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Kavanagh
作為世界經濟的新生引擎,中國一直面臨著來自美國和G20其他成員國施加的貨幣升值壓力。
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進行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并改善匯率靈活性,由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轉變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
升值行為會讓中國有更強的購買力消費進口商品,同時,也會導致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攀升。人民幣的升值宣言,為全球貿易態勢的重大變化奠定了基礎。
然而,在香港工作的花旗銀行集團首席亞洲經濟師Johanna Chua認為,人民幣升值的幅度會很小。匯豐銀行亞洲外匯策略董事總經理理查德(Richard Yetsenga)也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價值被低估的幅度有限,也許只有10%。
在國際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和歐元的適度升值甚至比大規模地震更能引起人們的關注,而那些正在與中國做生意或在中國經營的公司,則需要權衡它們的得失。事實上,隨著世界與中國的經貿關系變得更加復雜,匯率政策調整產生的凈影響遠不是那么簡單。
喜憂參半的影響
在澳大利亞,可能既有贏家,也有輸家。
對零售商來說,強勢人民幣是個壞消息,因為它們要為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支付更高的價格。然而,如果人民幣升值能刺激更多中國人到國外度假,那么對交通和休閑行業來說就很有利。另外,可能還會刺激對澳大利亞服務出口的需求,最顯著的是教育。當然,還包括工程和建筑設計。
澳大利亞景觀設計院(HBO + EMTB)是澳洲最大的5家建筑設計公司之一。該公司的中國業務發展良好,在香港有員工30人,北京15人,上海10人。公司的董事總經理費茲杰拉德(Kevin Fitzgerald)表示,強勢人民幣會造成澳元收入增多,但同時意味著工資和租金成本的上升。
澳大利亞景觀設計院已經在中國經營了10年。費茲杰拉德說,中國是個重要 的市場,無論是從公司經營的項目類型來看,還是從客戶的需求來看。但是,在這個市場經營不易,利潤空間也有限?!爸袊袌龃嬖诤芏嗖淮_定性,規則也在變化。國外市場的匯率變化對我們來說,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很難說最終結果到底如何?!?/p>
對中國匯率政策變化最滿意的將會是制造企業。里道特(Heather Ridout)是澳洲制造業協會的首席執行官。她認為人民幣與美元脫鉤可能會為人民幣對澳元升值創造更大的空間,并提高澳洲生產商在國內市場和主要出口市場的競爭力。
花旗銀行集團權益戰略師謝爾巴赫(Richard Schellbach)認為,人民幣升值會增加中國在大宗商品市場的購買力,這對澳洲鐵礦石、煤、其他礦產和農產品生產商來說是個好消息。但是,強勢人民幣是一種政策收緊行為,會使增速放緩,從而給商品價格帶來負面影響?!翱紤]這兩種因素的時間關系并權衡其影響并非易事。你可以看到,中國購買力增強的正面影響會持續2~3年,然后由于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而產生的負面影響會開始出現”,謝爾巴赫說。
有管理的浮動匯率
中國人民銀行提出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并參考一籃子貨幣”。
這個思路與1983年霍克政府開始讓澳元自由浮動之前的基本情形十分相似。當時,澳大利亞中央銀行規定了澳元可以兌換的一系列貨幣的匯率,同時也可以確定升值或貶值的幅度。中央銀行允許市場在規定的幅度內確定匯率,但是會通過自己參與交易來進行干預,以確保澳元的價值在規定范圍內。
安保資本投資(AMP Capital Investors)首席經濟師奧里瓦(Shane Oliver)認為,人民幣自由浮動不會持續數年,主要是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還不夠完善。中國人民銀行發出的重大變化信號是,它將“參考一籃子貨幣”來管理人民幣匯率,而不是只盯住美元的匯率。
“今年4月和5月,我們看到美元兌歐元升值12%,這表明從貿易的角度來說,人民幣也升值了,但是美國仍然給中國施壓要求升值?!眾W里瓦認為,中國走向參考一籃子貨幣是適當的,中國政府有很多好的理由決定恢復升值。“升值將有助于中國降低進口價格,幫助控制通貨膨脹。其次,由于進口成本降低,將有利于刺激消費從而使經濟找到新的平衡”,奧里瓦表示。
匯豐銀行的理查德認為,從貿易的角度看,人民幣匯率目前接近歷史最高水平,這反映了中國近年來堅實的外貿順差以及大量資本持續流入?!跋啾戎?雖然美元匯率近期有所上升,但還是接近多年來的歷史低位,這說明美國的國內經濟基本面不太好,而且經常項目赤字巨大?!?/p>
美國最早在2002年開始要求人民幣升值。3年后,美國國會擬定法案,威脅對中國進口貨物實施新的關稅。
中國允許人民幣在2005年至2008年對美元升值總幅度達到21%。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中國于2008年10月停止人民幣升值。之后,人民幣一直穩定在 1美元對6.83元的水平。
外匯風險管理
隨著中國的匯率管理更加有彈性,與中國有貿易往來的公司可能需要重新評估其外匯風險管理。
澳洲會計師公會從事財務報告研究的高級政策顧問馬克(Mark Shying)表示,公司在貨幣對沖狀況報告方面很快會獲得更大的靈活度。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委員會正在起草關于對沖會計的征求意見稿,9月之前就會公布。
2009年,艾倫咨詢集團(Allen Consulting Group)曾給澳大利亞中國工商業委員會撰寫了一份報告。報告稱,“中國最近的經濟發展表明,其生產成本已經開始升高。制造企業在與貶值中的美元和上升的工資與材料價格進行斗爭的過程中,也開始把更高的成本轉嫁出去。面對通脹的壓力,部分國際公司已經撤離中國,搬到了成本更低的國家。一個重要的例子是,2008年Fisher & Paykel 選擇在泰國而不是中國設立其新的亞洲制造基地?!?/p>
財務規劃集團(Centric Wealth)資產配置與組合建設委員會主席歐文(Ashley Owen)認為,鑒于日本的經驗,美國對中國的外匯政策過多施壓存在著重大的風險。
美國支持日本在二戰后作為經濟強國出現,為其重建提供資金,并允許日本產品進入美國市場。那時,日元與美元掛鉤,其價值被壓低以保持日本的出口強勢。然而,在1982年的經濟衰退期間,美國開始給日本施壓,要求日元升值。到1989年,日元的價值增加了一倍,結果導致對美國的出口銳減。此后日本依靠降息以刺激經濟活動和打壓日元,然而廉價的貨幣只能造成債務推動的股票和房地產資產泡沫。1990年美國經濟進一步衰退,日本出口繼續下滑,資產泡沫也隨之破滅。
歐文表示,雖然日本的故事與美中之間的貨幣較量有一些相似之處。但重要的是,澳大利亞與日本仍然保持著高水平的貿易關系。因此,澳中關系不太可能因為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而受到損害。“中國會繼續其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因此會繼續從澳洲購買大宗商品。澳洲對中國的出口會保持強勢,不管中國工業發展是否減速。80年代的日本和當今中國很大的不同在于,日本當時已是富裕國家。而中國仍是一個低收入經濟體,它還能繼續制造廉價商品。”
(本文譯自澳洲會計師公會會刊INTHEBLACK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