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沛·阿旺晉美:百歲告別

藏族人本沒有姓,只有名。而貴族往往在名字之前加上“房名”,它相當于家族的稱號,來源于封地或者美好的事物。在阿沛·阿旺晉美這個名字中,“阿沛”代表了一個封地在藏東南工布江達縣的古老貴族。但他和這個家族并沒有血緣關系。在西藏,貴族家庭在喪失男性繼承者后,為了讓封地延續下去,往往從別的家族找男性接續。阿旺晉美本來是拉薩附近甲瑪地區“霍康”家族的孩子,叫霍康·阿旺晉美。20世紀20年代末,阿沛家的家長去世。由于這個顯赫的家族沒有男性繼承者,25歲的阿旺晉美按照貴族社會的習慣和安排,娶了他的妻子并成為阿沛·阿旺晉美。
像所有貴族家的男孩一樣,阿沛·阿旺晉美在童年時需要在私塾中向僧人學習各種知識。他的一位老師是著名的愛國僧人格西喜饒嘉措。格西喜饒嘉措一生堅持祖國統一,他的思想對阿沛·阿旺晉美以后的人生選擇產生了很大影響。
1951年,阿沛·阿旺晉美作為西藏地方政府首席全權代表赴北京進行和平談判,見到時任西北軍政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格西喜饒嘉措。老師對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我以有你這樣一個學生而高興!”年輕的阿沛·阿旺晉美提升迅速,35歲時就擔任了孜本——一個地方政府主要部門的負責人。
據阿沛·阿旺晉美的侄子霍康·強巴旦達介紹,阿沛·阿旺晉美為人溫和,善于體察別人的難處,從不張揚,往往在默默地思考后,堅定地說出自己的決定。這使他在西藏的貴族圈子里享有很高的聲望。
解放軍進藏時,阿沛·阿旺晉美被任命為最高行政長官噶倫,并擔任昌都總管,當時的西藏主政者命令阿沛·阿旺晉美抵抗解放軍。他一下子被推到了歷史的前沿。
其實,之前在拉薩商討如何抵抗解放軍時,阿沛·阿旺晉美是第一個站出來表示不同意見的人。在辯論中,阿沛·阿旺晉美眼含熱淚向達賴喇嘛請求說,為了西藏人民的未來,不要與解放軍作戰。應該從昌都一路東去,尋找解放軍進行和平談判。但是,噶廈(西藏前地方政府行政機構)拒絕了他的請求。到達昌都后,阿沛·阿旺晉美解散8000人的民兵,使其免受戰火之苦。1950年10月,西藏地方武裝在昌都戰役中一敗涂地。這次戰役歷時兩周,占全部藏軍2/3的昌都守軍全軍覆沒。
昌都戰役后,阿沛·阿旺晉美再次向噶廈提出,與中央進行和平談判。他還專門寫信給噶廈,講述自己在解放軍中的親身經歷,勸說噶廈放棄抵抗和南逃的想法。1951年2月,達賴喇嘛和噶廈任命阿旺晉美為西藏地方政府首席全權代表,和另外4位全權代表趕赴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進行和平談判。
在任何一本有關西藏近代史的書籍中,都可以看到阿沛·阿旺晉美在這次談判中發揮的關鍵作用。
阿沛·阿旺晉美勸說其他代表達成了共識:在談判中,一般問題不向噶廈請示。這一共識使談判中的許多問題迎刃而解。1951年5月23日,終于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即通常所說的《十七條協議》。然而,當阿沛·阿旺晉美帶著《十七條協議》回到拉薩后,遭到了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他再次挺身而出。在他的勸說和影響下,西藏地方政府最終承認了《十七條協議》。
此后,阿沛·阿旺晉美就成了分裂勢力的攻擊對象。1952年3月,反動組織偽“人民會議”在拉薩公開煽動進行非法活動,武裝分子游行示威,將阿沛家的窗戶砸得粉碎。
1956年,21歲的達賴喇嘛到印度參加釋迦牟尼涅槃2500周年紀念大會。阿沛·阿旺晉美的兩個哥哥和夏格巴等西藏官員先后游說慫恿他留在國外。當時,阿沛·阿旺晉美也是達賴喇嘛隨行官員之一。他再次發揮了巨大作用,逐一勸說其他主要隨行官員,并最終促使達賴喇嘛回國。阿沛·阿旺晉美后來回憶說,中央政府在貫徹《十七條協議》過程中沒有出現任何問題,但是在康區和甘青等藏族地區的民主改革中有一些不當的做法,希望中央予以重視并認真糾正。周恩來采納了這個意見。“當時不存在西藏搞叛亂的任何理由”。
1959年3月,叛亂還是在拉薩發生了。曾擔任當時的西藏軍區政委秘書的王貴回憶說,當時叛亂分子以達賴喇嘛的名義召集官員們到羅布林卡開會,希望利用這個機會把與共產黨關系密切的官員殺掉,其中第一個就是阿沛·阿旺晉美。但是,阿沛·阿旺晉美到羅布林卡后沒有直接進去,而是到圍墻外邊觀察了一下,發現許多攜帶武器的藏軍趴在土墻上,他立即返回并向西藏軍區進行報告。昌都的一名愛國貴族到羅布林卡后,被叛亂分子錯認為是阿沛·阿旺晉美,當場將其打死……平息叛亂后,西藏進行民主改革,開始了各種建設。1965年9月,阿沛·阿旺晉美當選為自治區人民委員會主席。后來,他還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領導人。
2008年西藏“3·14”打砸搶燒事件發生后,99歲的阿沛·阿旺晉美再次約見新華社記者,譴責“藏獨”分子。在2009年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前夕,阿沛·阿旺晉美發表了他最后的署名文章。他說:“我衷心希望那些漂泊在海外、心系故土的藏族同胞,為家鄉和父老鄉親做些有益的事情。”
(據《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