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軍
依達拉奉(Edaravone MCI-186)是一種自由基清除劑,其良好的腦保護作用得到國內外臨床研究的證實,它打破了神經保護治療無效的僵局。我科就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加用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血管患者50例,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資料 本組患者共50例,急性腦梗死31例,急性腦出血19例,發?。?4 h,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修改的診斷標準[1],并均經頭顱CT確診,腦梗死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齡42~76歲,平均57.2歲,腦出血組:19例,男11例,女7例;年齡39~79歲,平均60.5歲。家屬同意內科保守治療,且無用藥禁忌證及嚴重心、肝、腎損害。
1.2 方法 腦梗死患者常規用丹參(或參麥)注射液30 ml+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滴注,1次/d;口服阿司匹林0.1 g1次/d;根據病情使用降血壓、降血糖藥和脫水劑,保持水和電解質平衡,并加用依達拉奉30 mg+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滴注,2次/d,連續治療7~14 d。腦出血組患者均根據病情輕重、出血部位及出血速度、出血量給予控制血壓、脫水降顱壓、控制血糖及防止并發癥等常規治療。同時給予依達拉奉30 mg加入生理鹽水 1 00 ml中靜脈滴注,30 min內滴完,2次/d,共14 d。臨床療效判斷按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療效標準。
1.3 療效判斷標準 按 照腦卒中臨床療效評定標準,根據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減少及生活功能狀態,依次分為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無變化、惡化、死亡。顯效包括基本痊愈、顯著進步,有效包 括 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按照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療效標準,依據神經功能缺損積分值的多少和患者總的生活能力狀態,分為:①基本治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 ~100%,病殘程度0級;②顯著進步:評分減少46% ~90%,病殘程度1~3級:③進步:評分減少18% ~45%;④無變化:評分減少或增加17%:⑤惡化:評分增加18%以上。治療期間記錄患者是否有不良反應,定時監測凝血、肝腎功能,定期復查頭顱CT,觀察顱內情況。
2.1 兩組療效觀察 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2.2 不良反應 兩組在治療前及治療后第14天各檢測1次血常規、尿常規及肝腎功能。腦梗死組有3例、腦出血組有2例谷丙轉氨酶增高。
多年來腦出血治療以內科保守控制血壓及顱內壓、防治感染及應激性潰瘍、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對癥支持治療為主,外科治療對挽救重癥患者的生命和促進神經功能康復有益,但手術要根據出血部位、病因、出血量及患者年齡、意識狀態、全身狀況決定,而且手術宜在超早期(發病后6~24 h內)進行,還有很多基層醫院無法開展腦出血的手術治療,所以手術治療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腦出血血腫周圍以細胞腫脹、水腫,神經細胞壞死、變性為主要表現。腦出血后由于血腫對周圍腦組織以及微血管的壓迫,使局部血流量很快降低,并隨著腦水腫的不斷發展,受損組織的血流量進一步下降,在中心破壞組織周圍產生大范圍的低灌注區,類似于缺血性腦卒中的“半暗帶”[2]。自由基對細胞毒性很強,可通過過氧化作用使蛋白質變性,破壞細胞膜和細胞器,最終造成腦細胞廣泛損傷,產生腦水腫。此外,自由基還可導致腦組織的微血管內皮細胞壞死,引起腦血管通透性增加,進一步加重腦水腫。目前,尚無有效的方法治療腦出血引起的神經細胞和軸突急性壞死,但可采取一切措施搶救壞死區周圍“缺血半暗帶”的神經細胞,減輕繼發性腦損傷,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以改善愈后。依達拉奉是一種具有捕獲羥自由基的活性抗氧化劑,其血一腦屏障的穿透率60%,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作用,從而抑制腦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神經細胞的過氧化作用,防止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抑制遲發性神經元死亡,減輕腦組織損傷和腦水腫。依達拉奉不影響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纖維蛋白溶解和出血時間,不會增加出血風險。
在腦梗死急性期,由于血管的閉塞引起以其支配領域為中心的腦血流減少,組織進入缺血狀態,自由基則被認為是缺血性腦血管損害的主要因子[3]。在腦組織缺血和再開通時,產生大量的自由基。自由基是構成細胞膜的磷脂中的不飽和脂肪酸過氧化所產生,從而引起了細胞膜的損害,接下來引起繼發性腦組織損害,腦水腫的加重,腦梗死的惡化,神經細胞壞死和進行性的缺血損害。依達拉奉作為自由基清除劑在急性期腦梗死治療中具有改善預后的效果。各項研究表明,在腦缺血動物模型以及腦卒中患者的大腦缺血核心部位周圍存在保持部分能量代謝的低血流灌注區域,即所謂的缺血半暗帶,該藥物能到達該區域并阻止梗死進展[4]。本文對治療組患者發病后24 h內,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依達拉奉,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研究結果提示,依達拉奉是一種有效、安全的神經保護劑,可在急性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中推廣使用。其強大的自由基清除功能所起到的神經保護作用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非常有益。
[1]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及臨床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3.
[2]楊玉佩.依達拉奉治療腦出血98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17):71.
[3]Edaravone Acute Infarction Study Group.Effect of a novel free radical scavenger,edaravone(MCI-186),on acute brain infarction.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double-blind study atmulticenters.Cerebrovasc Dis,2003,15(3):22.
[4]Yamamoto T,Yuki S,Watanabe T,et al.Delayed neuronal death prevented by inhibition of increased hydroxyl radical formation in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J Brain Res,1997,762(12):24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