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堅 李程 劉雄偉
臨床上,診斷腎臟及尿道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對尿中有形成分的檢測,能為臨床提供診斷及預后的依據。血尿是泌尿系統疾病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因此,明確血尿的來源和性質對臨床診斷和治療有重要意義[1]。UF-1000i作為目前較為先進的尿有形成分分析系統,用紅色半導體激光束照射經過核酸染色后在鞘流貫流分析池中形成的鞘流標本,并通過對從各粒子產生的前方散射光、側向散射光以及側向熒光信號轉換的光電信號進行分析,從而對各個粒子進行識別。同時還可以提供如:70%紅細胞前向散射光(RBCP70FSC),紅細胞前向散射光分布寬度(RBC-FCS-DW),大紅細胞(Large-RBC),小紅細胞(Small-RBC)等紅細胞信息(RBC-Info)。為探討UF-1000i對明確血尿來源和性質的準確性,收集2009年我院收治的住院及門診患者的尿樣標本,對其中檢測有紅細胞的240例進行分析。應用UF-1000i檢測該標本,并以顯微鏡檢測結果為標準[2],計算UF-1000i符合率,同時比較腎源性血尿與非腎源性血尿的紅細胞差異,為臨床診斷及鑒別診斷腎臟疾病提供客觀依據。先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我院住院及門診患者的血尿標本240例,標本的確定符合血尿的診斷標準。其中男124例,女116例,年齡14~68歲,平均42.6歲。根據病史、血、尿生化檢查,B超、CT等影像學檢查,膀胱鏡及必要的免疫學檢查,確診為腎小球疾病患者156例,非腎小球疾病84例。所有患者均用一次性清潔尿杯留取新鮮晨尿或隨機尿(女性患者避開月經期),分別經UF-1000 i尿沉渣分析儀和顯微鏡進行檢測。
1.2 儀器與試劑
1.2.1 日本SYSMEX公司生產的 UF-1000 i尿沉渣分析儀,其使用試劑全部為原裝配套試劑及質控品。批號如下:UFII SHEATH(鞘液)G0005;UFII SEARCH-SED(染色液)A9004;UFII PACK-SED(稀釋液)A9006;UFII SEARCH--SED(染色液)A9006;UFII PACK-BAC(稀釋液)A9003。質控品YS9016。
1.2.2 日本奧林巴斯光學顯微鏡,離心機、離心管等。
1.3 檢測方法
1.3.1 UF-1000i檢測取患者尿液10 ml于專用測定管內。應用UF-1000i檢測,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操作。檢測前,UF-1000i各項參數均應經校準,每天用質控品做室內質量控質,儀器性能符合要求。
1.3.2 顯微鏡檢測方法 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3]進行操作。吸取10 ml尿液置于離心管中,用離心機以1300 r/min,離心5 min,棄去上層清液,取0.2 ml尿沉渣充分搖勻滴入定量計數板中。滴入計數板1 min后,計數10個大方格內紅細胞數目及畸形紅細胞數目,計算畸形率,檢測應在2 h內完成。所有標本均由一人完成其顯微鏡下檢測,盡量避免由于觀察者主觀差異帶來的變異性。
1.4 判斷標準
1.4.1 UF-1000 i檢測結果 ①非腎小球性血尿:Rbc Fsc-P70≥100且 Fsc-P70-DW≤50 ch,提示可能為均一性RBC;②腎小球性血尿:Rbc Fsc-P70≤70 ch,提示可能為非均一性RBC,即為多形性紅細胞;③混合性紅細胞:Rbc Fsc-P70≥100且 Fsc-P70-DW≥50 ch。
1.4.2 顯微鏡檢測的判斷標準 尿中紅細胞>8000/ml即診斷為血尿。①腎小球性血尿:畸形紅細胞>80%;②非腎小球性血尿:畸形紅細胞<20%;③混合性血尿:畸形紅細胞介于上述兩者之間。
1.5 統計學方法 數 據處理應用SPSS 12.0統計軟件進行,實驗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樣本的比較應用t檢驗及χ2檢驗。
應用UF-1000 i尿沉渣分析儀和顯微鏡進行檢測,檢測結果見表1。

表1 兩種檢測方法對紅細胞的檢測結果及符合情況(例,%)
以顯微鏡檢測結果為標準,由表1可知,UF-1000 i尿沉渣分析儀提示紅細胞信息與顯微鏡檢查的符合率,非腎源性血尿、腎源性血尿、混合性血尿分別為 91.0%、90.5%、81.3%。
尿液檢查是診斷及鑒別診斷泌尿系統疾病的必要檢查之一。而腎臟及泌尿系統疾病常常出現血尿這一臨床表現。因此,明確血尿的來源對疾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均有重要意義。一方面,紅細胞通過病變的腎小球濾膜時,受到物理機械損傷引起尿液紅細胞形態改變;另一方面,紅細胞在腎小管中由于受到不同的pH值環境、滲透壓、尿激酶、尿素等化學因素的影響,也可以導致形態的改變[4]。因此,通過對尿液中紅細胞形態及數量的檢測可以初步判斷血尿的來源。傳統的應用顯微鏡檢測的方法準確性較高,但進行計數前需要對標本進行離心,在離心的過程中可能會導致紅細胞的變形和破壞[5],計數結果容易受到觀察者主觀的影響且檢測速度較慢,難以滿足臨床需要。
UF-1000i尿沉渣分析儀是目前檢測、分析尿液有形成分的較為先進的系統,對尿中有形成分直接進行熒光染色。其應用流式細胞計數原理和電阻抗原理,利用尿液中各種有形成分的熒光強度和熒光脈沖寬度、前向散射光強度和前向散射光脈沖寬度以及電阻抗大小的不同來區別尿液中各種有形成分。但當紅細胞在尿液中大量出現時,要注意草酸鈣等結晶、酵母樣細胞、白色念珠菌、其他細菌的數量以及白細胞的數量,這些都會使沉渣分析儀出現假陽性結果。本實驗結果表明,UF-1000i尿沉渣分析儀提示紅細胞信息與顯微鏡檢查的符合率,非腎源性血尿、腎源性血尿、混合性血尿分別為91.0%、90.5%、81.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顯微鏡鏡檢。且該方法檢測時尿液無須離心,無主觀因素干擾,結果客觀,操作簡單,快速,具有一定的可重復性,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Nguyen GK.Urine cytology in renal glomerular disease and value of G1 cell in the diagnosis of glomerular bleeding.Diagn Cytopathol,2003,29(2):67-73.
[2]范秀玲,劉大偉.普通光鏡觀察尿紅細胞形態鑒別血尿來源.實用醫技雜志,2005,12(10):2755.
[3]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293.
[4]Fischereder M.Hematuria and nephritic sediment.MMW Fortschr Med,2004,146(43):35-36,38.
[5]牟君成,童瑞強.尿隱血試驗與鏡檢紅細胞的比較.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0,21(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