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娜 王文臣
原發性高血壓病(EH)患者在無并發心、肝、腎功能異常及未用可引起水腫的降壓藥,使血壓降至正常范圍時常并發皮下水腫。本文作者觀察了這類患者用紅花注射液治療前后甲襞微循環的變化和水腫改善情況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EH120例均符合1978年WHO診斷標準和2008年WHO/ISHEH分期診斷標準。其中45例并發皮下水腫患者原發性高血壓病(EH)患者隨機分成紅花注射液和常規液治療。紅花注射液組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齡40~74歲,平均49.2歲;EHⅠ期11例,Ⅱ期18例,水腫史2個月~4.5年,平均2.2年。常規液對照組16例,男5例,女11例,年齡40~72歲,平均48.4歲,EH Ⅰ期6例,Ⅱ期10例;水腫史5個月~4年,平均2.5年。EH無水腫組15例,男5例,女10例,年齡37~71歲,平均48.7歲;EHⅠ期6例,Ⅱ期9例。3組EH心、肝、腎功能均正常。3組均用開搏通降壓治療1~2個月,血壓降至正常范圍。健康對照組15例,男7例,女8例,年齡39~74歲,平均49.1歲。
1.2 方法 在室溫18℃ ~23℃的專門檢查室內,應用國產WX-753B型微循環顯微鏡,連以電視錄相系統(放大375倍),按常規操作對左手無名指甲襞進行觀察,根據田牛氏甲襞微循環檢查指標及加權積分值的評價方法[1-2],觀察管袢形態、流態和袢周狀態等16項指標,綜合分析觀察結果。
EH并水腫患者紅花注射液組29例,應用紅花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0 ml;常規液對照組16例,應用肌苷0.4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0 ml,兩組分別1次/d靜滴,連續15 d療程結束。治療1個月內停用影響微循環的藥物,并在單用開搏通降壓1~2個月,血壓降至正常范圍的基礎上加用紅花注射液或常規液。在治療期間不使用其他降壓藥和對微循環有影響的藥物。治療前及療程結束當日分別檢查甲襞微循環。
治療前EH有水腫與無水腫組比較,有或無水腫組與健康比較甲襞微循環各類指標積分值以及總積分值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紅花注射液治療后循環積分值顯著降低,見表1;各項指標也有非常顯著改變:袢周滲出明顯減少、管徑減小、流速增加、紅細胞聚集性下降、袢頂淤張減輕以及管袢清晰度增加(P<0.01)。水腫明顯消退,消退率達96.6%(P<0.01)。治療期紅花注射液間僅10例有輕度乏力,胃區不適,不影響治療。
表1 紅花注射液和常規液治療前后微循環各類指標積分值比例(±s)

表1 紅花注射液和常規液治療前后微循環各類指標積分值比例(±s)
紅花注射液 治療前29 1.85±0.56 1.21±0.48 3.42±1.61 6.45 ±2.41治療后 29 0.96±0.18 0.55±0.09 1.31±0.41 2.81±0.47常規液 治療前 16 1.82±0.48 1.20±0.41 3.42±1.57 6.44±2.35治療后16 1.80±0.45 1.19±0.42 3.39±1.55 6.41±2.40
現代醫學認為EH患者不僅有全身細小動脈痙攣、硬化,同時有微循環改變。本文通過對比觀察結果顯示,EH有微循環的改變,并水腫與無水腫的改變不同,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無水腫組甲襞微循環變化特點是輸入支管徑縮小。甲襞袢周多無滲出;并水腫組的特點是管袢管徑增寬,輸入支較輸出支增寬明顯,袢頂淤張、滲出明顯、滲出率達100%。針對EH并水腫患者的微循環變化,采用治療。紅花注射液具有活血化淤,改善心肌內微循環,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血粘度,促進血液流動及抗血栓作用。本組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微循環有顯著改善。
[1]王斌.紅花注射液治療高血壓急癥臨床觀察,中國中醫急癥,2008,17(12):1666-1667.
[2]任衛東,等.紅花注射液對特發性水腫患者紅細胞流變性的影響,臨床薈萃,2007,22(20):1502-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