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姣
剖宮產術1025例指征分析
楊玉姣
目的通過分析剖宮產各項指征的合理性,為降低剖宮產率提供依據。方法對我院2009年07月至2009年10月1025例剖宮產術的原因及指征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剖宮產率高達56.8%,其中前次剖宮產占第一位,其后依次為羊水過少、胎兒宮內窘迫、臍帶繞頸、社會因素、胎膜早破、臀位、難產等。結論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科學選擇分娩方式,是降低剖宮產率、提高產科質量的關鍵。
剖宮產;剖宮產率;指征
剖宮產是處理高危妊娠和異常分娩,搶救孕產婦和圍產兒生命的有效手段,但今年來國內外報道剖宮產率呈顯著上升的趨勢,我院產科同樣也存在高剖宮產率的問題。故就我院剖宮產指征掌握情況進行分析,以探討剖宮產率高的原因及如何盡可能地降低剖宮產率。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產科2009年7月至2009年10月住院分娩的所有剖宮產病例,將其剖宮產率,剖宮產指征構成比,進行回顧統計分析。
1.2 方法 對本組資料中所有剖宮產指征及剖宮產指征掌握情況進行分析,統計各指征構成,列出百分比。
2009年7月至2009年10月我院共住院分娩1806例,其中剖宮產1025例,剖宮產率達56.8%,遠遠高于WHO提出的≤15.00%的標準。
2.1 剖宮產指征 剖宮產指征統計中,當同一病例有幾個指征時,以第一指征為準進行統計,1025例剖宮產指征及構成比見表1。

表1 剖宮產指征及構成比(例,%)
剖宮產主要指征為:前次剖宮產、羊水過少、胎兒窘迫、臍帶繞頸、社會因素、胎膜早破、難產、巨大兒、臀位;社會因素包括珍貴兒、懼怕產痛拒絕試產及堅決要求手術;產前出血包括前置胎盤及胎盤早剝;妊娠合并癥包括妊娠合并糖尿病、尖銳濕疣、心臟病等;其他因素中包括過期妊娠、引產失敗。
2.2 剖宮產指征的掌握情況,亦即高風險因素的剖宮產率,見表2。

表2 剖宮產指征掌握情況分析(例,%)
從表2中可以看出幾項常用指征的應用情況,前次剖宮產100%做了剖宮產,臀位的剖宮產率達97%,雙胎剖宮產率達88.9%,羊水過少達82.1%。
3.1 剖宮產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由于醫務人員剖宮產技術的提高,麻醉和抗生素的有效應用,使剖宮產的安全性大大提高,避免了過去因某些復雜的陰道助產給母兒帶來的損傷。由于剖宮產指征范圍擴大,剖宮產率隨之上升。
3.2 剖宮產指征分析 (1)前次剖宮產:既往有剖宮產史,本次妊娠因前次剖宮產行再次剖宮產術居首位。對這部分病例,首先是要嚴格掌握第1次剖宮產指征,減少疤痕子宮的形成;二是要轉變“一次剖宮產,次次剖宮產”的概念,對前次剖宮產指征已不存在,本次妊娠又無新的指征出現的,無嚴重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此次妊娠距前次手術2年以上,前次手術為子宮下段切口且愈合良好的病例,應鼓勵其在嚴密監護下陰道試產,做好手術、輸血、搶救的準備。有資料表明34.10% ~90.10%的疤痕子宮妊娠經陰道分娩成功[1];(2)羊水過少:約占我院剖宮產總數的11.6%,居第2位。近年來,圍產醫學的迅猛發展和超聲診斷技術的不斷提高及人們對羊水少的重視,羊水少的檢出率已明顯提高。但在臨床已孕足月一經B超診斷羊水少,即向家屬交代病情,若家屬有手術意愿,即手術分娩。術中約20%羊水≥300 ml。目前,應進一步提高B超的診斷符合率,臨床結合胎心監護等指標,有選擇地采取輸液等治療方法,做OCT試驗等,視患者情況可引產終止妊娠。從而降低剖宮產率;(3)胎兒窘迫:以胎兒窘迫為指征的剖宮產,近年來有逐年上升趨勢,有些地區已成為剖宮產的首要指征[2],在我院為第四位,約占剖宮產總的10.8%,對胎兒宮內窘迫有診斷過度的問題,胎兒窘迫的診斷與胎心監護、臍血流圖等監護手段應用有關,有的單憑一時的胎心率變化或單純的羊水輕、中度糞染或單純的胎兒電子監護結果異常而作出診斷,而忽視了對胎兒、臍帶、羊水胎盤或母體狀況等 因素高指標的分析,有1/4的胎兒窘迫未找到任何原因,術前術后對胎兒窘迫診斷符合率較低;(4)臍帶繞頸:單純因B超見到有臍帶繞頸而要求剖宮產的孕產婦近年來逐漸增多,頭位妊娠臍帶繞頸已成為剖宮產的主要指征之一。本文中占10.2%,居第4位。吳玉華曾報道[3]約54.70%的頭位妊娠臍帶繞頸可經陰道分娩而不會引起胎兒窘迫及新生兒窒息;當出現了胎兒窘迫者再行剖宮產術,可在胎兒窘迫發生后1 h30 min內取出胎兒,其新生兒預后良好。故對頭位妊娠臍帶繞頸的孕婦,應提倡嚴密觀察下陰道試產,當出現胎兒窘迫或胎頭下降受阻時再行剖宮產術,而不必以臍帶繞頸單一的指征行剖宮產術;(5)社會因素:因社會因素而行剖宮產,也是剖宮產率迅速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有的地區該因素已成為剖宮產的第三位指征達20%[4]。在我院占8.6%,居第5位。究其原因,是由于孕產婦及其家屬認為剖宮產絕對安全;孕產婦對分娩疼痛的恐懼,不愿經受產痛的煎熬,執意要求剖宮產。而產科醫生擔心拒絕他們的要求后,萬一在分娩過程中出現意外,招致孕產婦及家屬的指責與不滿,引起糾紛。所以只好按其意愿手術。
3.3 降低剖宮產率的對策 ①通過產前教育,圍產期保健,使產婦及家屬有充分認識,同時更新服務模式,實施導樂分娩,積極開展分娩鎮痛,保證母嬰安全前提下盡量經陰道分娩;②產科醫務人員加強實習,提高產科整體技術水平,提高對異常產科的診斷準確性,及時正確處理產程;③產科醫生加強責任心,嚴格掌握手術指征,同時注意與孕婦及家屬溝通,促進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要降低剖宮產率,尚需全社會關注,醫患雙方共同不懈努力。
[1]耿正蕙,馬楠.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方式的選擇.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16(5):275.
[2]賀志英,林義家.胎兒窘迫為指征的剖宮產136例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1,17(6):396.
[3]吳玉華.頭位妊娠臍帶繞頸309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2,18(11):689.
[4]揚雪峰,耿金華,封全靈,等.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14年變化研究.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2,18(1):45
[5]劉方.10年剖宮產及適應證的變化.中國優生優育,1998,9(4):180.
223300 江蘇省淮安市婦幼保健院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