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駱華超

眾所周知,義烏因市場享譽全球,具有“小商品海洋,購物者天堂”之稱。可以說義烏實體市場已經走出了一條有義烏特色的成功之道,也確定了全球市場龍頭的地位。進入21世紀以后,網上市場的興起是否對義烏的實體市場有所沖擊,而義烏又如何抓住機遇,在全力推進實體市場建設的基礎上,在網上再建一個市場,形成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兩個市場”的互促共榮,則是擺在義烏人面前一道緊迫而重大的課題,亟待盡快破題。
網上市場相比實體市場,有其獨特的優勢,主要是便捷和省錢。網絡購物以互聯網為媒介,以離散的、無中心的、多元網狀的立體結構和運作模式為特征,信息瞬間形成、即時傳播、實時互動,消費者可以呆在家里買到遠在千里之外的商品。開網店還可以省去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從而降低了商品的成本,讓利于消費者。
相比蓬勃發展的實體市場,義烏的網上市場發展相對滯后。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經營戶認識到網上市場的重要性,他們在經營實體市場的同時,也建立了自己的行業網站,宣傳和銷售自己的產品。還有很多在義烏就讀的大學生依靠獨特的地緣優勢,從義烏市場進貨,在淘寶網上開網店出售,生意火爆。如義烏工商學院成立專門的創業園,鼓勵有志于開網店的學生入駐,該校從事電子商務生意的學生達1800多人,已經形成了網上創業的熱潮,涌現了一大批網上創業明星。義烏工商學院所在的江東街道2009年區內電子商務成交額已突破40億元大關。
筆者認為,義烏完全可以依托全球最大的日用品交易市場,在建設國際商貿名城的同時,順勢打造“電子商務城”。為此,義烏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繼續深入推進“信用義烏”建設。“人無信而不立,市無信而不盛”,信用是義烏市場汲之不盡的營養和動力。網上誠信問題是影響網上購物的最根本問題,一些網上經營戶憑借網絡的特點,出售的商品和網站上介紹的不符,有的甚至存在欺詐行為,嚴重損害了消費者權益,這也是許多消費者不選擇網上購物的最重要原因。義烏在發展網上市場的過程中,如果能真正做到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的有效對接,把“信用義烏”建設的經驗推廣到網上市場建設中,建立網上交易的誠信機制,就能有效解決當前網上市場最重要的信譽問題,這是義烏特有的優勢,也是義烏發展電子商務的立身之本。
加大對市場經營戶有關電子商務理論和實務的宣傳和培訓,使得建設網上市場的觀念深入人心。義烏市場有經營主體20多萬,如此規模龐大的群體年齡跨度大,知識結構參差不齊,對電子商務的認識也存在巨大的偏差。政府相關部門要組織經營戶開展相關知識的培訓,不僅要讓他們了解今后電子商務發展的趨勢,還要提高他們的操作水平和實戰能力,關鍵是在如何辦好網站上下功夫,把自己的產品在網上推銷出去。
為網上市場的發展搭建便捷高效的平臺。政府要不遺余力打造電子商務發展的生態環境,還要積極培育一批像“阿里巴巴”這樣的互聯網和電子商務龍頭企業。政府對那些有志于在義烏開辦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企業采取稅收優惠、租金優惠,盡量降低商務成本,讓他們在義烏“生根”、“開花”、“結果”。