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于占穎 李勝基
奮力推進跨越式發展 建設富裕和諧新康平
——訪康平縣縣委書記徐鳳翔
文/本刊記者 于占穎 李勝基
陽春三月,生機盎然,位于沈北地區的康平縣,更是一派催人向上的景象。在解放思想、奮力趕超的號角聲中,康平縣的廣大干部群眾以昂揚的激情攻堅克難,銳意創新,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先后榮獲了“國家綠色食品基地建設縣”、“國家級生態建設示范區”、“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等稱號。前不久,本刊記者專程趕赴康平,采訪了該縣縣委書記徐鳳翔。
記者問(以下簡稱“問”):徐書記,請您談談近年來康平縣是如何從縣情實際出發,發揮區域優勢,推動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
徐鳳翔書記答(以下簡稱“答”):康平縣位于遼寧省西北部,區域面積2175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和1個省級開發區,有162個行政村,總人口35.6萬,曾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現是省15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近年來,康平縣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省市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機遇,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全縣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穩定、政通人和的局面。200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95億元,比上年增長20.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51億元,增長25%;固定資產投資123億元,增長27.8%;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2.4億元,增長20.2%;農民人均純收入7200元,增長18%。三次產業結構比達到21:54:25,產業結構更趨合理。
面對已經取得的進步,康平人民沒有駐足。縣四大班子領導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差距,看到了一些制約科學發展的問題:縣域經濟總量小,超億元的大項目還不多,發展后勁還不足;制約經濟發展的資金、基礎設施等瓶頸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城市化水平還不高,城市功能還需進一步完善;康平縣在全省44個縣的位次處于中等水平。這樣的位置和縣情,要求我們康平必須推進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
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康平縣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志氣,快馬加鞭,敢于“亮劍”,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大力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三產興縣、創業富民”四大戰略,全力完成“發展經濟、建設城鎮、優化環境、建設文化、改善民生”五大任務,積極打造“生態康平”、“實力康平”、“和諧康平”,推進農業縣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進入全省44個縣第一集團,建設遼、吉、蒙結合部區域中心縣。
問:康平縣強力推進縣域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切入點是什么?

康平縣縣委書記徐鳳翔
答:縣委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全力發展經濟。立足建設“能源大縣”、“新材料大縣”、“輻射黑、吉、蒙三省區蔬菜生產基地”、“沈陽生態旅游后花園”,科學制訂三次產業發展規劃,明晰指標發展體系,明確產業空間布局,全面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以項目建設為統領,壯大工業經濟;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做強農業經濟;以培植現代服務業為重點,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以壯大民營經濟為目標,深入推進全民自主創業。
2.科學建設城鎮。一是堅持規劃先行,構筑“一湖一城一帶”城市發展空間。高標準編制城市總體規劃、臥龍湖保護與利用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各項規劃,形成指導城市發展的科學規劃體系。二是積極發展新區,有序改造老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籌建政務中心,啟動臥龍湖森林公園二期工程,完成新區學校建設,加快路網、綠化等基礎工程建設,實現新區建設重點突破、梯次發展。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加快老城棚戶區改造步伐,不斷完善城市功能。三是加快中心鎮建設,推進城鎮化進程。發揮區域中心鎮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的節點作用,加強鄉鎮政府所在地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增強產業發展、商貿物流等方面的輻射拉動作用。四是加強綜合執法,提高城鄉管理水平。
3.全面優化環境。牢固樹立生態立縣理念,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扎實推進國家生態縣創建工作。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大力實施綠色家園工程,積極推進利用電廠熱源為城區供暖的“一根煙囪工程”。加快臥龍湖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充分利用“引遼濟湖”工程,因地制宜規劃建設生態景觀水系。繼續狠抓節能減排工作,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強化項目環保審批,提高項目準入門檻,鼓勵企業進行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大力發展農村新能源。
4.積極建設文化。大力弘揚“團結拼搏、鍥而不舍、積極向上”的康平精神,積極建設“誠實守信、和諧包容、自強不息”的康平文化。深入開展“人人講信譽,事事講信用”為主要內容的“誠信康平活動”,積極打造誠信政府、誠信企業、誠信個人。各級領導干部要自覺摒棄狹隘保守思想,以強烈的大局意識和團隊精神推動發展,營造互相尊重、和諧共事、團結成事的政治生態氛圍。廣泛宣傳康平精神,引導全縣干部群眾腳踏實地,不等不靠,真抓實干,拼搏奉獻。同時,依托沈陽文化強市建設,挖掘整合豐富的文化資源,探索并完善文化體系建設的思路和途徑,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化教育事業建設,規劃建設高標準的文化體育場館,帶動全縣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5.切實改善民生。積極擴大城鎮就業和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積極推進實名制就業。加大農村勞動力域外輸出和域內轉移力度,千方百計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進一步加強保障體系和社會事業建設,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進一步擴大“五險”覆蓋面,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城鄉醫療、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扎實推進民心工程,大力實施農村安全飲水、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惠民工程。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毫不松懈地加強安全生產、信訪穩定及公共安全應急體系建設。
問: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康平縣委是如何為發展提供堅強保證的呢?
答:一是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把思想政治建設作為黨建工作首要任務,切實將全縣干部群眾的思想統一到大干快上上來,凝聚到推動發展、促進和諧上來。深入開展以爭做“學習型黨員、學習型干部”和創建“學習型黨組織、學習型領導班子”為主要內容的“雙爭雙創”活動,使各級領導干部進一步提高了工作的執行力和突破力。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中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念,牢固樹立大局意識、發展意識、機遇意識、開放意識和創新意識,切實提高全縣各級領導干部指導發展實踐的能力。
二是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不斷提升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的水平,切實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執行力。抓好干部培訓工作,通過諸多方式,進一步提高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選拔任用干部,確保把最優秀的干部用到最關鍵的崗位上。注重干部交流,做到領導干部交流經常化、制度化。加大培養年輕干部和三種類別干部力度,不斷優化班子結構。完善目標績效評估和領導班子、領導干部考核評價體系,注重考核結果運用,讓那些埋頭苦干,打基礎、重長遠的干部有舞臺,讓那些為康平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干部有地位。
三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在強化整改落實、完善體制機制的基礎上,加強鄉村、社區、企業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抓實“三滿意一提高”載體活動,以村級換屆選舉為契機,及時調整軟弱渙散的村級黨組織,選準配強村和社區黨組織書記。
總之,康平縣正按照省市要求,立足工作實際,不斷完善發展思路,強化各項發展措施,以昂揚的斗志,滿懷豪情,凝心聚力,實踐創新,爭取早日進入全省44個縣第一集團。
記者:謝謝徐書記接受采訪。
book=91,ebook=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