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娟 杜衛國
左心室肥大(LVH)的心電圖診斷標準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根據以往文獻中推薦的方法,往往會產生較高的誤診或漏診率,曾有報告指出RⅠ的高度是一個較為特異的診斷依據(指標),但其敏感度卻較低[1,2],本文試圖根據我院404例經B超、X線、臨床體檢確診的左心室肥大病例的ECG表現,對左心室肥大時的肢導聯R波特點加以探討,并對RⅠ高度的診斷價值進行評價,以期找出一個簡化的特異性及敏感性都較高的診斷指標。

表1 LVH病因及ECG特征(電壓單位:毫伏)
收集我院3年間經臨床查體、B超、M超、X線確診為左心室肥大患者的ECG共404例,分別統計左心室肥大病因、RⅠ高度、RⅡ、RⅢ、RavL高度、心電軸、左胸導聯 R高度。并進行統計處理,評價以上各指標與LVH的關系,各項統計結果及分析詳見表1。
眾所周知,左心室肥大時的心電圖改變是一個由多種ECG特征組合而成的指標群體,它受到多種因素諸如年齡、體重、體位、性別、病種等的影響,使其診斷符合率大為降低,以往在評價LVH的ECG改變時,由于很難找到一個特異性較高且敏感度亦較高的單項指標,故往往采取多項指標綜合評價的方法,但由于這些指標過于繁雜且均有較高的假陽性或假陰性,使得在實際應用時很難掌握,其中記分法便是一個較典型的例子,某些推薦標準中的指標數竟達十多項,故實際上在臨床診斷工作中很難掌握[3]。為了簡化左心室肥大時的診斷標準并提高其診斷符合率,我們研究了404例確診為左心室肥大的病例。由于LVH的主要ECG表現為R波的增高,故我們對幾個主要導聯的R高度進行統計分析。在統計時,我們舍去了VAT、ST-T改變等輔助診斷指標。
從結果中可以看出,肢導聯中R波增高的特異性較高,而敏感性各不相同,其中以RⅠ特異性最高,RⅡ次之,ST-T繼發性改變多在較嚴重的肥大時發生,故其敏感性較低,而特異性亦不高,心電軸一項敏感性及特異性均較低。
根據本研究結果,我們從諸多診斷指標中篩選出以下幾項指標做為新的診斷指標,并在臨床上試用以了解其診斷符合率,這幾個指標是:1、RⅠ>13 mm,2、RV4-RV5≥25 mm,3、ST呈下斜形壓低,其中1、2兩項為必備條件,3為輔助條件。
經用以上標準對上述404例患者加以分析,結果是:診斷符合率為92.5%,敏感性為82.3%。根據文獻中的記載[2],采用以往的多項標準綜合評價方法所能達到的診斷符合率特異性、敏感性等,并不比本研究所采用的簡化標準法更高,且其在實際應用時不易掌握,故根據本研究結果,我們建議對LVH的診斷標準加以簡化,簡化后的指標以RⅠ≥13 mm、RV4-V6≥25 mm為主,只要ECG中出現這兩種改變,即可確立診斷,若再輔以心電軸輕度左偏>-5°及ST-T改變兩項指標,則診斷符合率將會更高。
關于RⅠ的診斷價值問題,以往文獻中也有過論述,有學者認為[3]:肢導聯電壓增高(RⅠ+SⅢ >2.5 mv.RavL >12 mm)特異性雖較高,但敏感度較低,故并未引起普遍重視,文獻中多將其列為輔助診斷依據,而將RV5列為主要診斷依據.據筆者觀察和研究,所得結果與傳統觀點有所不同,在本研究中發現RⅠ的特異性與文獻中的論述基本一致,而敏感性則高于以往的認識。另外,以往傳統觀點只承認RV5代表左室肥大的表現,而我們發現V4-V6中任一導聯電壓增高均為左室肥大的表現,故采用該標準可以避免漏掉有用信息,從而提高診斷符合率。
關于RⅠ增高的特異性及敏感性較高的機理,我們認為,首先Ⅰ導聯由于信息采集方式決定了其R波高度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極為突出,同一患者前后多次ECG中RⅠ高度可比性就較強(重復性好),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基礎因素,再則因左心室肥大時R向量無論是向左下或左上,其主向量都是向左擴展,故都能在Ⅰ導聯中表現出來[4],而V5則不然,如在臨床上常見到一部份完全左束支阻滯合并電軸重度左偏的ECG,其主向量偏向左上,此時主向量與V5導聯軸立體夾角常>90°,在V5中表現為rS形,R波極低,須加描高V5才能找出典型的大R波,但Ⅰ導聯R波則不受影響,這個事實說明RV5的不穩定性,再加上電極安放的偏差,就更增加了其不確定性,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體型、發育等方面的差異;左心室的垂直及水平位置、個體差異也較大,這種差異對于Ⅰ導聯來說,影響是很小的。而對于V5來說影響就相對較大。顯而易見,由于上述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Ⅰ導聯對LVH時主向量擺動的包容性較強,故其特異性及敏感性較高,這一點在本研究中無論是在理論上或實踐上都得到了證明。
本研究還發現Ⅱ、Ⅲ、avF導聯的R高度的診斷價值較低。這個問題也很好理解,由于LVH時主向量大多是向正左方或左上方擴展,且常在0°附近擺動不定,故該向量有與Ⅱ、Ⅲ、avF的導聯軸形成垂直夾角或負夾角的趨勢,從而導致RⅡ、Ⅲ、avF的降低或出現深S,使得LVH的表現被掩蓋。
至于VAT的價值問題,從現代心臟電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其理論基礎就是錯誤的,故不再將其列入診斷標準。STT的改變也是一個不確定因素,在早期LVH時,ECG中往往無明顯表現,故不作為必備條件。
綜上所述,我們推薦簡化LVH診斷標準如下:
3.1 RⅠ≥13 mm。
3.2 RV4-RV5或 HRV4-RV5≥25 mm(HRV4-RV5為高1~2肋間的V4-V6)。
3.3 臨床體征中具有高血壓、瓣膜病等可以引起左心室肥大的因素。當然,在以上兩條指標的基礎上若再附加有繼發性ST-T改變、心電軸左偏,RⅡ高電壓,則診斷符合率就會更高。
[1]Ochi H,Noda A,Miyata S,et al.Sex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lectrocardiographic abnormalities and the extent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by echocardiography.Ann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l,2006,11(3):222-229.
[2]朱曉菲.12導聯QRS總振幅記分法標準診斷左心室肥大的價值.臨床心血管病雜志,1999,15(7):329-330.
[3]黃宛.臨床心電圖學.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1991:69-69.
[4]Jaggy C,Perret F,Bovet P,et al.Performance of classicelectrocardiographic criteria for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an African population.Hypertension,2000,36(1):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