃度最高峰出現的時間有提前的趨勢。
4.1 筆者結合文獻及預試驗結果[6-7],在大鼠血漿中的APAP濃度經過3 h左右已基本代謝完全,因此本實驗采用測定AUC0-4 h足以計算一次給藥后的各藥動學參數。
4.2 筆者為排除外感風寒顆粒與APAP對各自吸收過程的影響,在預實驗時首先做了相同濃度單給APAP和兩者合用時APAP的體內代謝情況,發現APAP的血藥濃度變化曲線及Tmax、t1/2、AUC0-4 h并無并無明顯差異(P<0.01),但是發現不同給藥反而對其代謝有一定影響,故在同時給予兩藥的同時,也做了后給APAP的對照試驗,這也是考慮到中藥起效比較慢的因素,結果發現先服用外感風寒顆粒時對APAP代謝影響更明顯,需進一步進行研究。
4.3 有文獻報道使用APAP過量可引起肝損害,甚至造成嚴重肝損害乃至死亡[8-12],而本試驗提示外感風寒顆粒對APAP代謝有一定影響,并與劑量有相關性,建議在聯合用藥時權衡利弊[13]。
4.4 筆者僅研究了大鼠口服外感風寒顆粒對APAP的代謝情況,需進一步考察在人體內兩者的相互影響情況,從而為評價中西藥聯合用藥的安全性提供更多依據。
[1]趙興晉.APAP的安全用藥.中國鄉村醫藥雜志,2007,5(14):52.
[2]唐春燕,陳薇,陳大建,等.蔗糖對APAP體內藥動學的影響.醫藥導報,2009,28(6):707-708.
[3]Jinfeng QI,Yumiko HONDA and Satoru MINESHITA,Simultaneous HPLC Determination of Acetaminophen and Four of Its Major Me-tabolites in Small-volume Biologic Fluids.Jpn Clin Pharmacol T-her,2002,33(6):263-275.
[4]楊俊毅,蔣學華,林舒,等.RP-HPLCC同時測定血漿中對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濃度.《華西藥學雜志》,2003,18(2):110-112.
[5]周芬,孫莉,劉麗京,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人血漿中對乙酰氨基酚/曲馬朵及其代謝物的含量,《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2007,16(4):271-275.
[6]Court MH,Duan SX,von Moltke LL,Greenblatt DJ,Patten CJ,Miners JO,et al.Inter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acetaminophenglucuronidation by human liver microsomes:identification of relevantacetaminophen UDP2 glucuronosyltransferase isoforms.J Pharma2col Exp Ther,2001,299(3):998-1006.
[7]Jinfeng QI,Yumiko HONDA and Satoru MINESHITA,Simultaneous HPLC Determination of Acetaminophen and Four of Its Major Metabolites in Small-volume Biologic Fluids.Jpn Clin Pharmacol T-her,2002,33(6):263-275.
[8]吳洋東,虞滌霞,劉紅艷,等.肝泰膠囊保護對乙酰氨基酚所致急性肝損傷實驗研究《中國藥師》,2008,11(6):628-630.
[9]李鵬飛,劉麗宏,馬萍,等.LC-MS/MS同時測定人血漿中對乙酰氨基酚和右氯苯那敏濃度.《解放軍藥學學報》,2009,(1):33-37.
[10]吳希美,周漢良,卞如濂.小柴胡APAP肝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理研究.中藥藥理與臨床,1997,13(6):8-10.
[11]Davidson DGD,Eastham WN.Acute liver necrosis following overdose of paracetam01.Br Med J,1966,2(5):497-499.
[12]Sarah JAW,Elizabeth HJ.Interaction of caffeine with acetaminophen.Biochem Pharmacol,1993,46(11):493-501.
[13]金慧萍,李中東,焦正.對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應與合理使用,《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4,6(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